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心之间最近的距离,往往以爱为纽带。

抛开繁华与浮杂,一切都只会变得简单,纯粹。

香港有华灯璀璨,也有攻苦食淡。

这里有梦境,有现实,温情也以它自己的方式贯穿其中。

在香港有这样一家餐厅,名为惜食堂。

它的宗旨不仅在于号召社会珍惜粮食,更致力于整个社会资源,缓解香港当下的食物浪费状况,解决穷人生计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免费的,是不盈利的。

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让众多大明星甘愿免费为其宣传。

黄子华自费拍摄多部宣传片,张学友主动免费为其代言。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

如今,惜食堂被称为“香港奇迹”,继续凝聚港人的爱心,成为炙手可热的香港名片。

而在它成立之初,这份爱心曾一度难以维系......

惜食堂的创立

“停止浪费,解决饥饿,以爱相连。”

惜食堂的官方网站首页中,有这样一组图片常年不替换,共有三张。

每一张图片分别醒目地标出以上的一个词语。

每一个词语,都是惜食堂自己给自己指定的使命。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规划署公布的全球粮食浪费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估计超过13亿吨,折合经济损失约7500亿美元。

粮食浪费现象一直是人类恒久研究的课题。

惜食堂正是因此而创立。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2)

而它的创立人名叫董爱丽。

事实上,她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并于2009年创办小宝慈善基金。

该组织提倡奉献爱心,以及爱护资源。

一切未明确归类的社会服务都将有可能是它的业务。

董爱丽从小家境优渥,她的所见所学让她早早养成帮扶弱小的“侠义”习惯,观察社会是她寻找这些责任最有效的方式。

一次,董爱丽亲眼看到道路上拾掇垃圾桶找食物的几个老人。

对此,她大为震惊: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每天因为吃东西而忙碌。

董爱丽马上开始找资料了解情况,原来穷人的情况远比新闻报道中要严重,尤其是深水埗。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3)

深水埗,人称“香港贫民窟”,这里汇聚了大半香港穷人。

置身在这里,总给人一种小县城的感觉,拾荒的老人随处可见。

香港的所有繁华似乎总与之格格不入,人们同样是忙碌的,不同的是他们忙着解决吃饭问题。

贫富差距悬殊,穷人基数大从来都是香港的社会大难题,政府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处理办法。

董爱丽将这件事当作接下来的工作,因为在她看来,问题总是有解决办法的。

因为这里是香港,是那个每年浪费食物超200万公吨的魔都。

很快,董爱丽便发现了商机。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4)

她走访多家大酒店和快餐店,发现香港的厨余垃圾大多数来自餐饮行业。

人们外出就餐,总会剩不少饭。

除了从餐桌上产生的垃圾,销售环节也会自动“贡献”出不少垃圾。

饭店里不太新鲜的菜会被直接丢掉,菜市场就更不用说。

不仅如此,面包店每天下午四点就会把当天做好的面包处理掉。

快餐店稍微好一点,但同样不会过夜。

而这些被丢掉的食物,都是穷人每天奋斗的目标。

香港穷人之所以吃不上饭,说到底绝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5)

董爱丽认为,资源利用这件事,有办法可解。

2011年,董爱丽聚集二十几个人,成立小团队,开展首个食物回收及援助计划,将其纳入小宝慈善基金活动,取名为“惜食堂”。

他们选址深水埗,在这里租场地,设立了第一个中央厨房。

初创团队的成员都是自愿加入其中的香港市民,他们来自不同行业,餐饮业居多。

他们分工明确且系统,有大厨,帮厨,洗碗工,采购等等。

每天清晨,董爱丽亲自带领几个队友,先到各大菜市场收集前一天没有卖掉,摊主有意处理掉的蔬菜水果。

有时他们也会张口问摊主,有没有菜可以提供给我们。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6)

董爱丽起初开口很是尴尬,张嘴要东西,这件事自己从来没做过。

被不搭理,或被驱赶是常事。

但尝试得多了,总还是会有人愿意递过来卖相还算不错的蔬菜。

接过蔬菜,他们满口谢谢回应。

每天傍晚,他们同样会去大酒店寻找资源。

在得知他们的用意之后,偶尔也会有一些收获,有时还会有从餐桌上退下来的新鲜食物。

寻找食物,无疑是最艰难的一个环节。

厨房会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以及加工。

可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材料,厨师长却犯了难。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7)

厨师长杨国雄,是早期加入其中的成员。

他原本是高档餐厅的主厨。

惜食堂成立之际,他果断辞掉工作,义务加入其中,贡献力量。

可就是有如此业务能力的他,如今也面露难色,这不就是活生生地变废为宝吗?

杨国雄万万没想到,如今做好事竟也会这么难。

一番操作下,这些材料总算“脱胎换骨”。

第一天,他们做了20份盒饭出来,食物很快被分完。

董爱丽带着队友坚持每天“跑业务”,他们几乎走遍了香港各大菜市场。

一顿折腾下来,每天能做出的饭菜日渐变多,越来越多穷人前来受惠。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8)

这些“顾客”中,大多数为老人,董爱丽的这份爱心,常常伴随着安全风险。

惜食堂虽不是盈利机构,但输出的食物必须符合餐饮标准。

众所周知,香港的餐饮标准很严格。

为了保障食物的安全性,她自己花钱找人进行安全检测。

厨师长手中常备一个温度计,随时监测食物的温度,确保新鲜无菌。

每一个光顾的客人都会称赞饭菜好吃,当然,还是会有人没办法吃到。

最初,考虑到有需要的人太多,惜食堂计划受惠的人群应该是不定时间自然更换的。

3个月换一批最为理想。

可这件事情实施起来是非常残忍的。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9)

被告知自己第二天不能再领饭菜时,老人脸上的笑容变得僵硬。

如果戛然而止也是奉献爱心的一种手段,那这样的事还不如不做。

董爱丽决定把心一横,自掏腰包尽可能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同时还要继续扩大规模,继续租场地建厨房。

2012年,惜食堂在柴湾开设第二家中央厨房。

香港寸土寸金,哪有什么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免费饭菜,是因为有人为此买了单。

毕竟比起这些需要帮助的穷人,他们能做的更多。

香港新穷人

据2021年数据,香港的人均GDP在亚洲排名第四。

众所周知,香港人的收入不低。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0)

行政区政府明确规定,不论何种工种,时薪均不能少于37元。

所以在香港,就算是洗碗工,也可以轻松月入上万。

正如香港电影中那般,繁华一直是这个城市的调性。

然而,另一个数据却也真实存在着:香港的贫困率竟高达23.6%。

香港工资高不假,但“穷人”多也是事实。

然此穷非彼穷,月薪一万多,甚至更多的人,他们在这里依旧摆脱不掉穷人的处境。

这就是香港“新穷人”。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1)

在香港,有这样一种房子一直是租房市场里的主力,它叫劏房。

这种房子狭小拥挤,阴暗潮湿,厕所也当厨房使用。

这样的房子里经常住着一家几口,吃饭需要推开杂物,才能勉强支起小饭桌。

劏房的租金一般在五六千,几乎占据了工资的一半。

剩余的收入还要应对高昂物价,这便是香港普通年轻人的生活。

努力改变还是安于现状?

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从来都不是一个选择题。

因为另一项研究结果已经无情地给出了答案。

据社会学家分析,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下一代的成长很不利。

所以,年轻人必须努力生活,拼命赚钱。

当然,想尽办法省钱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2)

在香港买房子,对年轻人来说,与其说是梦想,更不如直接说是梦。

毕竟就连影帝也难逃买房困境。

著名影帝林家栋,凭借厚积薄发的实力终于事业有成。

但他出道32年,至今52岁仍然在租房。

据了解,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甚至连物业都没有。

惜食堂的一部分受惠者,便是生活穷困的年轻人,有时他们一家几口都会一起出现在惜食堂。

俗话说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香港老人距离这个愿景还差得很远。

香港65岁以上居民贫困率高达44.4%。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3)

这些老年人中有很多人还每天忙着打工赚钱。

于是,在深水埗随处可见背着清洁工具走在路上的老人。

特区政府针对老人的贫困问题,曾出台相关的综合保障援助计划,社会上也已经有一些义工在帮助老人。

在这些老人心中,惜食堂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能让自己找到“组织”,类似于老年人活动中心。

他们不再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而是可以相互取暖的团体。

暖人先暖心,这也是惜食堂能够成功运作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聚港人之爱,让香港更美好

2013年,惜食堂迎来关键性转机。

那一年,香港知名演员黄子华在得知惜食堂的义举之后,深受感动,主动联系董爱丽加入其中。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4)

当时,黄子华低调来到惜食堂厨房。

为了不影响工作人员忙碌的工作,他穿戴好工作服便悄悄加入其中。

那个时候,惜食堂已经与几家机构达成提供食材意向,每天能按时做好2000份盒饭。

厨房的高效率运作让黄子华惊叹,但这些食物还远远不够。

黄子华决定自费为惜食堂拍摄多部宣传片。

镜头前的他一改往日的无厘头形象,认真介绍惜食堂的环境与意义。

每条宣传片的末尾,他都恳求大家帮助提供资源,加入惜食堂团队贡献力量。

凭借黄子华的影响力,社会开始广泛关注惜食堂,还有不少大学生加入其中,港媒称之为“黄子华效应”。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5)

惜食堂就这样突然在香港火了,加入的人变多了,慕名而来的穷人也变多了。

同样是在那一年,惜食堂在深水埗增设一家中央厨房。

相继有不少明星艺人纷纷加入宣传队伍。

张智霖亲自玩梗,拍摄宣传片取名为“爱包行动”。

这里的包可不是靓靓姐的手包,而是面包。该宣传片以教育小朋友爱惜粮食为主题。

谢霆锋不仅捐款,还亲自到惜食堂帮忙,既做菜又端菜。

张学友主动提出为其免费当代言人,拍摄宣传片。

要说最为轰动的,还数地产大鳄李嘉诚。

一天中午,李嘉诚现身惜食堂,带来很多水果与食物。

他与其他老人一样,按照饭桌上标注的口味提示入座。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6)

他环视店里,露出欣慰的微笑。

饭点一到,饭菜准时上桌,荤素搭配有营养。

李嘉诚不挑不拣全部吃光,临走时捐赠一千万给惜食堂。

如今的惜食堂,拥有众多义工年轻人居多。

同时,已有150多家机构愿意为其免费提供材料,国泰航空,必胜客等悉数在列。

非但这样,厨房里还有这样一些特殊的老人,他们是惜食堂的受惠者。

早上八点,他们按时来到厨房帮忙洗菜,用饭过后,他们再次回到厨房洗碗收拾。

用他们的话来说,自己已经免费吃上了饭,理应出一份力回馈社会。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7)

每天清晨,厨房就开始忙活起来。

他们需要把前一天收到的食物重新筛选,再结合当天从菜场收回来的材料一起加工。

一直到十点多,便有运输车队来中央厨房取食物,派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不知从何时开始,惜食堂的责任早已不再只是解决吃饭问题,而是深入到社会问题当中。

惜食堂的义工队伍很庞大,除了在食物生产线上帮忙的,另有一批义工成立分队,取名“外展天使”。

他们主动深入到穷苦老人的生活中,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关爱老人的心理。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8)

惜食堂还会定期在社区开展惜食教育活动。

活动的主角是小朋友,目的是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与习惯。

为了充分发挥市民的力量,惜食堂在各大型商场中专门放置食物收集箱,鼓励市民积极奉献爱心。

凡此种种,惜食堂已经成为促进香港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

润物细无声,惜食堂似乎找到了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举措。

2016年,香港岭南大学,为董爱丽女士颁发荣誉院士衔,以此表彰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截至2018年,整整七年时间,惜食堂共派发620万份盒饭,累计受惠人数超过3万人。

惜食堂有效回收食物垃圾超4800吨,为政府节省了庞大的垃圾清理费用。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19)

能力越大,责任自然越大。

惜食堂共拥有2个中央厨房,1个中央食物处理中心。

此外惜食堂还计划开设自己的食物制造工厂,争取惠及更多穷人,尽量提供他们的一日两餐。

然而,惜食堂轰轰烈烈的一切,曾在2020年险些按下暂停键。

疫情期间,香港失业率攀升,生计问题更加严重。

同时因受疫情影响,餐饮业首当其冲,导致惜食堂的食物供源严重受阻。

惜食堂无奈由日产8000份饭菜减少到5500份饭菜,后期更是几近停滞。

张学友的生活伙食习惯(香港惜食堂只做剩饭剩菜)(20)

危急关头,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富豪再次出资援助惜食堂计划。

汇全港之力,惜食堂终于咬紧牙关,在疫情期间持续为社会发力。

如今,一切阻滞消散,惜食堂逐渐恢复从前的忙碌。

后记

惜食堂就是这样一家奇怪的餐厅。

它用的食材“不新鲜”,来自于社会回收。

它的营业目的很奇怪,希望前来“光顾”的人越来越少。

参考资料

香港故事第二一辑人情味厨房04:惜食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