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牙韩翔

在五芳斋成立的第101年,它终于踏入了资本市场。

8月15日,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芳斋”) 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预计于8月22日开启申购,9月初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

以财务数据看,近3年五芳斋虽因疫情影响业绩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五芳斋的营收分别为25.07亿元、24.21亿元及28.9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1.42亿元及1.94亿元。

不过受疫情影响,五芳斋在今年上半年下滑严重。期内营收为18.09亿元,同比下降15.32%;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下降20.89%。五芳斋表示,其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且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疫情的反复导致生产和销售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芳斋卖出来的粽子是熟的吗(但过度依赖粽子让它发展受限)(1)

五芳斋起源于1921年兰溪籍商人张锦泉在嘉兴张家弄口开设的“荣记五芳斋”粽子店。伴随工业化生产浪潮到来,1995年,五芳斋投资数千万元建造了中国首家专业粽子生产厂——嘉兴五芳斋粽子厂,它告别了“前店后坊”的传统经营模式,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现在的上市主体五芳斋公司,便是由嘉兴五芳斋粽子公司于1998年改制而来。

凭借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运营,尝试将粽子这个几千年来一直都具有礼仪、节令气质的食物,变成一种更日常的主食,是五芳斋得以屹立至今的重要原因。

2011年,五芳斋正式提出企业转型,方向之一,是借助商超、大卖场等渠道销售预包装产品,把发源于嘉兴的区域品牌变成全国品牌。

但对粽子这个大单品的过度依赖,成为五芳斋上市后的掣肘之源。

根据五芳斋招股书,2019-2021年,五芳斋粽子系列的营收分别为16.09亿元、16.44亿元和 20.0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74%、70.77% 和 73.06%,收入规模和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粽子系列产品对五芳斋营收的影响日益增大,但它的增长速度却有限。2018-2021年,五芳斋粽子系列产品销量分别为4.11亿只、4.08亿只、3.66亿只和4.48亿只,最近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到3%。

对于五芳斋这样长期专注于粽子这个单一品类的品牌来说,整个市场的天花板或许早已注定。

除了长三角等地有常年吃粽子的习惯,在中国其他地区,粽子仍属于较低频的消费品,这也导致五芳斋高度依赖华东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来源于华东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1.45%、55.82% 和 51.20%。

这也令粽子的市场规模注定难以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五芳斋招股书显示,2015年中国粽子市场规模为49.16亿,到2019年增长至73.37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0.53%。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02.91亿,2020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

仅仅个位数的增长,对二级市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足以反应五芳斋公司成长性的风向标。按照五芳斋董事长厉建平2018年发布的规划,到2021年,五芳斋会将粽子在营收中的占比幅度降至50%以下,但这一目标至今远未达成。

五芳斋并非没有意识到单一品类的市场局限。除主打的粽子外,五芳斋还生产销售月饼、汤圆、糕点、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食品。

五芳斋卖出来的粽子是熟的吗(但过度依赖粽子让它发展受限)(2)

它也一直试图进行年轻化转型以及丰富产品结构。产品层面,研发泡菜芝士粽、小龙虾月饼这些看上去有些“黑暗料理”却又自带传播力的新产品;在营销上,它与环时互动合作的多个广告案例也曾以颠覆性的风格“出圈”,比如把糯米拟人化的黑色幽默风格广告,意在强调粽子的关键食材糯米。也会与迪士尼、同道大叔等进行IP联名合作。

但至今,粽子以外的产品,仍无法成为五芳斋的有力业绩支柱。

五芳斋主营业务分为粽子、月饼、餐食、蛋制品糕点系列,除月饼的销售占比由2019年的6.45%提升至2021年的8%外,餐食、蛋制品糕点系列的销售占比均在下降。另一方面,因粽子、月饼这类产品的强季节性,五芳斋也需要扩大产能以满足增长的需求。

此次上市,五芳斋募集资金总额为7.6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以下项目:五芳斋三期智能食品车间建设项目、五芳斋数字产业智慧园建设项目、五芳斋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五芳斋成都生产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在五芳斋上市后,即使已经稳坐粽子大王之位,它也需要思考该如何提升整体的成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