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初中历史模拟试卷五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兄终弟及的传统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

B.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

C.南方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D.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3.“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据此,对“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这条道路往西最远到达大食

C.西域的物产和歌舞乐器等传入中国

D.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4.(宋太祖)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派遣文臣担任州郡长官

D.削减地方州郡的财政实力

5.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2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A.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冲击了宋明理学僵化体系

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6.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 4 亿 5 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 4 亿 5 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 1 两白银的“罚金”。材料中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7.“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的制定和公布施行,是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建设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宪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20 世纪 40 年代,有一批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保质期三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到()。

A.1944 年 11 月

B.1943 年 11 月

C.1941 年 11 月

D.1945 年 11 月

9.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②在民权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

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3

1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当时中国大陆这样做的缘由除了加强两岸联系、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外,另一直接原因是()。

A.全国拨乱反正的需要

B.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需要

C.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需要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需要

12.1956 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取得了成就

B.促进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完善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推动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有()。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彻底完善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

③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14.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证据第一

B.量刑较轻

C.因人设法

D.维护权贵

15.《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A.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由平民代表参与修订

C.平民和贵族政治平等

D.平民维护自身权利有法可依

16.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加了殖民者国家的劳动力

B.满足了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17.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4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8.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国、美国的元首都是()。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19.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合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20.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说明《共产党宣言》()。

A.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B.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

C.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

D.为工人运动指明正确方向的著作

21.“12 月 7 日上午 8 时许,首轮轰炸结束,敌方指挥官用预定的信号‘虎、虎、虎’向上级汇报偷袭成功。”与这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中国最早开始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二战全面爆发,波兰迅速沦亡

C.加速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

D.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22.《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23.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 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对人类理性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4.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历史课程内容要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下四项中,()属于其中的“点”。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

D.人类历史由孤立逐渐走向联合

25.将教学内容概括浓缩,并以连接线勾连内容要点,形成关系框图,这种板书是()。

A.纲要式板书

B.图示式板书

C.表格式板书

D.线索式板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6.简要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7.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什么?历史课程常用的学习评价方式有哪些?在实施学习评价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8.历史教师应从哪方面指导学生判断文献史料的价值?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48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先秦诸多关于人性的认识讨论中,老子有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孔子的人性观可以非常精炼地表达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是后来的儒家如孟子、荀子等人根本没有阐述过孔子的人性观,而是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念。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荀子说:“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摘编自黄布仁《关于先秦“人性论”的讨论及思考》

材料二 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然则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并进一步论证说,这种“私心”连圣人都不可缺少,“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大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摘编自郑建钟《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人性观,并说明荀子从其人性观出发而提出的治国理念。(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人性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0.以下为《鸦片战争》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请认真阅读,然后答题。

师:经过了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归纳一下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中国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师:归根结底是什么?

生:中国的落后。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一个规律?

生:落后就要挨打。

师:对,说的真好。

生:(突然举手发问)那不是意味着今天的非洲落后了,我们强大了,中国就可以攻打非洲?大街上的乞丐,我们就可以任意欺凌?

师:(略显尴尬)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范围。

(1)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10 分)

(2)你认为该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中的突发状况?(6 分)

31.下面某教师关于《俄国与日本改革》设计流程:

一、根据表格看书(10 分钟)。

历史学科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

二、分组讨论。(10 分钟)

三、各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10 分钟)

四、师生答疑。(5 分钟)

五、教师课堂小结。(2 分钟)

六、巩固提高。(8 分钟)

问题:

(1)你认为老师的流程安排是否恰当?理由是什么?(10 分)

(2)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6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22 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通过内燃机等史实,了

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876 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 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人家庭的交通工具。

1903 年 12 月 17 日上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飞机上的奥维尔紧紧抓住操纵杆,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升空。此后不久,中国人冯如刻苦钻研,制造出了更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冯如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历史学科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