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清末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文明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材料二: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其中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选自《河洛古国:炎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亚现人间》《同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忽略掉了虞朝,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的原因之一B.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来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C.甲骨文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B.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国和华夏文明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这对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旁证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以书论史”的一项是( )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B.《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等的“志”,不符合《史记》确立的一般正史规范C.《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D.《北宋志传》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并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4.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国的考古资料里清晰地见到”请结合材料二“双槐树遗址”的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5.沿着“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请梳理“华夏5000年文化”从“被忽略”到“重现人间”的轨迹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巷里的老墙梁衡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摘自2021年9月9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保护,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C.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D.结尾处“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写出了作者对“老墙”逝去的无奈,为深巷里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而欣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B.作者善用比拟,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出了对墙的“雕琢”,让墙具有立体的美感C.文章前半部分聚焦对墙进行细部刻画,后半部分对墙进行整体描述,不枝不蔓,详略相宜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人遗弃的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8.作者开篇认为“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文本,概括“墙”的内涵9.文章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已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B.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C.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D.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殊遇”中的“殊”字为“特殊”之意,和《兰亭集序》中的“虽趣舍万殊”中的“殊”字含义不同B.本文中“详论治道”的“治”和《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意思相同,均为“治理”之意C.本文“择行”中的“择”为“选择”之意,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择”意思不同D.文中“孝宗”为庙号,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太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庄宗”均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巡视太学时,祭奠先圣孔夫子,王恕请求应当厚于常规礼仪,以特用金币和牛、羊、豕三牲释奠B.孝宗即位后常闻马文升大名,而马文升受到皇帝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已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穡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14.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菊梦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九日登高台寺沈辂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16.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3)在《琵琶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衬托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江北的祭神赛会,香火不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收复故土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 ① :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无足轻重,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 ② ,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 ③ 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的血淋淋的故事并将此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赏析划横线的两句话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七、语言表达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青少年的发育性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增长造成的②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③近视度数会随之增长④如果孩子很小就近视,⑤成年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⑥而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⑦发生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疾病要比普通人高很多⑧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倾向,⑨一定要尽早带孩子治疗、检查,⑥正确佩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八、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1.B 2.D 3.B 4.①有繁华的部市群②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③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④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5.①以书论史、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证明中国文明可溯源至周朝②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③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④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让炎黄二帝的时代重现人间6.B 7.D 8.①墙是泥瓦匠的作品,体现了匠人造墙的智慧和艺术,值得解读:②墙是岁月和自然的艺术作品,沉淀了自然与岁月的丰富印记,值得欣赏:③墙是生态墙、文化墙,承载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值得思考:④墙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见证了逝去的岁月与文明,值得品味 9.①对老墙承载的过往历史文明的怀想“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是历史和文明的印记②对老墙终逝的无奈“可惜”“弃了”“别了”等,说明随着社会发展,老墙终将消逝,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③对老墙文化的留恋作者希望“多读几段老墙”及深情“眺望”等,表现对老墙的留恋10.A 11.B 12.B 13.(1)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呢”(2)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使他成为贤德的君主” 14.(1)每日与大臣详论治道,能熟识他们;(2)还能正确任用他们;(3)也可以使皇帝圣心受到启发处事更加精进高明15.C 16.①曹诗结句描写梦醒后的场景枯黄的草、寒冷的烟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②沈诗结句描写宴会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场景霞光满天,色彩绚烂,营造出一种宏远阔大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恣意豪放、自由洒脱的形象特点17.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18.①息息相关 ②讳莫如深 ③雄心壮志 19.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仕途挫折中的孔尚任的形象,点明了《桃花扇》创作的客观原因 20.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21.(1)①“原因是眼轴增长”或“近视是眼轴增长造成的”(2)④将“如果”调至“孩子”后(3)⑦在“疾病”后加上“的风险”或“的机率”(4)⑨将“治疗 、检查”改为“检查、治疗”22.例文:既恪守初心,又与时俱进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我辈青年矞矞皇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想拥有“高质量青春”,是应当像牛油果一样坚守自我、初心不忘,还是应当上善若水,随物赋形?我的回答是,理想型人格,既需要有恪守初心的坚定不移,又要有与时俱进的灵活变通坚守自我,不忘初心,百折不挠,是青春应有的精神内核“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般的恪守初心,让我们变得刚强且坚定当苏武在茫茫北海,踽踽独行19年,是那颗恪守爱国的初心,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当陶潜纠结于出世入世的抉择时,是那颗性本自然的初心,坚定了他“种豆南山下”的人生选择当邱少云置身火海,却选择一动不动时,是那颗保家卫国的初心,赋予了他甘受大火吞噬的忍耐力“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恰逢青春的我们,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自己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内核,才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独立顺时而谋,应运而生,灵活变通是青春应有的姿态“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顺应时势变化舒展屈伸,随着风云变化而施展抱负,是一个智慧的成年人应有的处事态度如果刘邦没有随机应变的灵活,可能在鸿门宴上就已一去难返如果新东方没有抓住直播带货这商机,继续泥古在培训的道路上,就没有新东方新的崛起在坚守内心的同时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思想内核不变,但处事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正如樊登读书的创立,樊老师思想内核是想分享知识,造福于民而实现这一想法,途径是多样的,从最开始的制作拆书PPT,到通过视频分享,到线下读书会的交流,到短视频的推送……在分享知识的这个初心上,可以有无数条达到的路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不必为取哪条道归乡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只要坚守朝着“路标”前行,行进的方式则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恪守初心,不忘使命;随物赋形,应运而生将内心坚定与处事通达相结合,遇见青春最美的风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012-2022所有语文重庆高考试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2-2022所有语文重庆高考试题(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2022所有语文重庆高考试题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清末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文明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材料二: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其中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选自《河洛古国:炎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亚现人间》《同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忽略掉了虞朝,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的原因之一。B.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来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C.甲骨文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B.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国和华夏文明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这对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旁证。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以书论史”的一项是( )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B.《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等的“志”,不符合《史记》确立的一般正史规范。C.《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D.《北宋志传》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并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4.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国的考古资料里清晰地见到。”请结合材料二“双槐树遗址”的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5.沿着“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请梳理“华夏5000年文化”从“被忽略”到“重现人间”的轨迹。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巷里的老墙梁衡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摘自2021年9月9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保护,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C.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D.结尾处“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写出了作者对“老墙”逝去的无奈,为深巷里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而欣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B.作者善用比拟,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出了对墙的“雕琢”,让墙具有立体的美感。C.文章前半部分聚焦对墙进行细部刻画,后半部分对墙进行整体描述,不枝不蔓,详略相宜。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人遗弃的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8.作者开篇认为“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文本,概括“墙”的内涵。9.文章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已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B.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C.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D.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殊遇”中的“殊”字为“特殊”之意,和《兰亭集序》中的“虽趣舍万殊”中的“殊”字含义不同。B.本文中“详论治道”的“治”和《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意思相同,均为“治理”之意。C.本文“择行”中的“择”为“选择”之意,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择”意思不同。D.文中“孝宗”为庙号,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太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庄宗”均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巡视太学时,祭奠先圣孔夫子,王恕请求应当厚于常规礼仪,以特用金币和牛、羊、豕三牲释奠。B.孝宗即位后常闻马文升大名,而马文升受到皇帝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已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穡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14.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菊梦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九日登高台寺沈辂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16.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3)在《琵琶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衬托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江北的祭神赛会,香火不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收复故土。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 ① :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无足轻重,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 ② ,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 ③ 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的血淋淋的故事并将此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赏析划横线的两句话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七、语言表达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青少年的发育性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增长造成的。②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③近视度数会随之增长。④如果孩子很小就近视,⑤成年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⑥而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⑦发生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疾病要比普通人高很多。⑧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倾向,⑨一定要尽早带孩子治疗、检查,⑥正确佩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八、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1.B 2.D 3.B 4.①有繁华的部市群。②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③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④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5.①以书论史、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证明中国文明可溯源至周朝。②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③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④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让炎黄二帝的时代重现人间。6.B 7.D 8.①墙是泥瓦匠的作品,体现了匠人造墙的智慧和艺术,值得解读:②墙是岁月和自然的艺术作品,沉淀了自然与岁月的丰富印记,值得欣赏:③墙是生态墙、文化墙,承载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值得思考:④墙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见证了逝去的岁月与文明,值得品味。 9.①对老墙承载的过往历史文明的怀想。“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是历史和文明的印记。②对老墙终逝的无奈。“可惜”“弃了”“别了”等,说明随着社会发展,老墙终将消逝,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③对老墙文化的留恋。作者希望“多读几段老墙”及深情“眺望”等,表现对老墙的留恋。10.A 11.B 12.B 13.(1)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呢!”(2)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使他成为贤德的君主。” 14.(1)每日与大臣详论治道,能熟识他们;(2)还能正确任用他们;(3)也可以使皇帝圣心受到启发。处事更加精进高明。15.C 16.①曹诗结句描写梦醒后的场景。枯黄的草、寒冷的烟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②沈诗结句描写宴会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场景。霞光满天,色彩绚烂,营造出一种宏远阔大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恣意豪放、自由洒脱的形象特点。17.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18.①息息相关 ②讳莫如深 ③雄心壮志 19.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仕途挫折中的孔尚任的形象,点明了《桃花扇》创作的客观原因。 20.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21.(1)①“原因是眼轴增长”或“近视是眼轴增长造成的”(2)④将“如果”调至“孩子”后(3)⑦在“疾病”后加上“的风险”或“的机率”(4)⑨将“治疗 、检查”改为“检查、治疗”22.例文:既恪守初心,又与时俱进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我辈青年矞矞皇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想拥有“高质量青春”,是应当像牛油果一样坚守自我、初心不忘,还是应当上善若水,随物赋形?我的回答是,理想型人格,既需要有恪守初心的坚定不移,又要有与时俱进的灵活变通。坚守自我,不忘初心,百折不挠,是青春应有的精神内核。“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般的恪守初心,让我们变得刚强且坚定。当苏武在茫茫北海,踽踽独行19年,是那颗恪守爱国的初心,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当陶潜纠结于出世入世的抉择时,是那颗性本自然的初心,坚定了他“种豆南山下”的人生选择。当邱少云置身火海,却选择一动不动时,是那颗保家卫国的初心,赋予了他甘受大火吞噬的忍耐力。“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恰逢青春的我们,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自己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内核,才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独立。顺时而谋,应运而生,灵活变通是青春应有的姿态。“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顺应时势变化舒展屈伸,随着风云变化而施展抱负,是一个智慧的成年人应有的处事态度。如果刘邦没有随机应变的灵活,可能在鸿门宴上就已一去难返。如果新东方没有抓住直播带货这商机,继续泥古在培训的道路上,就没有新东方新的崛起。在坚守内心的同时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思想内核不变,但处事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正如樊登读书的创立,樊老师思想内核是想分享知识,造福于民。而实现这一想法,途径是多样的,从最开始的制作拆书PPT,到通过视频分享,到线下读书会的交流,到短视频的推送……在分享知识的这个初心上,可以有无数条达到的路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不必为取哪条道归乡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只要坚守朝着“路标”前行,行进的方式则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恪守初心,不忘使命;随物赋形,应运而生。将内心坚定与处事通达相结合,遇见青春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