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河南有一个书生姓黄,名大王,他生于农家,从小就喜欢玩水。三岁时,母亲给人洗衣服养家糊口,从井边取水,黄大王在一边玩耍,看到井水水波荡漾,可以照出自己的影子,就趴在那里东顾西顾。

待他母亲听到水声,他已经跳进了井里,赶紧大呼小叫,邻居们听到她的呼救声,赶了过来,却发现刚刚三岁的黄大王浮在井底水面上,两只手拍自己的影子,玩得不亦乐乐。大家看到这么小的幼童水性这么好,都很惊奇。

民间故事白龙潭传说(黄河沿岸有许多村子都叫大王庄)(1)

七八岁时,他的母亲太过操劳,离开了人世,无家可归的黄大王只好寄养在姑姑家里,他的姑姑是河上的打渔人家,没有儿子,就将他当儿子养。从此黄大王和姑父姑母住在船上,他喜欢水,没事的时候,就以玩水为乐。他的姑父多次教育斥责,依旧顽劣如故,时间久了,就有些讨厌他。

这一天,他的姑父忙了一天,就躺在船尾休息,刚刚进入梦乡,黄大王玩水,激起的水花浇到了他的脸上,将他的衣服都给湿透了。姑父大怒,一脚将侄子给揣到了河里,黄大王上船不及,就被河水冲得不见人影。

正好姑父揣黄大王的事情被姑姑看到,她悲愤欲绝,上前抓住姑父哭道:“你为什么杀我的侄儿,不但让黄家绝后,还让我老了靠谁啊!”

哪知道他的姑夫却说出一句很绝情的话:“这孩子顽劣不堪,不听教训,将来必定遗祸无穷,与其将来给我们带来祸患,还不如趁早就除了他。”

因为这事,两口子打了起来,此时下游漂来了一只船,听说了两口子打架的原因,就说道:“不要担心,离这里十里处,有一个小孩子在玩水,正高兴呢,不知道是不是你家的孩子?现在赶紧去救,还来得及。”

他们夫妻也来不及争执,划船顺河而下,就发现那碧波无垠的河面上,有一个蓬头稚子正抱着大鱼,在水波中玩得不亦乐乎。

民间故事白龙潭传说(黄河沿岸有许多村子都叫大王庄)(2)

姑姑赶紧上前,将他给拉了上来带回了家。知道这个儿子不能容于自己的丈夫,就将他送到了一个姓王的大户人家,给人放牛。

放牛的时光是快乐的,每天黄大王只要将牛牵到水草丰美之处,就自己躺下来睡大觉。当他看到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堂,很是羡慕,就偷偷地跟着人家,在学堂外偷听。

讲课的先生多次看到这个小家伙在外听得津津有味,就很感兴趣。一次他问黄大王一道题该如何解?哪知道黄大王很快就背了出来,并且大旨所讲无误,这让先生很好奇,以为这是一个好苗子,将来不可限量,就告诉了王员外,就让他跟着自己读书。

王员外也是一个识才惜才之人,只可惜他王家子弟众多,却没一个读书苗子的。抱着奇货可居的心态,就让黄大王跟着先生读书。

黄大王知道自己读书的机遇难求,就更加认真,每天头悬梁,锥刺骨,别的孩子在玩耍,他依旧在苦读,有一天晚上,先生回到学堂中,看到那在那里掩卷苦读的黄大王,欣赏地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民间故事白龙潭传说(黄河沿岸有许多村子都叫大王庄)(3)

几年后,黄大王参加县试,中了秀才。王员外一看他值得投资,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成家之后,黄大王就带着妻子回到原籍,拜见姑母,继续读书。没几年,他的姑夫姑母相继去世,黄大王为了养家糊口,当了一个教书先生。

他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无书不解,并且讲得有理有据,很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跟着他学习的人很多。因此在本地名声大噪,被定藩在开封的周王听说后,将其招为记室,也就是身边的幕僚,平时遇事出出主意,整理一些文书等。

他在周王府数年,周王对黄大王十分器重,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大军攻打开封,周王深明大义,知道自己与开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出钱出粮,先后捐银一百二十多万,乃至于周王府里的宫女太监都面有饥色。

黄大王知道闯贼势大,开封不可守,就离开了周王府,买了十几艘大小船只,沿河而上,当时闯贼攻打开封损兵折将,就掘开了黄河水,水灌开封城,眼看经历千年的汴梁城危在旦夕,黄大王所率的十几艘船到了,救走了周王及身边几百人。闯贼听说之后,率军追击,结果遇到了漫天大雾,不辨方向,最终也不知道周王逃往何处。有人说周王逃到了嵩山深处,在人迹罕处之地建立了王府。

民间故事白龙潭传说(黄河沿岸有许多村子都叫大王庄)(4)

而黄大王依旧回家教人读书,当时流寇虽多,但看到黄大王所在的村子里有许多顶盔贯甲的军士,也不敢进犯,许多流民无家可归,都前往黄村居住。

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曾派有能力的大臣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寻找可以提出建议之人。黄大王应募而出,指挥百姓筑堤,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眼看大堤合龙在即,他选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让他们抱着巨木,跳进黄河里堵水。这几个士兵怕死,都不敢去。

黄大王见了,流着泪对他们说:“你们四人立此大功,可以享受千年的祭祀,你们的家人也会受到照顾,你们的名字会被刻在碑文之上。如果你们违背军令,现在就会被斩首,与其死得窝窝囊囊,何不死得轰轰烈烈!”

这些士兵无奈,他们每个人干了三大碗朝廷赏赐的御酒,趁着醉意抱着椿木跳进了滚滚的黄河之中,随着他们的献身,大堤合龙。

河道总督要向朝廷报上黄大王的功绩,以便进行封赏,却被黄大王拒绝了:“我乃前明旧臣,没有为前朝殉国,如果再做了大清的官,岂不是一个无耻之人?这样的人,大清会用吗?我之所以揭榜,是为了拯救万民,岂是为了功名?”说罢就飘然而去。

由于黄河里含有大量的泥沙,几年后,水退沙涨,黄河淤塞严重,连漕船都无法通过,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百姓们听说黄大王的功绩,上报了官府,邀他出山治理黄河。

河道总督派人去请,哪知道黄大王却拒绝了,无奈之下,派附近有名的乡老相请,黄大王才姗姗而来,他沿着黄河巡视了几天几夜,多方考察之后,发现旧河已经流势已定,无法更改,就提了一个建议,没多久,河道总督府下了一个通告:“以某月某日开始治河,请两岸百姓暂避二十里之外!”

总督府里,总督大人问黄大王:“本官已经按先生所说,发出通告,只是你需要人力多少,何不明言?”

哪知道黄大王仰天大笑:“我黄某人治河,此次我一人就可以完成。”

总督大人半信半疑,眼睁睁地看着黄大王一人向河边走去。

当天晚上,本是晴天却突然刮起了大风,雷电交加,随着霹雳声,百姓们都看到云雾中出现了一条黑龙,黑暗中,不时传来了一阵阵河水的翻滚声,所有人都听得心惊胆战,这样经历了三天三夜之后,风平浪静,雨过天晴。

总督大人带着下属来到了黄河边,吃惊地发现河里的淤堵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驯服的黄河水顺河而下,一切都恢复了生机。

民间故事白龙潭传说(黄河沿岸有许多村子都叫大王庄)(5)

这个时候,他派出的吏员怎么也找不到此次的功臣黄大王。他派人找到黄大王的家里,发现他由于太过劳累,已经离开了人世。

于是总督大人上奏朝廷,讲述了他的功德,最终朝廷封其为河神,并在黄河边立了一座庙。从此之后,只要黄河泛滥,百姓们就会看到有一个很像黄大王的人身着王服,于波涛间带着抱椿堵河的那四个士卒在水波间若隐若现。

而如今,黄河流域有许多大王镇,镇名都跟治河英雄黄大王有着很大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