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为政篇·第四》中说:“四十不惑。”
经历过二十岁时的立志求学,三十岁时的立身处事,四十岁时人到中年,为人为事已经懂得。
凡事皆有因果。
再大的风雨不退缩,再大的波折不惧怕,是四十岁的人拥有的底气。
再重的伤痛不喊疼,再大的困难不气馁,是四十岁的人拥有的淡定。
明朝思想家洪应明有副对联这样写: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人到中年,其实就是这样的因果轮回,过往不究,来者不惧。
格局:出众可喜,出局无忧
人人都希望出众,出众就意味着自己能够成为最特别的那个人。
但人到中年更应该懂得不出众又何妨,我们即使平凡却也不平庸,我们仍然在拼命拉着生活这辆车往前奔,为社会,为子女,我们总有自己平凡的价值。
姚晨曾在一期《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的演讲中说,腾讯找她来演讲,是觉得她是独立、自信、坚韧、成功的女性代表。
然而她自己绞尽脑汁,蹦出来的却都是彷徨、沮丧、无力、失败的画面。
事业鼎盛时期的姚晨,在2013年和2016年先后生下一双儿女后,虽家庭幸福,但事业不免受到影响,陷入停滞状态。
怎么办?
即将四十岁的姚晨,站在人到中年的关口,是去尝试不同类型的表演,还是一直待在家里带孩子?
在演讲中,姚晨讲了一句话:
“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
明白自己真心热爱表演事业后,姚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边开始拍电影,一边陪伴两个孩子慢慢长大。
在电影《找到你》获得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年度女演员奖后,姚晨逐渐找回站在巅峰的感觉,但是她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
因为她明白,出众固然是欣喜的,而出局也没有什么可怕,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
作家陈文茜说,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
任何事、任何经历,包括爱情、工作,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活了半辈子,经历了浮浮沉沉之后,我们的格局早已经提升,明白人生就是一场经历,高峰与低谷都是成长,出众与出局都是历练。
心态:不看轻自己,不看重自己
读过一句话:
“自我打败自我是最可悲的失败,自我战胜自我是最可贵的胜利。”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尊重自我,就是不过分看重自己,更不看轻自己。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莫言火遍了全世界。
著名钢琴家双焱第一时间拨通了莫言的电话,问他准备怎么庆祝?
莫言淡定地说:
“我想没什么好庆祝的,明天晚上会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吧,我最希望的就是包一顿饺子吃。”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没有因此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想到的还是平常烟火气的小日子。
普通农家出身的莫言,小时候泥土里摸爬滚打,吃最简单的饭菜,过最质朴的生活。
但是他一直醉心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直到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
心理学上有个“焦点效应”,意思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其实我们应该放平心态,不看重自己,就是不过于自负,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不看轻自己,就是要相信自己,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和非议。
当我们把目光放回在自己身上时,才发现人到中年,懂得平衡会让我们的心态愈发平和。
走到中年的门槛,我们越发明白,自己才是自己唯一的依靠,而保重自己更是对自己负责。
内在:享受独处,适应孤独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
“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实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活到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我们周围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孤独是必然的。
知乎上有人提问:“人到中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位84年出生的答主说,他和妻子都是上海的独生子女,两人年收入40多万,养着一个女儿,还要孝顺双方的父母。
中年的他,朋友圈越来越小,饭局少了,活动少了,更多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
但是他却并不觉得孤独,闲时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浇水,看水滴落下亦是一种幸福。
周末和放假时,拎着鱼竿去钓鱼,看街边老头下盘棋,都能够在平淡中慰藉内心,与自己好好相处。
女作家三毛曾说:
“我喜欢适度的孤独,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
孤独并不可怕,更不是洪水猛兽,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子之外,让自己的心享受独处,其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人生已经过半,越往后越是要面临生离死别,让自己适应孤独,并从孤独中体味生命的真谛。
正如青年作家独木舟所说:
“其实一直陪着你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与孤独做朋友,才是中年以后的我们,一种人生常态。
价值:释放负能量,积蓄正能量
情感作家苏芩说,做人别太丧,低能量的你遇不到高能量的人生!
当我们总在抱怨不如意的时候,机会早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最好的一切,总在你正能量爆棚时,不邀而至。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23岁时就以一篇《饲育》获得芥川奖,成为日本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在人生最得意时,儿子却发现头盖骨发育异常,即使经过手术,依然是个发育迟缓的孩子。
大江健三郎难以接受,曾在一篇《同情》的文章中,描写自己带着6岁的儿子去百货商场,差点把他遗弃的过程。
找到儿子时,大江健三郎才觉得后怕。
后来,他开始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病的儿子,并在漫长的人生中,找到跟儿子平等的和解方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江健三郎在写作中,更能从正能量出发,用文字带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曾有智者告诫我们:
“如果身处顺境,千万不要张扬,要和满山的杜鹃花一起绽放。
如果身处逆境,千万不要放弃,要像开败的白玉兰一样,在下一个春天再向世界招手。”
人生总是起伏不定,当诸事不顺的时候, 不要被负能量打败,而是要朝着积极的方面去努力。
哲学家赵鑫珊说过:
“所谓高质量人生,其实就是平衡不断遭到破坏和重建。”
当我们能够始终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发现即使人生旅程已经过半,我们依然能够活得平衡安稳。
人生:适应忙碌,享受生活
席慕蓉在《写给幸福》中说:
“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是的呀,我们都有长长的一生,即使人到中年,下半生依然值得好好过。
作家梁实秋在《中年》中这样写道: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他乐于去文学创作,也乐于去享受生活。
他把自己的屋子命名为“雅舍”,在雅舍中读书、看戏、喝茶、谈人生。
《闲暇处才是生活》一书中就精选了梁秋实最有生活味道的《下棋》、《喝茶》、《散步》等文章。
年轻时候一直忙碌,中年才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忙碌是人生的常态,享受亦是人生的姿态。
当然,走过半生,我们都明白,忙要忙的有质量,闲要闲的有分寸。
忙着挣钱养家,不要忘了身体第一;闲时享受生活,还要记得当下一刻。
只有把握好忙与闲,我们才能掌控人生,才能在人生下半场更加淡定从容。
▽
懂得平衡人生,才是中年人的智慧。
毕竟,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
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现在记住的,是以后淡忘的。
不管是人生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人生,明白人生就是一场轮回,会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轻松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