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香山湖公园游人如织,芒洲湿地百花争艳,推行河长制五年来,市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珠海水环境质量的趋优向好——不仅打造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碧道示范项目,为市民出游出行增添了好去处,更实现城市品质新提升。

5年来,珠海市河湖长制从建立机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污治乱、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目前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河湖管理保护实践不断升级,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河湖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不断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升级转变。自2018年全省开展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以来,珠海市已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

珠海的教育水平在全省的排名(深读珠海珠海)(1)

芒洲湿地风景优美

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2017年6月30日,珠海市正式印发《珠海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在2017年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并于2018年7月10日出台《关于在我市湖泊推行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湖长制。

珠海地处珠江口西岸,台风暴潮及洪涝灾害是全市面临的主要水安全问题。从海堤工程提升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两大块谋划布局水利工程“提档升级”。

记者了解到,珠海全市建成364公里海堤、176座水闸、171座排涝泵站、80座山塘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抵御了近年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带来的洪涝灾害,为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外防洪涝,内保供水。珠海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杰明介绍,目前珠海市供水水库22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有效调节库容1.1亿立方米,“珠海率先实现三个行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要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全部行政区建成节水型社会的地级市。”

“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0万余人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累计2.2万多个,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梁杰明说,“珠海完成扩建及提标改造水厂4座,新增供水能力47万立方米/日,新建供水管道约1006公里。全市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在99%以上,优于国家大于95%的标准,农村供水普及率100%。”

珠海的教育水平在全省的排名(深读珠海珠海)(2)

磨刀门水道

黑臭水体整治实现“长制久清”

“珠海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28.5万吨/日,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580公里,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57.3万吨/日。全市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总设计处理规模达112万吨/日,累计建成排水管网6000公里,2021年污水处理率达98.1%。17条城市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实现‘长制久清’。”梁杰明表示,珠海还自加压力推进全市52条问题河涌治理,已完成截污整治48条,4条仍在施工中,水质总体有了大幅度提升,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记者了解到,这17条城市黑臭水体总长度约为44.7公里。整治前,11条属于重度黑臭,6条属于轻度黑臭。以前山河流域为例,这条哺育了珠海人民和澳门同胞的母亲河,几年前水质还在Ⅳ类水和Ⅴ类水之间徘徊,每逢大雨就会出现返黑返臭现象,进而变成黑臭水体。然而,现在前山河已经退“黑”还“清”,摇身变成现在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水标准的“风景河”。“现在前山河水质越来越好,我们现在经常来这里散步。”家住前山河附近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的总面积约114.35平方公里,流域内河网众多,纵横交错相互连通,共有44条河渠、544个小区、527个商业企业、166个机关事业单位,想要治理并非易事。“2019年以来,城管执法部门先后拆除前山河流域周边违法建筑124宗,约28520平方米,清理河道障碍物共13宗,约20150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前山河两岸乱搭乱建及废品回收站等的清理整治,前山河两岸市容环境秩序得到了明显提升,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基本实现。”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忠介绍,“通过集中治理,各类违法违规排水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使前山河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

“目前还存在受雨天溢流污染及上游区域来水影响,前山河石角咀国考断面水质提升效果不够稳定;前山河流域支流存在水质未达标、管网高水位运行、部分低洼地区暴雨期间水浸未解决等问题,我们计划采取‘收污控源、活水通脉、智慧水务’三大举措,多管齐下,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管理水平,确保实现国家、广东省提出的水质考核目标。”梁杰明说。

截至2022年6月,珠海全市污水管网总长度2314公里,污水管网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污水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高,2022年1-6月,珠海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82.4%,已达到省对珠三角城市的目标要求。

不断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

珠海通过有序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和标识牌,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健全范围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河湖划界长度449公里。

河湖长制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河湖长履职尽责,目前,珠海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河长共计497名,2022年以来,累计巡河13626人次,巡河(湖)共发现问题1439个,已全部落实整改。“按照珠海现有排水管理体制,水务部门负责前端管理,城管部门负责末端执法,水控集团负责日常管养,三个部门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相互配合、协同联动共同打击水违法行为。”陈忠说。

此外,河湖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针对社会公众在遇到河湖范围随意倾倒垃圾、直排污水、损毁护岸、非法采砂、侵占河道、非法捕鱼等违法行为,珠海市设立了多个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让群众参与河湖管护“投诉有门、监督有路”。珠海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向社会公告河湖长名单,及时发布河湖管理保护相关信息,并在河湖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培训,强化基层河长湖长履职方式多样化,有针对性地明确各级河长湖长的巡河履职重点内容,根据巡河湖检查整治共性问题、差异性问题和重点突出问题加强督办,针对暗访检查、工作考核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通过‘一区一单’‘一事一单’等形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从而提升河长湖长履职成效。”梁杰明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