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宝钗雪白一段酥臂抢不走,黛玉不仅是白月光,而是救心丸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经历过考验的爱情,才是绝世姻缘。而对于读者来说,贾宝玉更像是个大猪蹄子,不仅和袭人有云雨之情,看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竟当众呆了。

相对于林黛玉的痴情专一,以死殉情,身处万花丛中的宝玉,更像一个大渣男。

那么,黛玉的一生到底值不值?贾宝玉到底是情种还是渣男,拨开红楼迷雾,我们探看宝黛爱情的真相:最炽烈的爱情,或许并非平淡如水的相守,而是深不见底的离不开。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1)

宝黛之间的爱情,是亘古以来,最刻骨的爱情,没有之一,黛玉和宝玉被称情痴、情种绝非浪得虚名,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拨开云雾,让你见识见识。

情僧之爱:万花丛中过,粘身不留情,贾宝玉不是大猪蹄子。

可以肯定的是,黛玉死后,宝玉当了和尚,为她守墓到舌钝齿落。

贾雨村在智通寺遇到的老僧,脂砚斋侧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智通寺舌钝齿落的老僧,其实就是既证之后的宝玉。

何谓“未觉之先”,又何谓“既证之后”?这其实是佛家语言。未觉之先,心在红尘,既证之后,困扰他的心结就消了。这就是一僧一道度化已成的结果。

单从宝玉的角度看,困扰他的心结是什么?其实是“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日夜悲号惭愧……”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2)

注意此处原文是“无材”而非“无才”,贾宝玉缺少的不是“才”,而是“材”,他不能补天的原因,不是自身才能的问题,而是缺少外界的一个“材料”,他缺少的是什么材料,妨碍他补天呢?

我们知道,宝玉最后遁入了空门,做了和尚,他作和尚的智通寺旁,就是在姑苏郊外的“山悬水绕、茂林修竹”之处,其实就是在为黛玉守墓。为黛玉守墓,那可不就是情僧?

而非常巧合的是,从大荒山把刻在补天顽石上的《红楼梦》抄来的是空空道人。空空道人传书给吴玉峰。

空空道人也是情僧。也就是说空空道人,其实就是贾宝玉历幻红尘的经历。而为何宝玉从最开始名叫空空道人,经历一番后,就成了名叫“悟空”的情僧呢?

未觉之先是道人,既证之后是情僧;未觉之先叫“空空”,既证之后叫“悟空”。同样都是“空”,有什么不同呢?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3)

而且宝玉的僧是“情僧”,是因女子而悟空的人,宝玉的精神世界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何在黛玉死后还要为她守墓。人已死还守着一个坟,其实他守的可能不是黛玉,而是自己至死不能释怀的一个东西,就是那个“无材”的“材”,黛玉就是那个“材”。

因空见色:宝玉对黛玉并没一见钟情,只爱袭人之云雨。

宝玉在青埂峰下,不知道自己为何无材补天,到底是缺少了什么“材”。他的想法只是,去红尘中享受一朝就算了。

但一僧一道目的却不是为了他开后门,让他去红尘“富贵场、温柔乡中受享一番”就了事的,他们的目的是度化他,解他心中惑,开出药方救人的。首先第一步就是让他坠入红尘,落到富贵场、温柔乡中。

一僧一道说宝玉这是“静极生动”,从本来空空如也的石头,见了红尘之色。

被红尘之色迷了眼睛的贾宝玉,钟爱的只是温柔乡里的享受,所以他刚长大就和袭人有了云雨之情。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4)

而第一次见黛玉,黛玉对宝玉是一见钟情,但宝玉并没有,第五回就说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关系是“亲密友爱,亦自较别个不同”。他们是“友爱”,并非爱情。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说明宝玉一开始对黛玉不是爱情,那么接下来看原文:“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出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与别个姊妹熟惯些……”

看到了吗,宝玉一开始就是把黛玉当成关系好的姊妹之情看待的,并非其他。而他心心念念的是谁呢?

第19回,明明黛玉就在荣国府,而袭人不过被母亲接回家吃年茶,一天不到,宝玉就偷偷去花家看望她。临走宝玉不忘嘱咐袭人:“你就家去才好呢!我还替你留着好东西呢。”

此时的宝玉,离不开的不是黛玉,而是袭人。因为他此时的境界就是如此——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林黛玉是宝玉的救心丸,活着或死了都离不开。

宝玉是怎么由色生情呢?

就在宝玉去袭人家探望袭人前,他在宁国府一个小书房内,本来想看一幅美人画卷时,却不料看到茗烟儿和一个叫卍儿丫头的云雨,而这个卍儿的名字的来历是什么呢?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5)

“她母亲养她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花样。”

而“卍”是佛教标志,是使人警醒的标志,在宝玉去找袭人的时候,用卍儿来警醒宝玉,实际就是使他觉悟,袭人等女孩与他云雨,只不过是看重他身上的富贵。

自此之后,宝玉慢慢疏远了袭人等单纯的云雨之色,而开始转而寻求色中有情。

在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宝玉看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想:“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看到了吗?宝玉对黛玉产生爱情,是由色中生情,又由情而生色,所谓“传情入色”,

这都好理解。但为何要“自色悟空”呢?

因为黛玉死了,所以自色“悟空”,所谓“悟空”,是宝玉在黛玉死后方才明白,他需要黛玉,是生存的需要,不管黛玉死没死,他都需要黛玉所代表的精神。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6)

黛玉是什么化身呢?

黛玉和宝玉的姻缘在南京地区,也就是金陵,是犯了骨血倒流的婚姻禁忌的。既然是禁忌,曹翁还这样安排,实际正是从反常中提醒读者注意,顺着黛玉的骨血往上看,林家的祖先是谁?

林姓家族的来源,有一个著名的长林山的故事:比干被纣王剖腹挖心死后,家族惨遭灭族,比干妻子躲到长林山中生下一遗腹子,被周武王赐“林”姓,并封爵。

林黛玉的祖先是忠烈比干,是亘古第一忠臣,而秦钟一出场,脂砚斋侧批:“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什么意思?

林黛玉即先秦儒家的代表,而既嫁之后,就成了嫁给君权的秦后儒家,以汉武帝时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将儒家低眉顺眼成君权的妻妾。

先秦儒家,是诗经里的无拘无束,自由明媚;是为社稷万民以死进谏的忠烈,不是谁的妻妾,不是任人摆布的附庸。

天下缺少了先秦儒家,所以补天之石“无材”补天,没有补天的“真儒”环境,即便女娲娘娘炼的补天石都束手无策。

而黛玉是林家留给宝玉的一丝真儒血脉,他和黛玉的感情是《诗经》里的琴瑟和鸣,是警幻仙姑说的“既悦其色,复恋其情”的真正的爱情,而不是宝钗等“存天理,灭人欲”等假道学,不谈情,只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只谈门当户对、金玉良缘。

儒家先师评价《诗经-关雎》时也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贾宝玉与袭人是怎么了(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为何被称情僧)(7)

真正的爱情,要顺应本性,而非无性,但又要止乎礼义。这就是黛玉的品格。

宝玉在青埂峰下自怨自艾,是因为无材补天,而黛玉就是他缺少的“材”。

如今黛玉在假儒的世界被挤兑死了,宝玉为黛玉守墓,其实是在空门中守护世界的希望之光。这就是为何史湘云的《乐中悲》中写道:“好一似,霁月风光耀玉堂,斯配的得才貌仙郎……”

“霁月”的意思是”雨后的明月”,“霁月风光”其实是拨云见日,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意思。宝玉为黛玉守墓,其实是他经过一僧一道的红尘度化,明白了,补天之石的使命不是急于补天,而是等,是守,等得假儒之乌云浊雾散去,才能和黛玉这样的真儒大行于世,才是他出世补天的时候。

这就是为为何《石头记》传给吴玉峰,所谓“吴玉峰”,其实是无玉峰。《石头记》是补天石传入世间传道的,是在假儒的明清时代,开悟世人重复真儒的。

而宝玉在空门中等,这一等,青葱少年的贾宝玉,已经成了智通寺里的聋肿老僧了。

所以,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真儒寻找真君,真君寻找真儒的过程,他们的结合才是世界之光,他们的爱情,那才是亘古无双的爱情,520之际,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