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情愫咏秦淮付延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泊秦淮伤感无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泊秦淮伤感无限(一抹情愫咏秦淮)

泊秦淮伤感无限

一抹情愫咏秦淮

付延平

我们这次到南京,入住的酒店就直接安排在了夫子庙景区。这样无论吃喝、游玩、休息,都可以轻轻松松,这里不仅交通便利,省去了来回奔波的辛劳,更可饱览两岸的江南美景。“夜泊秦淮近酒家”,真的,想想都美。

想想都美,真的,临窗可见秦淮悠悠,后身就是“晚晴楼”,左边与“李香君“相望,右边和“王谢”为邻,真是想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夫子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成为故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更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来过这里,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如今能在这里小住几日,即弥补往昔的遗憾,也好静下来细细品味。

说起南京,谁也绕不开秦淮河。秦淮河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风光带上,有着“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美称。

从南朝开始,这里就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流传千古。

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写道:“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站在秦淮河边,看着慢悠悠流过的河水,真说不出它有多清澈,也说不出它有多美丽,但这“厚而不腻”,这“碧阴阴”的形容,倒是真正写出了秦淮河的样子,她就那样缓缓地、慢悠悠地……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到夜晚,秦淮河两岸阁楼、酒家亮起盏盏灯火,挂在屋角的串串红灯笼也已红灯高照,火红的倒影一同融进了水波荡漾的河水中,此时画舫悠悠,浆声欸乃,灯火摇曳,秦淮河散发出更加迷人的景色。河水两岸全部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烟笼寒水月笼沙”,千年沉淀的历史,多彩迷离的灯影,悠悠划过的小船,两岸传来的小曲,随处可见的古迹,千年前的如烟水气又弥漫在秦淮河上,给人一种恍然隔世之感。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悠悠的河水,看着秦淮河两岸装饰用的霓虹灯,让人不禁想起了那时的秦淮八艳,数不清的莺歌燕舞,唱不尽的人间情话,桨声灯影,画舫悠悠,承载了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和美妙故事。一水相隔河两岸,一边是南方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边则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一半才子,一半佳人,一处贡院,一处烟花。一代代风流人物的前尘往事如烟随风,流淌在这奔流不息的秦淮河上。

在这所有的才子佳人故事中莫过于高居“秦淮八艳”榜首的李香君的故事。一段桃花扇的爱情故事流传了数百年,让李香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绝代名妓,成为秦淮河畔最动人的风流佳话。

如今李香君的“媚香楼”故居位于夫子庙“来燕桥”南侧,坐北朝南,三进两院,背依秦淮河,面临美食街。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小小庭园精巧玲珑,清秀雅致,楼厅里的陈列装饰,显露出了她高雅逸趣的格调和不俗的艺术品味修养。楼北檐下,红底黄字的“媚香楼”三个字格外引人注目。楼前“李香君故居陈列馆”的匾额和“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的对联,写出了后人对李香君一生最贴切的评价。

进入院中,假山玲珑,绿油油的爬山虎布满前墙,一尊白色的李香君塑像立于墙边。一进房间陈列着琵笆,如意、扇面之类旧时歌妓常用的生活用品及李香君事迹展。筝音淡雅清幽的《出水莲》,以一种特殊的韵味,来表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这可以说是对媚香楼的主人是一种最好的诠释。二进是一座两层的红色绣楼。二楼就是曾经令无数人销魂的李香君闺阁。房间不大,雕花木床、低垂帘帐、简单陈设、方桌、木椅、铜镜、铜脸盆、梳妆匣,置身其间,仿佛美人还在,还能感觉她的那份不俗的气息,那份刚烈、掷地有声的豪言。转环一圈,处处都可以找到李香君、侯方域当年生活的痕迹和印记。

走出媚香楼,往西南数十米就可以看到乌衣巷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我们来到乌衣巷时,已夕阳在天。乌衣巷口人来人往,拍照的,留影的,可谓热闹非凡。乌衣巷窄窄的,青砖铺就的路面,粉墙黛瓦,颇有古巷味道。进巷口一转弯,就可以看到“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一下子浮上脑海。东晋王导,这位开国元勋,他的府第就在这乌衣巷。还有谢安,这位挽狂澜于既倒,救东晋社稷于将倾的人物,他的府第也在乌衣巷。这时的乌衣巷就不仅仅是豪族的庭院屋舍,而已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现在的乌衣巷显然是后来修建的,与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到过的乌衣巷已经截然不同。感觉太新了,缺少了那种时代沧桑的味道。走出王谢古居,刘禹锡的诗句在胸中徘徊,我不仅感慨吟出“秦淮河岸雀桥边,歌楼酒肆笑声喧,乌衣斜巷今犹在,不见当年王谢燕。”不错,乌衣巷的神话,随着一个时代而坍塌,往昔的繁华业已灰飞烟灭,然而,她留给历史的是那个活泼泼的,鲜活的乌衣巷,如今早已和美丽的金陵紧紧连在了一起。刚刚我们不是已经看过了吗,荒废千年的乌衣巷已经从新站立在秦淮河畔。

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举考试场馆。它也是孔庙景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秦淮风景区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现在,中国科举考试博物馆就建在原址上,并且夜间也对游人开放,夜景很美,很迷人。这里曾经承载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希望,他们将梦想倾注在这里,明清时期,天下一半的状元都出自这里,是“天下文枢”,这里曾选拔出一大批的经国之才。比如: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一大批江南才子。这里也见证了大批世子平步青云的辉煌。

夜晚的秦淮河,两岸上,媚香楼、得月台、晚晴楼的招牌是那么诱人。河中画舫灯船穿梭往来,河畔九龙壁流光溢彩,栩栩如生。夫子庙前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是的,秦淮河不乏寂寞,那总是那么热闹,那么诱人,那么美丽,不管人事更迭,无问时事兴衰,她总是可以那样风情万种,总是可以那样从容淡定。

秦淮河上大大小小数十座桥,也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它历经千年,卧龙凌波,连接着两岸的岁月,连接着两岸的情怀。这里的桥有着南方独特的风格,桥身拱起,形成微微的弧度,彰显出江南水乡的秀气。秦淮河上的桥即是一道风景,也是秦淮河的魂灵。在秦淮河上众多的石桥中,文德桥是最著名的一座桥。我来的不是时候,无法看到那“文德分月”的奇观。据说每当农历中秋和十一月十五午夜,只要天气晴好,满月正好在文德桥正顶上,如果站在文德桥上,就能看到在桥的东西两侧的河水中,各有半个明晃晃的月亮。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当年寓居南京时,就有幸此夜漫步文德桥,见此奇观并咏诗道“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更为人们传为美谈的“太白捉月”就是在这文德桥上,诗人醉意朦胧,欣然跳下桥张开双臂捞月。一时人们纷纷争相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

我虽没有看到“文德分月”的奇观,但却在文德桥上看到了最美的日出。清晨,站在文德桥上向秦淮河泮池的方向看过去,秦淮美景尽收眼底,东方一片红晕,美丽的日出再一次为六朝金粉地镀上了光彩。旁边有最长的大照壁映衬,少了夜晚的喧嚣,四周一片宁静,体味着辉煌壮阔的秦淮河又不失细腻的温柔,我陶醉在这温润清晨,陶醉在这日光中的秦淮河。

一河衔古今,两岸尽风流,千年秦淮,流不尽的芳香,流不尽的惊艳,秦淮的故事演绎成了历史文明,时代赋予了秦淮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她沉淀出凝香芳醇的厚重底蕴,让人情深至此,回味悠长……

壹点号 付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