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認識墨汁「二」

三 水

墨汁中的第三個主要成分就是水。水的比例大小,造成墨汁的濃淡。市面上買來的墨汁,很少是水分剛剛好的,那麼怎麼處理呢?

3.1 墨汁減少水分的方法1

新開的瓶裝墨汁,往往有點淡,就是水多。這時候有兩個方法:一是把墨汁倒在敞口的瓷器中,讓它的水分蒸發掉一部分。我用某牌子的墨汁,往往要預先倒在碗中三天,方才合用。注意不能在太陽底下曬,只能放在乾燥而陰暗的地方。

減少水分的方法2

第二個方法,就是把墨汁倒在硯台上,磨上一陣,把裡面多餘的水磨成墨汁。

3.2 墨汁太濃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

如果倒出來的墨汁,用了一陣有點乾了,覺得太濃,可以加點瓶子中的新墨汁,比加水更有把握。但是要注意,不同牌子的墨汁,不能摻合,有時候會產生塊狀物質,就好象豆腐花一樣。

水滴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

如果你真的想加水,注意只能是非常少的一點點。通常使用水滴。水滴有兩個孔,按住上面的孔,另一個孔就只能滴幾滴水。如果是寫小楷這樣的字,一兩滴水就影響很大,所以加水要非常小心。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3)

或者可以用水盂和小銅勺,這些文具店很容易買到。磨墨也是用水滴、銅勺來加水的,待會我講怎樣磨墨。

3.3 手磨墨汁

手工磨墨所得到的墨汁最為好用,尤其是陳墨,墨色好,滲透性好,咬得住紙,裝裱的時候不會凐化。濃淡由你自己調節,淡了多磨幾下,太濃了可以放水,最為方便。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4)

磨墨三件

■墨條 

■硯台 

■清水

磨墨要有三樣東西,墨條、硯台和清水。先說說怎樣買墨。有些人說,買墨放在手上,覺得輕就是好墨。這說法對不對呢?《墨法集要》說:

「凡墨不貴輕,舊語曰:煤貴輕,墨貴重,今世人擇墨貴輕,甚非」,就是不對。「煤粗則輕,煤雜則輕」,碳黑細而純就重,粗礪或雜,就輕。「春膠則輕,膠傷水則輕,膠為濕所敗則輕。」輕膠也是有一些問題的。真正說到「輕膠」,是膠熬製得好,所以可以用得少。

《墨法集要》說:

「膠好方始有力,可以減斤兩,用墨因膠少煙多,故倍加黑,名為輕膠。」膠少,碳黑多,容易磨,顏色又黑,但是有什麼缺點呢?「墨色黑且清,利於速售,但年遠久藏,慮恐色退。」施膠少的墨,不能久藏。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5)

一條墨,如果其中碳黑多,膠少,這種墨稱為輕膠墨。輕膠墨因為碳黑多,所以顏色較黑,因為膠少,所以容易磨。但也有缺點,膠少了,粘合力就差,時間長了就容易斷。如果膠重,以前稱為大膠,粘合力強,有利於長期保存。

《墨經》也說:

■膠多利久,膠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膠少。觀易水奚氏、歙州李氏,皆用大膠,所以養墨。

「膠多利久,膠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膠少,」膠少磨墨容易濃,但時間一長就斷,不利收藏。「觀易水奚氏、歙州李氏〔這是古代的製墨大師〕,皆用大膠,所以養墨。」真正的好墨,是用大膠,有利於保養。所以你買新墨、輕墨,就要常用、速用。你想藏墨,就要買重的,大膠。幾年一過,膠性穩定,就非常好用。

斷墨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6)

你看這兩條墨,原來就有膠袋包好。乾濕度沒有變化,也沒有受過外力打擊,但忽然自己碎裂了,這就是因為施膠不夠,而且碳黑的粒子也太粗,彼此之間有空隙,就容易斷。

杵搗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7)

古人做墨,為了把膠和碳黑充分混合,就要做兩次杵搗捶打的功夫。第一次是膠和碳黑合成一團,就要放在石臼中杵搗。

《墨經》說:

■凡搗不厭多,魏韋仲將《墨法》:「鐵臼中搗三萬杵,杵多益善。」唐王君德則用石臼搗三二千杵,蓋其搗無數。

「凡搗不厭多,魏韋仲將〔就是韋誕〕《墨法》說:『鐵臼中搗三萬杵,杵多益善。』唐王君德則用石臼搗三二千杵,蓋其搗無數。」

鎚練

墨分成小塊之後,還要鎚練,反覆打過,務求裡面沒有小氣孔,杵搗和錘打,是為了使碳黑和膠充分揉合。

斷墨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8)

現在有些地方製墨,光是用手揉,好像做麵包那樣,或者用腳踩,這比古代差遠了,做出來的墨條松,不結實。你看這斷墨,中間明顯有空洞,這是捶打不夠。

平硯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9)

下面講講硯台。磨墨需要一個硯台。硯台的形制,大約有四種。這是平硯,如果只需要很少一點墨,可以用平硯磨墨。這是平硯的實際例子,它上面是一個平面,磨的墨並不多。

淌硯

這是淌硯,淌硯的表面,它是向水池慢慢傾斜,這樣子取水比較容易,而且磨成的墨,墨量也比較多。現在很多外面所用的墨硯,就是淌硯。

唐代的風字形淌硯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0)

淌硯很早就有了,這是唐代的風字形淌硯,你可以看到這個平面,是一路往下斜的。

清代的淌硯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1)

這是清代的淌硯。

凹硯

凹硯,有人稱為叫湯硯,陸遊有詩「古硯微凹聚墨多」,說出了凹硯的好處。漢魏時期的古硯,有很多是微凹的,上次講過,當時用墨丸或石墨,墨丸放在平硯上不好用。

唐代的箕形有足凹硯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2)

這是唐代的凹硯,聚墨墨量是多得多。

瓷硯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3)

很多瓷硯就是凹硯,瓷硯可以磨墨,也可以磨朱墨,就是硃砂。

清呂留良用凹硯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4)

這是清代呂留良用的硯台,近來在杭州西冷印社拍賣。有些凹硯是特意做的,有些可能是磨的時間長了,形成了凹硯。

墨海

如果你用的墨量很多,那就要用一種硯台叫墨海。墨海好像一個大的盆子,那個墨放在裡邊,磨的時候,那個墨量就相當大。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5)

這是墨海的實際例子,有些墨海的蓋子也是用石頭做的,這個蓋子可以舔筆用,十分方便。

磨墨加水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6)

磨墨時加水,剛才說過,也是用水滴、水盂和小銅勺。注意只能是新水,就是乾淨的,剛剛取來的新鮮水,古人稱之為「生水」。放久的水,細菌很多,會引起墨汁的腐敗發臭。茶會敗墨色,所以不能加茶水,或者用茶磨墨,其他如飲料、咖啡等等,都不能用。

複製鏈接觀看“如何磨墨”演示視頻:https://www.ixigua.com/i6806874461669687812/

古人說:「磨墨如病夫」,就是磨墨的時候,好像是生病的人。要按得重,推得遠,磨得慢。為什麼呢?因為你磨得快了以後,就會產生泡沫,有了泡沫,這個墨,我們叫熱墨。熱墨就很難用了。磨墨很費時間,現在有磨墨機,可以去買一個。我用家裡的麵粉攪拌機,綁了墨條磨,效果也不錯。)

墨牀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7)

墨條用過以後,應該放在墨牀上,不要放在硯面上。古來墨牀很多,有木的、有瓷的、有銅的,它是晾乾墨條的一個小小的文具。如果你沒有墨牀,放在墨盒或者類似的地方也可以。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8)

四 墨光

■指墨汁的顏色和光澤。

最後講講墨光問題。墨汁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黑、膠質和水這三樣東西,有些人很重視墨汁的墨光,墨光指墨汁的顏色和光澤。那麼,要有什麼樣的墨光,才是好墨汁呢?

4.1 顏色:黑度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19)

燒煙最重要是細,墨汁最要緊是黑。因為製取原料和方法不同,碳黑也有深有淺。我們用的鉛筆,是標明黑度的,B6就是黑而軟,H6就是硬而淺,HB就是適中。可惜墨汁一般都不標明黑度。如果你一定想知道黑度,可以借一個或者買一個黑度儀,自己測量。測定黑度非常容易,只要幾分鐘就知道黑度是什麼樣了。不夠黑寫成字就沒有精神,古人想很多辦法,增加黑度。基本方法是摻合幾種原料,李時珍《本草綱目》說:

■今人多以窯突中墨煙,再三以麻油入內,用火燒過造墨,謂之墨煙。墨光雖黑,而非松煙矣,用者詳之。

在松煙裡邊加點麻油,燒出來的煙就比較黑,不過李時珍提醒說,這不是純松煙。

4.2 光澤—有光好還是無光好?

有些人認為,真正的黑,應該黑中帶光。蘇東坡有一段話影響很大。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0)

東坡云:

「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這句話透露出,宋代人論墨,最要緊是黑得夠不夠,有光無光沒有關係。但蘇東坡又說:「光而不黑,固為棄物;若黑而不光,索然無神彩,亦複無用。」這是蘇東坡個人的觀點,他主張黑中要帶光。「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晴,乃為佳也。」這種光是清澈的,好像小孩子的眼睛,那種顏色,這才是好墨。

松煙和油煙拓本比較。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1)

古代碳黑分兩大類:松煙和油煙,照儀器的測定,松煙黑度比較好。但照人的視覺來看,好像油煙比較黑。左邊是松煙拓本,右面是油煙拓本,松煙的黑色深沉無光,油煙的黑色有光。用於國畫,松煙加水以後層次清晰,表現力很強。可以說,松煙、油煙,各有好處。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2)

《墨經》這麼說:

■凡墨色,紫光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為下。凡光與色不可廢一,以久而不渝者為貴,然忌膠光。

墨光跟所用的膠也有關係,但不能看到膠光。磨出來的墨汁,如果看到膠光,就是膠太重了。

墨光是可以人為地調節的,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記載南朝冀公墨法:

■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其色俱可愛。《墨法集要》告訴我們:

■然欲墨之黑,一須煙淳,二須膠好而減用,三須萬杵不厭。此不易之法,不可全藉乎藥也。注:《墨法集要》明·沈繼孫

就是煙好、膠好,而且要多打,這是製墨的根本,你不能去靠藥來調節,靠藥來調節黑色或者墨光,不是好辦法。

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顏色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3)

要注意,墨光只是指墨汁黑色的光彩,有時候墨汁看起來很黑,乾了以後卻很灰,也是有的。所以《墨法集要》說:「以墨試墨,不若以紙試墨。」寫在紙上,等它乾後看顏色,這是最重要的。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顏色,寫出來是黑中帶紅,在紙上看墨色,是最可靠的。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4)

本節要點:

■怎樣調節墨汁中的水份。 

■怎樣磨墨:介紹墨條、硯台、水。 

■墨光以紫色為上,最好用紙試驗。

书法入门 砚台(如何调节墨汁浓淡)(25)

複習思考:

■準備一種墨汁,試調節它的乾濕度,是否適合書寫。

■如果能力允許,買松煙、油煙條各一,磨墨後觀察它們的墨色和墨光。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