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网购诈骗……直播间里的网购陷阱怎么破?3月17日中午12点,都市时报第十二届“3·15”消费维权普法活动围炉说法第四期直播,邀请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副庭长符雅琪、云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杨锐、广东华商(昆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孙昕做客直播间,排“坑”网购消费,为安全消费支招。

在翡翠直播间被骗买原石怎么维权(围炉说法④排坑)(1)

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

可向商家主张“假一赔三”

“网络直播带货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符雅琪介绍,在直播带货、网上购物中,消费者时常面临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特别是在低价商品的买卖中。

“看主播测评一款化妆品后‘激情下单’,发现实际效果并不像广告里那样好。”“我还在直播间里买到‘缩水’玉米,直播中看品质很好,到货后却是货不对板。”市民吴女士的几次直播间购物经历都很糟糕。

符雅琪介绍,如商家以次充好售卖商品,可能会侵害消费者享有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除此之外,商家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属于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可以主张‘假一赔三’。”符雅琪介绍。

“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并不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维权。”孙昕介绍,消费者常常因为购买的是低价商品,而惰于维权。但符雅琪建议,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应拿起法律武器合法维权。“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因为价格低、怕麻烦的心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长此以往,可能会助长不良风气。”

超长预售=零库存?

商家预售不告知或超时发货系侵权

预售是一种常见的销售方式,但如今,电商平台随处可见商品预售,普通商品也要开启预售甚至是超长预售。“从业内来看,预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定制的商品,还有一类是美妆、服饰等快消品。如果标出预售,商家大概率是没有货源的。”杨锐介绍道。

杨锐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除了仔细了解平台和店铺的预售规则外,还应详细查看店铺的证照等资质,之后再理性下单。

如果遇到商家预售不告知或预售超时发货的情况,消费者都可以积极维权。“商家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可以通过拨打‘12315’或‘黑猫’等平台投诉,这些方式维权成本较小。对于金额较大的交易,可以通过先发送律师函,后期采取诉讼的方法来维权。”孙昕建议。

直播赌石下注近百万元

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

直播带货中,还有不法分子借此进行网络诈骗。几天前,市民杨先生向都市时报求助称,自己在赌石直播中被骗了近百万元。

去年11月,杨先生进入某平台翡翠直播间,主播不断使用套现、返现、货主回购等方式进行宣传。下单后,主播现场切原石,“切涨”后现场分钱,主播展示转账视频。但杨先生参与了赌石后发现,他购买的原石总是“切垮”,而他没买的原石都会“切涨”。

赌红眼的杨先生越陷越深,花费了近百万元,但总是遇不到“切涨”。经主播授意,他还通过支付宝、微信转账给其他玩家近5万元,与他人合买一单。

至此,杨先生发现,直播间里有很多“水军”,很多分钱转账信息都是“托”发出来的。直到店铺关门“跑路”,他才意识到上当了。

“直播赌石是从玉石直播中延伸出的新玩法,吸引了很多人,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杨锐介绍,过去,赌石要去现场看,但现在直播赌石,买家是看不见原石的。“切的原石是不是买的那块,‘切涨’还是‘切垮’,都有很大的变数。”

孙昕认为,司法实践中,直播赌石可能被认定为三类情况:一类是自甘风险的行为,第二类是民事欺诈,第三类是诈骗罪。若商家虚构网络原石进行销售,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其中,“切涨”“切垮”也可能被认定为实施诈骗行为的一个环节,也是实施诈骗行为的手段之一。

孙昕建议杨先生多方维权。“因为标的比较大,可能已涉及刑事犯罪,所以建议先向公安机关报案,这样,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能获取一些证据。还可以向平台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同时,建议留存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孙昕介绍,在店铺关停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获得有关的证据材料。“消费者可能只有一些转款凭证,所以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贵重的商品时,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保留购买痕迹和证据。”孙昕说。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薛瑞鹃 魏斌 张进东

实习记者:李世杰

编辑:张丽青

校对:滕腾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