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肉瘤(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青少年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持续性疼痛(夜间尤重)、关节活动受限、皮温升高、静脉怒张、全身恶病质表现 骨膜反应明显(Codman三角(溶骨性改变)或三角形骨膜反应、日光照射现象(成骨性改变))=骨肉瘤(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的肺转移率极高,80%患者在就诊时肺内就已存在微小转移灶,故手术前应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

【治疗】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化疗(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

属G2T1-2M0者.采取综合治疗。术前大剂量化疗,然后根据肿瘤浸润范围做根治性切除瘤段、植入假体的保肢手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大剂量化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极高.属G2T1-2M1者,除上述治疗外,还可行手术切除转移灶。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迅速发展,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提高至50%以上。

提醒: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极高(术前查个胸片?明确有无明显肺转移),若存在肺转移手术行同时切除转移灶

【延伸】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有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的可能性;因此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可以同时行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症状(骨肿瘤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

【例114】2013N89A 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是

A.骨纤维肉瘤

B.尤文肉瘤

C.软骨肉瘤

D.骨肉瘤

(2016N118~120题共用题干)

女性,16岁。6个月来左小腿上段肿胀疼痛,近1个月来肿胀明显,以夜间痛为著。查体:左小腿上段肿胀,浅静脉怒张,压痛明显,触及一直径约6cm左右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呈虫蚀状溶骨性破坏,骨膜反应明显,可见Codman三角。

【例115】2016N118A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左胫骨软骨肉瘤

B.左胫骨骨肉瘤

C.左胫骨骨巨细胞瘤恶变

D.左胫骨慢性骨髓炎

【例116】2016N119A 在手术治疗前,必须要进行的检查是

A.头颅CT

B.肿块穿刺物细菌培养

C.胸部X线摄片

D.腹股沟淋巴结活检

【例117】2016N120A 目前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是

A.抗生素治疗

B.病灶切除,手术前后化疗

C.肿瘤刮除、骨水泥充填术

D.单纯化疗

二、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成软骨性的恶性肿瘤。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软骨,有透明软骨的分化.常出现黏液样变、钙化和骨化。好发于成人和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好发部位骨盆最多见,其次是股骨近端、肱骨近端和肋骨。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以疼痛和肿胀为主。开始为隐痛,以后逐渐加重。肿块增长缓慢.可产生压迫症状,X线表现为一密度减低的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病灶内有散在的钙化斑点或絮状骨化影。典型者可有云雾状改变,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方法与骨肉瘤相同。对放疗不敏感,预后比骨肉瘤好。

三、骨纤维肉瘤

骨纤维肉瘤(fibrosarcoma)为源于纤维组织的一种少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偏干,以股骨多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

X线表现为骨髓腔内溶骨性破坏,呈虫蚀样,边界不清,很少有骨膜反应。

成年、老年均可发病,疼痛轻,转移晚,预后较好。

治疗

根据外科分期采用广泛性或者根治性局部切除或截肢术。化疗和放疗不敏感。

四、尤因肉瘤

好发于儿童,多见于长骨骨干、骨盆和肩胛骨;儿童 长骨骨干、骨盆和肩胛骨疼痛、肿胀、进行性加重 板层状或“葱皮状”表现=尤因肉瘤;

尤因肉瘤(Ewing'ssarcoma)是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神经外胚层分化的圆形细胞肉瘤。以小圆细胞含糖原为特征。(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表现】

①局部疼痛、肿胀,并进行性加重,全 身情况迅速恶化;

②常伴有低热、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加快;

③X线表现常见的特征 外有骨膜反应(骨膜增生、新骨形成),呈板层状或“葱皮状”表现;(同心圆)

【治疗】

①对放疗极为敏感,经小剂量照射后,肿瘤可迅速缩小,局部疼痛明显减轻

②但由于尤因肉瘤易早期转移,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差化疗也很有效,但预后仍较差

③现采用放疗加化疗和手术(保肢或截肢)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症状(骨肿瘤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2)

五、恶性淋巴瘤

出现“溶冰征”,骨膜反应少见;放化疗为首选,手术为辅。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也称网状细胞肉瘤、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组成并在骨骼内产生膨胀性病灶的肿瘤。好发年龄为40~60岁,以疼痛和肿块为主要表现,常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示广泛不规则溶骨,有时呈“溶冰征”,骨膜反应少见。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为首选,手术为辅。手术可采用保肢手术或截肢术,预后较好。

六、骨髓瘤

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椎、骨盆、肋骨、颅骨和胸骨等;

骨髓瘤(myeloma)是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浆细胞过度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可以是孤立性,由于其产生多发性骨损害,故也称为多发性骨髓瘤。异常的浆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M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伤和免疫功能异常。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部位为含有造血骨髓的骨骼,依次为脊椎.骨盆、肋骨、颅骨和胸骨等。

【临床表现】

①Ⅹ线主要表现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广泛的骨质疏松;

②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即可确诊;

③40%以上的病人尿中 Bence-Jones蛋白阳性;

补充:有一个长短不定的无症状期,少数病人以背痛为首发症状。广泛的骨骼溶骨性破坏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贫血和恶病质。X线主要表现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广泛的骨质疏松。

骨髓穿刺活检找到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可确诊。血清和尿中发现异常的球蛋白增高,A/G倒置。蛋白电泳异常,显示β和γ球蛋白升高。并可出现白血病血象, 40%以上的病人尿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另外有血钙增高,尿蛋白电泳异常

【治疗】 以化疗和放疗为主。预防感染和肾衰竭对提高骨髓瘤的存活率有重要帮助。出现病理骨折和脊髓压迫者可行外科治疗。本病预后差。

七、脊索瘤

①大部分发生在脊椎和颅底,以骶尾椎最多见;

②如压迫骶神经可出现大小便困难或失禁,压迫直肠和膀胱则出现相应症状;

③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无效。对于不能切除或切除不彻底的肿瘤.可行放疗,但复发率高,化疗无效。

补充: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先天性的,来源于残余的胚胎性脊索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特征之一是肿瘤组织呈小叶型生长类型,有气泡样细胞核黏液基质。大部分发生在脊椎和颅底.以骶尾椎最多见。

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肿块,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骶神经可出现大小便困难或失禁,压迫直肠和膀胱则出现相应症状。典型的X线表现为单腔性、中心性、溶骨性中轴骨的破坏病灶,可伴软组织肿块和散在钙化斑,骨皮质变薄呈膨胀性病变,无骨膜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