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木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后宫中的女子一定是有着倾国倾城容貌的绝色佳人,明眸皓齿,冰肌玉骨,温婉贤淑,一个赛一个的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

《甄嬛传》中沈眉庄

但从一些流传下来的清代后宫老照片来看,照片中女人的容貌却让人大跌眼镜,相貌平平者居多,更有甚者简直可以用丑陋来形容。

印象中的甄嬛↓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2)

《甄嬛传》中甄嬛画像

实际上的“甄嬛”↓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3)

甄嬛原型孝圣宪皇后

印象中的隆裕皇后↓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4)

《建党伟业》

实际上的隆裕皇后↓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5)

隆裕皇后

印象中的瑾妃↓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6)

《建党伟业》

实际上的瑾妃↓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7)

瑾妃

你以为当皇上是这样子的↓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8)

甄嬛传

实际却可能是······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9)

好惨的皇帝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如此强烈的反差不禁令人想问:如此容貌,她们是怎么入宫的?这就要说一说清代不同寻常的“选秀”制度了。

“选秀”其实就是为了给皇室选择妻室,多生一些孩子,毕竟皇嗣才是一等大事嘛,但是这等大事要选择谁?怎么选呢?于是顺治帝便创建了清朝独特的“选秀”制度。

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但顺治帝不喜欢她,小两口感情也不好,坚持了2年后,顺治帝便废了皇后,想要重新选择一位中意的伴侣,于是便诞生了新版“选秀”制度:

“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清世祖实录》

选秀怎么选?

在清朝的后宫中,上到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而为皇家选妻则要每三年举办一次《选秀101》,参选条件也非常严格,清制规定,参选人员需是来自于满、蒙、汉八旗人家的女子,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

每到选秀之时,户部都会上奏皇帝,待皇帝点头答应后,户部便会立即向八旗都统衙门传达指令,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便开始收集适龄女子的资料,逐层将花名册呈报给八旗都统衙门,八旗都统衙门汇总后再传给户部,最后有户部上报给皇帝,由皇帝选择“开赛”日期。

参加选秀的女子都要提前达到京城准备着,由于秀女们来自全国各地,并且家世背景不同,有钱人家或离得近者还好,若是家中贫困或地区偏远,参加一次选秀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在乾隆时就有了规定,参加选秀所花的车脚路费由皇室出了,每人皆赏一辆银子。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0)

《甄嬛传》中选秀场景

入宫前,秀女们会被安排在骡车上等着排序,按照满、蒙、汉的顺序“排车”,皇亲国戚,家室好的在前,其次是参加复选的女子,最后才是初次参加选秀的女子,按照年龄依次排开入宫。秀女们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待到第二天中午,神武门开启后步行到阅选场地参加初选,被选中就会“晋级”,反之被“淘汰”,“晋级”的女子还要参加新一轮的比拼,最终选出“几强”组合成“女团”,进入紫禁城生活,开始新的厮杀。

不在旗的女子想参加选秀难比登天,在旗的女子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适龄女子无故不参加,其家庭都要被治以重罪,因故未能参加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就算成了“大龄剩女”也不能出嫁,违者依然会被治罪,就算身有残疾,不符合参选条件女子,也要由各旗层层上报,由户部呈报给皇帝,皇帝允了,才可不参加。

规矩定出来,就总会有人去打破,据史料记载,乾隆六年,闵浙总督德沛上奏皇帝,请求皇帝允许他的儿子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但因马尔泰的女儿未参加选秀,此事令乾隆皇帝大怒,特令德沛赶往北京接受训斥,乾隆二十年又补充了规定:

“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亲者,其母家照隐瞒秀女例议处”

选秀的标准

大家传统印象中觉得选秀就是选美,但在清代,选秀其实是一个拼爹的过程。

八旗制度是清朝独有的制度,所以从八旗中选秀女也是清朝特有的选秀制度,而这一制度的弊端就是,其次选择太有限了!普通人家的女子是没有资格参加了,所以选出美女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其次清代的皇帝大臣们队美貌是有偏见的,自古红颜多祸水,帝王好色是极其不光彩是事,选秀时的秀女被要求穿上旗装,不施粉黛,素颜参选,若是太漂亮,还会被联想到红颜祸水,而遭到太后和满朝文武的指责,所以,清代选秀女,长得美丽反而是减分项。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1)

旗装

容貌本就不是重要的标准,清代选秀真正的标准是品行和门第,而最为重要的还是门第。在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最长见到的词便是“宽仁”、“孝慈”、“温恭”等形容品行的词语,当皇帝的女人,首先得品行过关,温婉淑良,仪态端庄,而若为皇后更需要有母仪天下之德,慈威并济之势。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你需要有个厉害的爹,或者姑姑。

光绪帝在选皇后时本已有中意的女子,但无奈收到了慈禧太后的小纸条,上面写着“叶赫那拉·静芬”,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有人用这些词来形容隆裕皇后,一个字概括就是丑,但谁让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呢,无人能及的门第帮她一排万难,直接坐上皇后的位置。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2)

右一:隆裕皇后

而与光绪帝两情相悦的珍妃也不是凭借美貌入宫的,珍妃与德妃是亲姐妹,他们的父亲长叙是户部右侍郎,相当于今日财政部副部长,祖父是封疆大史,古代省一级长官,负责过闽浙,陕甘等区域的军政事务,职权极重。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3)

珍妃

门第为重,品行随后,加上对容貌的偏见,导致清代后宫的嫔妃多是些相貌普通,甚至丑陋的女子,而最近清宫剧大火,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如懿传》,荧幕中的嫔妃容貌俏丽,饱读诗书,但真实情况却全然不同。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4)

瑾妃(中)在延禧宫赏鱼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奇女子(清代嫔妃容貌奇丑)(15)

后宫嫔妃

这样一想,在清代当皇帝也挺惨的,不过要想在天下女子中挑选妻室,还得是明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创建大明王朝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从各方面总结历史经验,为防止宦官,外戚,女宠等祸患发生,朱元璋也从选秀上下功夫,不过明代选秀主要是从民间选拔良家女子,史称“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这样不仅有效的防备了女主、外戚干政的现象,而且得美女的概率也变大了。

因是从民间选秀女,所以竞争便更为激烈了,选拔标准也更加严苛,不仅对秀女的容貌有要求,还要从体态、皮肤、牙齿、头发、体味、胸型、私密部位等多方面进行筛选,如此选出来的女子,肯定是要比清代“一刀切”定下的妃嫔美貌的。

全文完。

【参考文献】

[1]许研《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

[2]羽佳《大清皇帝如何选美》

[3]文林《清宫选秀与美貌无关》

[4]胡凡 王伟 《论明代的选秀女之制》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