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永修县委书记
秦 岭
永修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陈冬梅
永修县政府副县长
万顺华
永修县政府副县长
袁扬勇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9月22日下午3:00,九江市委宣传部、永修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永修专场)。 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会现场
永修县委书记秦岭介绍过去十年永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昂扬奋发喜迎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非常高兴与各位记者朋友见面,与大家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永修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争先进位的变化和成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永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40万永修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永修发展的各大媒体、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永修发展的黄金十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力贯彻落实对江西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踔厉奋发、拼搏奋斗,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奋力实现了“三个倍增”:一是经济总量实现倍增,挺进全省县域经济三十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9.5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91.18亿元,增长了近2倍,由全省32位前进到29位。二是财政收入实现倍增,即将突破40亿元大关。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12.08亿元增长到去年的38.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从8.8亿元增长到20.04亿元,跻身全省第19位。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全面跨入“小康社会”。去年底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7万元、2.1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和2.4倍。先后5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4年荣获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这十年,我们致力锻造产业“长板”,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更足。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①围绕打造“千亿产业、世界硅都”,压倒一切抓有机硅产业,聚集上下游关联企业147家,产值突破450亿元,跻身全省十大产业集群第六名,永修已成为国内有机硅产业链最完备的基地。②围绕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出台《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方案》,引进“三旺通讯”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链头”企业,落户数字经济企业突破100家。截至去年底,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4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家,总数均名列全省前列;完成规上工业营业收入712.0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10%。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①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39.42万亩,改造率超90%,粮食年产量突破5亿斤大关,“赣北粮仓”的地位更加稳固。②在提升农业质效上,我们坚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引进了“中国·稻虾乡里”产业项目,稻虾轮作面积突破12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县;近几年,我们还创建了3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培育了17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全市唯一的省级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永修香米”,实现“一乡一园”全覆盖。坚定不移推进全域旅游,我们精雕细作打造了两张亮丽名片,①第一张名片是“永不落幕的国际观鸟胜地”—吴城候鸟小镇,分别在2019、2021年圆满承办“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得到了中外来宾的广泛好评,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吴城镇获评全国首个“中国候鸟小镇”称号。②第二张名片是“中华农禅第一山”—云居山,山上真如禅寺是世界最大、最正统的禅宗道场,我们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景区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分别达1035 万人次、72.47亿元,先后获评全省旅游强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十年,我们着力打造环境“样板”,高质量发展的品质更优。聚力营造一流城乡环境,①推动城市空间从“一河两岸”到“一城四区”,建成区由12.3平方公里拓展至18.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7%提升至59.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连续三年获评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全省考核先进;②推动乡村环境变“一处美”为“处处美”,25户以上村庄全面完成新农村改造,供水一体化、环卫一体化、公交一体化、农贸市场一体化实现城乡全覆盖。聚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行政审批局,创新实施“容缺后补”“并联审批”等方式,企业开办实现秒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48个工作日;创新“1 4”企业帮扶机制,持续开展“三帮三促”活动;连续两届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县(市、区)。聚力营造一流生态环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三年累计投入近6亿元实施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一企一管”、所有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全县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之以恒整治“四尘、三烟、三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2%,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这十年,我们大力补齐民生“短板”,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更广。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在贫有所助上,创新“大团长”“大村长”和周五扶贫日机制,19个贫困村、4324户11791人全部脱贫退出;城乡低保每人每月标准分别提高了1.4倍、2.5倍。在学有所教上,近年来,累计投入9.5亿元,新建、扩建城乡幼儿园、中小学39所,新增学位超1.6万个,在全市率先实施同岗同酬招聘合同制教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86.6%、93.6%。在病有所医上,近三年,累计投入近4.5亿元用于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城区3所重点医院全部完成异地新建并投入投用,19所乡镇卫生院实施新建扩建,147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改造,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在老有所养上,实施所有乡镇养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02所、农村颐养之家69所,新增养老床位近千张,保障老年人能够享受幸福的桑榆晚景。在住有所居上,累计完成棚改征收7620户、62万平方米,建成公租房2736套、廉租房753套,改造老旧小区6个,完成3333栋农村危房拆除重建,近万户老百姓搬新家、住新房。在行有所畅上,整合资金近亿元,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投入8.5亿元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期140余公里已完成,二期125公里正在加快推进,2021年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这十年,我们全力铸牢发展“底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稳。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折不扣维护政治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抓住关键要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从严从实防范金融风险,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持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控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力全为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2020年以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自筹资金近5亿元,完成全县8座重点圩堤除险加固、堤顶公路新建和所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彻底扭转年年防汛年年抢险的被动局面;今年面对历史罕见旱情,我们立足抗大旱、抗久旱,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通过“五送五保”(送人员、送资金、送农资、送技术、送设备;保生态、保供水、保丰收、保安全、保稳定),投入抗旱资金超1500万元、移动抗旱设备近万台、抗旱机井425口,实施人工降雨14次,每天都有近3000名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旱一线,虽然受灾面积比较大,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把旱灾影响降至最低。坚决守牢疫情防线,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牢牢守住了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同时,为南昌、万年等兄弟县区密接人员提供集中隔离场所,为全省防疫大局作出了应有贡献。坚决守牢稳定高压线,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安定,连续七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
这十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组建王经燕组织干部学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全县14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成立“经燕红”社会治理党建联盟,组建312支党建联盟先锋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纠治“四风”,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建立容错纠错办法,推出“晒比评”作风行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清单化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一体推进“三不腐”,驰而不息营造永修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硕果累累。我们深知,永修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向,感恩奋进的结果。迈入新征程,我们将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围绕省委争创“五个一流”、建设“六个江西”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十大攻坚行动”,一步接着一步走,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永修一域之光,为九江全域添彩,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
●
答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提到永修县的工业,“硅”上经济让人深刻。近年来,永修县围绕打造“千亿产业、世界硅都”品牌,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更加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有机硅产业。我们了解到,今年8月,永修有机硅产业集群在2021年度全省工业产业集群考评中排第一位,被认定为四星级产业集群,发展成绩斐然。请问,永修县在打造有机硅千亿产业集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永修县政府副县长万顺华回答记者提问
答:永修作为国家民族有机硅工业的“摇篮”、国内有机硅行业“黄埔军校”,自上世纪90年代江西星火厂建成首套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开始,永修有机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到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领先,国内龙头,省内唯一”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我县共有上下游及配套企业14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26家。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有星火有机硅(亚洲第二、世界第四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卡博特(全球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等,主要协作配套企业有海多化工、星火狮达、新嘉懿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产品囊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四大领域、共有1000多种产品,已成为我国有机硅产业链最完备的基地。
2021年有机硅产业营业收入达481.77亿元,有机硅产业集群荣获全省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第1名,成功认定为全省四星级产业集群。星火有机硅公司去年营收突破70亿元,当前正在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凤凰”项目建设,建成投产后,营业收入将突破100亿元,纳税超10亿元,成为世界前三的有机硅生产企业。
近年来,省市非常重视永修有机硅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永修有机硅千亿产业”要求,市委市政府将有机硅产业链列为全市八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倾力打造,全力推动有机硅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市对有机硅产业的决策部署,我们出台了《永修县有机硅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一是扶优扶强专项行动。出台企业帮扶政策,重点扶持星火有机硅、卡博特、星火航天等一批优强企业,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今年可望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二是招大引强专项行动。按照产业链招商、业内人士招商、协会招商、供应链招商、定制化招商等“专业化”途径,今年已签约有机硅项目19个,合同总金额137.5亿元。三是科技赋能专项行动。聘请有机硅业内顶尖专家,成立有机硅产业顾问委员会,为全县有机硅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推动中蓝晨光研究院与星火航天开展合作,实现军转民用。联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西省科学院化学所、南昌大学等20余家国内外高校院所与园内企业开展有机硅产品研发合作。四是园区“三化”专项行动。实施园区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推动园区管理能力、安全环保、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五是扩园满园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扩区调区工作,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同时对星火工业园56家低效企业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其中腾笼换鸟12家、靠大联强4家、提质增效40家,盘活用地566亩,预计可新增加税收4亿元左右。2022年1-8月,56家企业实现税收8768.03万元,增收6444.28万元,同比增长277%。六是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高效运行营商环境直通车,实现“五个直通”(信息收集直通指挥部、线索核查直通一线、问题交办直通部门、督查通报直通纪委、结果运用直通考核),严厉查处影响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持续打造“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
今年8月10日,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到我县实地调研指导有机硅产业发展,勉励我们要“锚定目标、勇于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能级,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有机硅千亿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坚定“压倒一切抓有机硅”思路不动摇,争取用4年的时间,实现“123”目标,即有机硅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产业链规上企业突破200家,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
问:
筑巢引凤,需有良枝可栖。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永修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亮点纷呈,成绩突出,打造了“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永修样板,请问永修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什么独特经验?
永修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陈冬梅回答记者提问
答: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的最靓丽的名片。为持续擦亮永修办事“永无难事”营商品牌名片,近年来,永修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向一流对表、向一等看齐,敢于创新,攻坚克难,先后获得2次全省“十佳营商环境”县称号,全省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前十名等荣誉。“放管服”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第六批及时奖励通报嘉奖。
一是优化审批做“减法”,努力提升“永修速度”。①深入推进“一窗办”。在全省率先推行“县乡同办”改革,在乡镇设立专窗,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政务服务,已完成个体工商户登记等27项首批委托办理事项;从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出发,实施不动产过户、婚育、退休等“一事通办”事项8项,“一窗受理”融合,让企业群众省时省心。②全力推动“加速办”。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成本,加大“证照分离”改革力度,颁发了全市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政策由“容缺后补”向“容缺后补 承诺制”转变,一般工业投资项目审批仅需21个工作日,全市“政府投资工程领域项目全生命周期”改革在我县成功试点。③全面推行“掌上办”。不断迭代升级、广泛推广“赣服通”,高频事项均实现“掌上办理”;“惠企通”已上线事项124项,全面改变过去线下政策申报审批模式,实现全流程线上惠企资金兑现,累计兑现2916.55万元,始终保持全市前列。
二是排忧解难做“加法”,努力做优“永修服务”。①专班服务全程护航。为每一个落户的项目、企业都安排了一支由县领导带队的“1 4”帮扶队伍进行“三帮三促”(一名县领导、一名安全员、一名环保员、一名帮扶单位特派员和一名园区办事员。帮项目落地、促企业投资;帮项目建设、促企业投产;帮项目运营、促企业增效),实现“企业吹哨、专班报到”,受到广大客商好评。近年来,永修招商引资逆势上扬,今年累计新引进项目49个,合同总金额132.52亿元。②专项政策惠企利企。出台“纾困解难57条”“放管服”改革22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真心实意帮企业纾困减负,惠及市场主体2.4万家,涉及金额4.69亿元;近3年先后拿出一个亿的真金白银刚性兑现惠企政策。③专线流动保障生产。疫情期间,免费为外来工人提供核检、隔离等服务,通过“点对点”闭环管理,实现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不停工,企业经营不停产。今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增幅全市第五;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9%,增幅全市第四;工业固投同比增长27.2%,全市位列第一。
三是刀刃向内做“除法”,努力强化“永修作风”。①优化管理体制。坚持高位推动,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全县性大会,县政府分管领导常态化召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会,以“一把手工程”狠抓营商环境,在全县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省首创“营商环境直通车”服务模式,推出“五个直通”工作法(信息收集直通指挥部、线索核查直通一线、问题交办直通部门、督查通报直通纪委、结果运用直通考核),开通营商环境直通车小程序,实行线上线下问题收集受理。共收集信息265条,交办问题218个,完成办理216个,办结率达到99.1%。②强化考核激励。坚持开展营商服务体验式暗访,通过每月发布营商服务“好差评”,实现以评促改,传导压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目标考评,权重系数提升至20%,激励各单位、部门靶向纠治“顽疾”“沉疴”,坚决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③严厉进行惩治。对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案例及时通报曝光,对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部门予以严肃问责,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49起,处理61人,形成了有效震慑。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放管服,以政府行政权力的“减法”和痛点堵点的“除法”,换取企业的“加法”和市场的“乘法”,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店小二”,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打造亮点,厚植优势,为推动永修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问: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定践行者,近年来,永修县充分依托山水优美、区位优越、生态优胜的资源禀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乡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资源整合,城乡形象品质不断提升,美丽城乡激发了新活力。请问永修县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永修县政府副县长袁扬勇回答记者提问
答: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永修县始终坚持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投入城乡民生领域,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和乡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目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已经完成“五个实现”,正在实施“五个推进”和实践“五个探索”。具体来讲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成“五个实现”。①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实现“一把扫帚扫全县”,我们采用PPP的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负责全县环境卫生工作,统一管护城乡环境卫生。②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确保城市、农村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喝上放心水,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6.5亿元,新建城乡水厂6座,铺设入户管网近2000公里,城乡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③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为解决群众出行难和农村破烂路的问题,2019年整合资金近亿元,回收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经营权,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2020年以来,我们投入8.5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④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整合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做到不同制度之间相互转换和衔接,实现了政策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全县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6.8万人,参保率达95.7%。⑤实现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近年来,累计投入3700余万元实施6个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投入2500余万元实施16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乡镇农贸市场商品种类、品质、价格与县城基本一致。
二是实施“五个推进”。①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02所、农村颐养之家69所,新增养老床位近千张,基本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农村颐养之家全覆盖。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十年来,累计新建城乡幼儿园、中小学82所,新增学位2.2万个,其中2020年以来,投入9.5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新增学位超1.6万个。③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城区3所重点医院全部完成异地新建并投入投用,19所乡镇卫生院实施新建扩建,147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改造,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④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投入3.9亿元实施所有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将全部建成投用,覆盖所有集镇90%以上的人口。⑤推进城乡文体一体化。投入4.5亿元建成县文体艺术中心。2019年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8个乡(镇、场、企业集团)综合文化站都达到了“十个一”标准,全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六个一”标准已经实现全覆盖。
三是实践“五个探索”。①探索城乡电子商务一体化。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构建一站式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以实现县、乡、村物流同步配送为目标,加快建立高效便捷的县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②探索城乡政务服务一体化。大力推广“县乡同办”,进一步增加乡镇行政审批受理事项,不断丰富、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让农村群众办事更便捷。③探索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牢固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特别是引进了“中国·稻虾乡里”产业项目,目前稻虾轮作面积已突破12万亩,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稻甲共生”养殖模式,进一步丰富农业产业。④探索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创新农业特色保险,盘活农业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稳定农业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⑤探索城乡平安建设一体化。加快推进雪亮工程进一步向村组延伸,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来源|九江发布
责任编辑|何文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