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

文✎梦爷

编辑✎梦娱槐

“儿啊,娘终于见到你了,你想的娘好苦啊!”

眼前这位趴在墓碑上嚎啕大哭的老人是烈士李加友的母亲李东连,她已经106岁了,行动非常不便,这次她家人带着她奔波了400多公里,从云南昆明嵩明县来到云南文山麻粟坡烈士陵园只为探望自己壮烈牺牲的儿子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

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儿子的墓碑,眼泪喷涌而出。

“儿啊,娘来看你了,你不要怪娘这么久才来看你。”

老人情绪激动地哭喊着,慢慢俯身去亲吻李加友墓碑上的照片,一旁的家人扶着老人劝她不要太激动了对身体不好,可他们自己也泪流满面。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

周围的人们见到这一幕,不由得眼眶通红,他们把这一幕拍下来传到网上。广大网友看到后,纷纷泪洒屏幕。

这是2021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感人事迹,至今已过去一年多,但这动容的场面仍然深深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

老人情绪失控地喃喃自语,断断续续地诉说着自己有多想念儿子,以及对儿子的愧疚之情。

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得知,李加友是个善良温厚的人,当年毅然加入为国报效行列,最终在1980年不幸为国牺牲,年仅25岁。

照片上的李加友非常帅气,一双眼睛囧囧有神,面庞刚毅俊俏。可他鲜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5岁那年。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5)

据李加友战友描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加友浑身是血,朝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看去,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或许看到了家乡的亲人,看到了望眼欲穿的母亲在等他回家,可他再也没有办法回家了,弥留之际,幻想着这些美好,所以他露出了微笑。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6)

浑身乏力,好像要坠入另一个世界一般,李加友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忽然他情绪激动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一旁的战友凑过去一听,瞬间泪流满面。

“娘啊,儿子对不起您,儿子就要死了,死前没有见您一面,我好不甘心,娘,我好想您,娘...”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7)

此刻远在另一边的李加友的母亲李东连似乎有感应般,心脏剧烈跳动,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有点不安,叹道:“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吧

果然,第二天就传来了一个噩耗。李加友牺牲了。李东连的女儿先得知这个消息,她不想让母亲伤心,于是隐瞒了这个消息,打算日后再告诉她。

可是纸怎么能包住火,李东连还是知道了儿子牺牲的消息。她悲痛难当,日日以泪洗面,无法接受儿子离世这件事,更加遗憾没有见他最后一面。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8)

李东连的丈夫也悲痛欲绝,或许是为了转嫁悲伤,他埋怨李东连,当年不该把儿子送去当兵,李东连一听就不乐意了,她表示自己不后悔送儿子去当兵,国家有难之时,作为一个爱国心切的年轻人,不应该挺身而出驻守边疆吗?

即使最后战死沙场,李加友肯定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并且会将自己的牺牲奉为至高无上的荣誉。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9)

那么李加友是怎么踏上这条军旅之路的呢?又是如何壮烈牺牲的呢?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0)

这还要从李加友的成长经历说起。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1)

李加友的成长经历

李加友的母亲李东连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在母亲的熏陶之下,他非常爱国。

李东连于1915年出生在云南崇明县牛栏江镇阿里塘村。在她懂事的时候,中国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改变,她就像一个亲历者,见证着中国的变迁,虽然她没有参与其中,但是深受“党”的影响,那时她坚定着一个念头,就是跟着“党”走。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2)

长大后的李东连是村里的一把好手,她带着妇女搞生产,是当时妇女生产队队长,家里人对她的评价是“思想觉悟高”,李东连知道“只有党好了,农民的生活才会好,中国才有好日子。”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3)

1955年,40岁的李东连生下长子李加友,这是她的第二个孩子,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

由于经济紧张,李加友刚出生的时候没什么东西吃,李东连常年奋斗在一线,身体不是很好,奶水也不足,所以李加友只能吃一些稀粥米粉之类的。

不过李加友从小就非常懂事,就算没什么东西吃他也不哭不闹,顶多用水汪汪的眼睛盯着你,表示自己饿了。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4)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李加友非常懂事,他知道家中经济情况不好,经常主动帮着家里干活。

小小年纪的他常常背着背篓下地,挖白色土瓜回来吃,拿藜蒿尖尖去卖,照顾姊妹们生活。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5)

有时候家里食物不够,他会忍着饥饿,把食物分给其他姐妹吃。

见到儿子如此懂事,李东连对他很是愧疚,可李加友却对母亲说,这都是我该做的,您不要对我有什么亏欠,作为家里的男子汉,我应该要承担这些的。

李东连听后,感动地看着儿子,觉得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担当,日后定有作为。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6)

而李加友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他不仅懂事乖巧,学习成绩还特别优异。

如果不是家里穷,李加友肯定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走向他梦想的人生。

面对家境贫寒这一窘境,李加友主动提出辍学,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其他姐妹。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7)

李东连听后,对儿子的愧疚加深,她流着泪对儿子说:“儿子啊,娘对不起你!”

李加友听后表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读书还有千千万万条路可以走嘛,既然家里这么拮据,我也不能让您一个人这么辛苦地供养我们,我可以出去工作补贴家用的。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8)

李东连听到儿子这样说,非常欣慰,儿子真的长大了,成熟到这般无私,令她这个当娘的无颜以对。

辍学后,李加友在村上的生产队做一些杂活补贴家用,工作之余,李加友常常想着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他不甘心呆在这个小村庄一辈子。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19)

和队里的人工作久了之后,队里的人非常喜欢他,邻居孙成文对李加友的印象很好,认为他脑子灵活,总是带领大家收粪草、干地里的杂活儿。

闲暇之时,李东连总会给儿子灌输爱国思想,给他讲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千万不要做一个背信弃义的人。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0)

在李东连的谆谆教诲之下,李加友逐渐长成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每当看到身着军装的人路过之时,他就会羡慕地看着,心生向往,期待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为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东连见儿子这般热忱,私下四处为儿子打探消息,看哪里有招兵的消息。

很快,李加友的愿望成真。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1)

这天李东连从女婿张怀玉那里得到一个消息,最近会征兵。

于是李东连将这个消息告诉儿子,李加友听后非常兴奋,他表示自己要去当兵。

李东连看着儿子高兴的脸庞,不由得产生一丝担忧,她严肃地问儿子:“你是真的想去当兵吗?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如果真的成为一名军人,可能面临很多危险,甚至是付出性命的代价”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2)

李加友听后,坚定地说:“娘,我考虑清楚了,这是我的梦想,不管最后结局怎样,我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李东连看着儿子坚毅的表情,知道他心意已决,对他说:“儿子啊,既然你决定了,娘会支持你的”

1973年3月李加友离开家乡,从昆明到保山,成为新兵战士,守卫南疆边境。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3)

当年同批新兵戎自新记得,新兵训练时李加友格外认真,“爱学习,加班加点练习动作。”生活贫苦的年代,战士们情绪高涨,“一天吃饭7分钱,家里吃不饱,这里大米饭有得吃。”

虽然训练艰苦,但李加友丝毫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下训后自己还要加练。再苦再累不要紧,他害怕的是自己在应该努力的年纪不努力,最后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4)

下连队后,李加友被分往德宏瑞丽某边防团,这里条件非常艰苦,要自己修营房。李加友在生产队的时候会烧窑,派上了用场。

张怀玉曾经去探望过弟弟,她来到营区后,发现这里的环境居然还不如家里,住的屋子外面是用树枝简单围的,屋顶是石棉瓦。

她走进去一看,弟弟正躺在被水浸湿的床上痛苦地呻吟着,原来弟弟那时要经常烧砖出力,导致腰部受伤住院,一到潮湿天气,腰就会很痛。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5)

见到弟弟身体这样不好,张怀玉很心疼,她走到弟弟床前,温和地询问他怎么样了,弟弟睁开眼看到她来了,高兴地不得了。

连忙站起身来招待姐姐,丝毫看不出他刚才腰痛难忍,他一边泡茶一边说着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让姐姐不要担心。

可是张怀玉怎么能不担心,刚才她亲眼看到弟弟那样难受,于是她劝张加友最好赶紧退役回家,张加友一听不同意了,他对姐姐说:“这是我的梦想,我不能轻易放弃

张怀玉知道弟弟很倔,就不再劝他,只叮嘱他要注意身体。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6)

当兵第三年,李加友升任副班长。服役期满后,本可以退伍回家,连队干部挽留老兵骨干,他欣然留下。

在部队五年间,他只回家探亲过一次。回来时,家里给他找了对象,两人见面觉得合适,李东连也看着喜欢,留姑娘在家住了一周,心里定下了这门亲事。

临走前,李加友从昆明坐车回连队,正在当地出差的姐夫,请他在当时最有名的星火剧院看了一出戏——《牛魔王与铁扇公主》,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永远的离别。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7)

为掩护队友壮烈牺牲

1979年我军在完成了自卫还击战的初步目的之后,决定撤回中国境内,当时的越南政府却“不依不饶”,在老山修建了大量坑道、掩体、堑壕等各种军事工事,老山的地形复杂,越军仗着自己对地理环境的熟悉,依托山势妄图对我国领土持续侵犯。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8)

越军无所不用其极,常常伪装成平民在山下活动,趁我军不备的情况下,多次暗杀我国战士,这无疑是老虎嘴上拔毛,我方立刻决定收复老山,将敌人赶出我国领土,捍卫祖国领土完整。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29)

战争打响后,李加友所在的边防团也要随时做好上战场的准备。

就在他们到达麻粟坡的第一个晚上,越南军队就对我国展开了袭击,当时李加友也没有经历过几次实战,有点紧张,但他仍然完美地将新兵一个个地拉起来隐藏好。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0)

接着李加友组织战友对越南袭击者进行反击,最后成功把他们赶跑。

据李加友的战友张发祥表示,当时与敌人正面交火的时候,李加友为了掩护战友,好几次差点被子弹击中,他身边的子弹壳都能堆成小山头。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1)

敌人总会选择趁着夜幕袭击我军,战士们每晚都不得不在战壕里度过,李加友多次率队主动出击,先用望远镜提前看好路线,然后带着15人小队,每个人拿着大竹竿一路排雷直捣敌方据点。

张发祥难以忘记与战友李加友并肩作战的场景,他永远记得这位年轻人当时的英勇模样,张发祥后来因为受伤去后方医治,离开了战争,没过多久,就听到了李加友因为掩护战友而牺牲的消息。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2)

李加友牺牲的那年是1980年,他年仅25岁。他还没有去看看自己的老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和心爱的姑娘结婚,就牺牲在了茨竹坝地区。

在祖国面临挑衅之时,他没有退缩,英勇地扛起长枪上了战场,在战友面临危险之时,他没有犹豫挺身而出保护对方,他用他的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3)

106岁老母亲跨越400公里只为见儿子最后一面

当李加友牺牲的消息传到家里时,李加友的亲人悲痛万分,他们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怕她悲伤过度对身体不好。

只是母子连心,李东连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她悲痛欲绝当场就晕了过去。醒来之后,拿着儿子的遗物,泪流满面。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4)

不过张东连是个坚强的女人,她没有伤心多久,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孩子们,她默默把这份悲伤藏在心里。

想念儿子的时候,她经常坐在自家老屋门外,看着通往村外的大路,默默流泪。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5)

有些街坊邻居看到老人这样,非常同情她,就安慰她说,您儿子是您的骄傲啊,您也不要太伤心了,不然他在天上会不安心的,老人听到此话后,淡淡一笑,不知该如何回复。

有些人问老人,是否后悔让儿子去当兵,老人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后悔将儿子送去当兵,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像儿子这样的人,那么谁来保护我们的国与家呢?

即使老人心里没有一丝后悔,但是这份丧子之痛难以愈合。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6)

李加友被葬入烈士陵园后,2000年,85岁的李东连去过一次麻栗坡,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去一次需要辗转多地,耗时三四天。2008年,93岁的李东连去了第二次。她一遍遍地 抚摸着儿子的照片,仿佛他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7)

2021年,老人已经106岁了,她时常感到身体不适,觉得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去看望儿子,她想这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去看儿子了。

于是她向女儿提出这个要求,可女儿看着老人有点为难,因为她的身体很差,不能这样长途跋涉了。

老人知道女儿在担忧什么,她笑着劝解她,我一把年纪了没多久好活了,只想在临死之前完成自己的心愿,你就成全我吧。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8)

女儿听后无奈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并要求老人要好好照顾自己身体,不要太过悲伤了。

2021年4月3日老人全家从云南昆明嵩明县出发,驱车400多公里,带着纸钱、炮仗和花圈,到达云南文山麻粟坡县。

烈士陵园背靠青山,960座墓碑随山势绵延,清明时节扫墓的人络绎不绝,曾在老山前线战斗过的老兵蔡朝东和朱效悯等志愿者也在其间。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39)

李东连拄着拐杖,艰难地走向儿子的墓地。蔡朝东在人群中看到老人四处张望,上前一问才得知老人竟是年过百岁的烈士母亲,于是蹲下身把老人背上了肩。

蔡朝东背着老人,来到李加友的墓前。老人恍惚了片刻,凝视着儿子的照片,眼角渗出泪水,一把放开拐杖,扑倒在了儿子的墓碑前,轻吻儿子的照片。口中不断念叨着想念儿子的话,一旁的女儿看着老人这样,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哽咽着劝母亲不要哭不要伤心。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0)

而这饱含母爱的一吻,令国人感动难言。

像李加友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我们的盛世,我们应该感恩。

例如2020年戍守边疆的战士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英勇牺牲。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1)

四位戍边战士英勇牺牲

对于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这四位战士的牺牲,国家表示非常痛心,与此同时,烈士家属所在的福建、河南、甘肃、陕西等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2)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配合部队,隆重迎回安葬烈士,告慰英烈,优待抚恤烈属。并为他们举行了追悼英雄烈士仪式。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3)

为了让这四位烈士的家属的生活得到保障,国家已经为他们一次性发放了烈士褒奖金、一次性抚恤金。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4)

即使这样,也难掩烈士家属们的心痛。

陈祥榕烈士母亲听到儿子牺牲的噩耗之时,晕倒在地,在医院躺了一天才醒过来。她不敢相信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儿子,下一秒就离自己远去。

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她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之前为了生计,她一直在外地打工,为照顾其生活,屏南县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希望她能早日走出丧子之痛。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5)

陈红军战士牺牲时,妻子已怀孕5个多月。她完全没有想到丈夫居然会这样仓促地离开自己,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甚至觉得这是假的,不愿意相信。

直到看到丈夫遗体的时候,她才嚎啕大哭,她不明白上天为何要这样对待她,她腹中的孩子还没出世却已没了父亲,这要她如何度过这下半生呀。

好在她是个坚强的人,明白自己不能这样下去,她要为了肚子里的孩子乐观生活下去。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6)

无论过了多久,这份刻骨的伤痛不会逝去,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正如李东连老人悲痛的心情一般,尽管儿子已经去世了40多年,她依旧无比怀念他,甚至哭倒他墓碑前。

结语

随着老人亲吻儿子墓碑的视频在全网遍传,有一位老兵看到后非常感动,这一幕唤起了他太多的回忆,他想起了自己当兵那些年的峥嵘岁月,想起了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想起了那些生离死别。

于是他决定去看看这位“老妈妈”,他组织了当年同届的老兵一起去到老人家里。

老人见到他们,感动得泪流不止,看着这些老兵,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儿子,也许他们其中有些人曾和儿子并肩作战呢,想到这里,老人有了些许安慰,看向老兵们的眼神越发柔和。

75岁张奶奶苦寻找50年未见的初恋(106岁母亲奔赴400公里)(47)

老兵们对着李东连敬军礼,向这位烈士母亲致以最高敬意。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表示,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像李加友这样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如今的生活。

是啊,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要牢记他们的付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