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赵丽蓉,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0多年。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1)

我们平时想起的,最主要是她的小品,这次来说说她的评剧表现。小品方面,赵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欢声笑语,而在其他领域,她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更加丰富,值得细细去品味。

01

赵丽蓉演过很多年的评剧。我小时候听评剧听得还算比较多,最主要是通过磁带。家里买过两盘评剧磁带,一盘是《刘巧儿》,一盘是《花为媒》,都是新凤霞主演的,配角里都有赵丽蓉。

我还能想起听这些评剧时候的画面,什么时候一家人一起听呢?大多是在农忙的时候,比如在家里院子里剥玉米皮,或者择花生,玉米花生就堆在院子里,我爸会把录音机用一根儿长电线接出来,放在外面的窗台上,把《刘巧儿》或者《花为媒》磁带放进去,把声音调得特别大。我们一家子老老少少,就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干活儿一边听。

一边干活儿一边听评剧这个画面,在我脑子里一直都有,那些著名的唱段,比如《花为媒》里的“报花名”,《刘巧儿》里的“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这些年也偶尔能听到,只要旋律一响,我就能想起当年那个画面,甚至还能闻到庄稼的味道。

02

赵丽蓉演过《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小二黑结婚》,我们再来说说她的表演。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2)

《刘巧儿》《花为媒》因为拍过电影,当年的影响非常大,也都成为评剧里的经典作品。这两部电影,都是新凤霞主演,赵丽蓉扮演女配角。

先不说嗓音条件,单从外貌条件看,客观来说,赵丽蓉比起光彩照人的新凤霞来,确实还是有差距的。很多人都看过那时候新凤霞和赵丽蓉的合影,看过她们俩一起演的戏,一般都是新凤霞演年轻姑娘,赵丽蓉演大她一辈的人。那就可以来猜一猜,她们俩相差多少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赵丽蓉和新凤霞只差一岁,而且是新凤霞比赵丽蓉大一岁。这一方面说明演员的天生外形条件由不得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赵丽蓉非凡的表演功力,和塑造人物的能力。

从《刘巧儿》来看,赵丽蓉扮演的是乡里的妇女主任李大婶,热心帮刘巧儿和赵柱儿也就是赵振华张罗婚事,一言一行都很像农村的中年妇女,可那时候赵丽蓉多大?才刚刚28岁。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3)

28岁,年纪轻轻就开始演大婶儿,对现在的年轻演员来说应该接受不了,但那个时代演戏是单位甚至是国家给的任务和工作,就得保质保量完成。不过在《刘巧儿》里,赵丽蓉的戏份比较少,更多是表现李大婶的大方和负责,没有太多喜剧色彩。

03

到了《花为媒》,我们就能看出赵丽蓉身上的喜剧能力了。首先这部评剧的水平,整体上都高过《刘巧儿》。它的唱词是新凤霞的爱人,戏剧家吴祖光改写的,可以说是俗中有雅,雅中带俗,跟评剧优美的旋律结合起来,非常耐听耐琢磨。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4)

这个评剧整体上都像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喜剧,而其中的喜感,很多都是由赵丽蓉扮演的媒婆阮妈表现出来的,不管是台词还是唱词都是这样儿。有些比较小的细节上,能看出多年之后她在春晚表演小品时的影子,比如“我给你逮他去”什么的。阮妈是一个老婆婆的形象,可这时候的赵丽蓉也不过34岁,还没有人到中年。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5)

04

而后在评剧电影《小二黑结婚》里面,赵丽蓉扮演三仙姑,也表现出很多喜剧色彩。这个电影我没看过,但我知道背后的一些事情。

毛主席很喜欢《小二黑结婚》,提出来要接见新凤霞等演员。新凤霞就想拉着赵丽蓉一起去,但赵丽蓉不敢去,她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儿来,你去就代表我们大家伙去吧,代我向主席他老人家问好。

主席肯定是想见见赵丽蓉的,因为他一看到新凤霞就问,你身边的那个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把赵丽蓉的话说了一遍,主席点点头说,没想到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啊,很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05

再说说八十年代的评剧《杨三姐告状》,这个也被拍成了电影,赵丽蓉演老母亲,演杨三娥就是杨三姐的不是新凤霞,那时候她已经生病了,代替她的是徒弟谷文月。这时候赵丽蓉已经50多岁,离她扮演的老母亲,年龄上就比较接近了,所以演起来也非常传神。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6)

《杨三姐告状》里有一个细节,赵丽蓉演的老母亲在上炕之前,先是跪到炕沿儿上,两只脚并起来磕磕鞋底儿上的土,然后再坐到炕上,把俩腿儿盘起来。

这是多年前农村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细节,上炕不脱鞋,而且还要盘腿儿,怎么才能尽量不把裤子和炕席弄脏呢?就是像赵丽蓉那样,先象征性地磕磕鞋底儿上的土。

《杨三姐告状》我没有完整看过,但我看过这个片段。赵丽蓉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台下观众反响强烈,能自发地鼓起掌来。这也说明,能把一个人物准确地演出来,哪怕她不是主角,也能赢得观众的肯定。

06

赵丽蓉评剧小品(评剧里的赵丽蓉)(7)

正是有了在评剧中带有喜感的表现,赵丽蓉后来才有机会演小品,我们才有机会在春晚上看到这个,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老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