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帝王陵墓,最神秘的莫过于秦始皇陵;然而,说到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那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唐昭陵唐昭陵是从唐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开始建设,一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即公元741年,持续了107年的时间,它的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180多座陪葬墓,是关中的“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李世民是不是唐太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世民是不是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不是唐太宗

说到帝王陵墓,最神秘的莫过于秦始皇陵;然而,说到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那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唐昭陵。唐昭陵是从唐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开始建设,一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即公元741年,持续了107年的时间,它的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180多座陪葬墓,是关中的“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当来到唐太宗的雕像前,不自禁的有一种崇敬之情。眼前就像有一幕幕的画面飘过,我仿佛穿越到那个风华绝代的大唐,看到天下太平、看到万邦来朝、看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

在唐太宗雕像的左右两边各分列三支石柱,柱上各雕盘龙,抱柱蜿蜒,天矫生动,它们就像是忠实的臣子一样永远拥护着这位盛世帝石王。在我们今天的印象中,唐太宗李世民永远是一副威仪天下的形象。殊不知他还有个外号,叫“二凤”。为啥叫“二凤”呢?因为他曾经写有一首《威凤赋》,说:有一威凤,憩卧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庆天衢而远翔。

在赋中,他把自己比作一只威凤,另外呢,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呢,就有了这个亲切的爱称一一“二凤”。由此看来,唐太宗的文采很好啊,比如说他还写过一首诗《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章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你看,这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当然,唐太宗不光文采好,他的武功和气度更是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后人经常赞颂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却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登基之前的功绩。那真是:“远跳少年英才身骑骏马开疆拓土天纵风华”

16岁的李世民,锋芒毕露,在乱世中用他天赋异禀的军事才能,开启了属于自己辉煌的一生。他在成年之际雁门救驾隋扬帝,20岁摔掇老爸李渊造反,被任命右元帅;21岁攻下长安,被唐高祖李渊封为秦王;23岁经历三场大战,两王灭两国,加封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可以说少年李世民,是天纵英才、抚剑定中原。当我们沿着司马神道向前走,我们会看到在神道的两侧有很多的石刻,这些石刻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诗人李贺曾经有一首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就是唐太宗在老年的时候,他回想自己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为了表彰有功之臣,就把这些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了,其中有长孙无忌、李孝恭、房玄龄、魏征等人,这些都是他我马控您岁月中的老战友啊。

说到魏征啊,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一只鸡鹰,很喜欢,所以就经常逗它玩,有一次啊,被魏征看见了,魏征就上前与李世民交谈,李世民赶紧就把鸡鹰藏进怀里,他怕魏征说他玩物丧志啊。魏征哪能不懂他的小心思,于是故意推延时间,眼看李世民脸色越来越差,他才悠悠然地离去,结果那可怜的鹅鹰就被这样闷死了。从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李世民虚怀纳速、谦恭待下的胸怀。李世民经常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当31岁的李世民坐于朝堂之上,万国来朝,各国尊其为-“天可汗”。他在位期间,对外他开疆拓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把东突厥给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对内他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治天下。

作为一代君王,他能任人唯贤,能够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而这些使得大唐能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大唐在当时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勤政爱民和不懈努力。大唐民俗开化,经济繁荣,是当时各民族的大熔炉,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写照。唐太宗一共在位23年,他在位的时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但却是历代皇帝中贡献最大的。

当然,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历史污点。玄武兵变,历史沧桑,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唐太宗的皇位终归来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位时所作出的历史功绩。当时的大唐万国来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它也是中国自秦帝国以来第一个自信到可以不修筑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大唐有着宽广的胸怀,它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大唐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欧亚等国家均有往来。以至于直到今天,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如果说汉武大帝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则给了一个我们终将会再次繁华的伟大梦想。贞观二十一年,52岁的唐太宗患病,最终在终南山上驾崩,安葬在昭陵,庙号为太宗。昭陵的陵名,“昭”字的说法是:圣文周达日昭,昭德有功日昭。这个“昭”字,算是对这位千古一帝最简短崇高的评价。

当我站在唐太宗陵瘦昭陵所在的九峻山上,极目远眺;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阵阵的盛世华章;向东南方向望去,那里曾是当时天下最大的城市之一长安;而在长安的南面,就是天下闻名的终南山。千古一帝一唐太宗,就在这里世代守护着他的子民;他看到了后来的李白在纵酒高歌,他看到颜真卿在挥毫泼墨,他看到吴道子画下了千年名画也听到了李龟年的曼妙笙歌。

这真是: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铁马。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