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百老汇的经典剧目,《音乐之声》诞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59年,而更为国人所熟知的,则是1965年拍摄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个“灰姑娘”朱丽·安德鲁斯和七个小朋友之间的有关唱歌的故事片,虽然是八十年代被国人所熟知,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几代人的记忆,成为中国学生音乐教科书的教材,成为音像制品中畅销不衰的主题。

从2014年的12月10日至21日,音乐剧《音乐之声》,将在北京连演16场,战台烽有幸带着一家三口观看了首场演出。当日的北展剧场内人气鼎沸座无虚席,观众层也涵盖了各个层面,有白发老人,有职场青年,更多的是带着孩子一起来观看的家庭组合,许多明星也“混迹”其中,宁浩、谭维维、斯琴格日勒、小陶虹等等,皆因《音乐之声》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的殿堂级地位。

音乐之声简介(音乐之声唱响半个世纪的经典旋律)(1)

虽然这是一部从题材上看,比较“朴素”的音乐剧,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一幕幕华丽而唯美的场景,通过最现代化的机械进行转场换景,动感十足,氛围感极强,显示了国际顶级音乐剧的顶级水准。现场的演员们,是整部音乐剧的灵魂,都展示了高超了舞台表演与演唱技巧,扮演玛利亚的女主角扮相精致,歌喉甜美,现场感染力竟然胜过了冷冰冰的电影版数倍,是观者不曾料到的。

本次来的中国内地的,是音乐剧大师韦伯排演的版本,没错,就是那个推出过音乐剧《猫》、《歌剧魅影》而大获全胜的韦伯,韦伯版是在2006启动的全新制作,从2006年11月开始在伦敦帕拉丁剧院(London Palladium Theatre)驻演,演出期间就一票难求、好评如潮,不断打破记录,直到2009年2月21日闭幕演出为止共演出954场,吸引了超过200万的观众。2009年7月该版本的演出在英国开始了为期106周的巡演,超过150万名观众观看。而在2014年,韦伯版《音乐之声》在中国开启全国性的巡演。

其实在韦伯版之前,还有1959年罗杰斯版和1981年伦敦新版。1959年的版本无疑是创始版,这个版本于1959年11月16日在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正式上演音乐剧上演,并造成轰动,不但连续演出1443场,1960年该剧还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六个托尼大奖。1963年6月15日《音乐之声》风光下档,并被英国、澳洲等地重新改编,登台上演,原剧下档30多年后,1998年又曾登上百老汇舞台。

1981年伦敦新版,则是在制作人萝丝·泰勒(Ross Taylor)请求之下,由著名歌手佩托拉·克拉克(Petula Clark)同意主演在伦敦西区剧院的阿波罗·维多利亚剧院(Apollo Victoria Theatre)重新登台的《音乐之声》。虽然1981年佩托拉·克拉克已经51岁,但其饰演的女主角让所有的剧评一致赞扬。崔普本人也出席该剧首演,并描述克拉克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玛丽亚”。

音乐之声简介(音乐之声唱响半个世纪的经典旋律)(2)

虽然音乐剧在欧美名声大震,但是对国内观众而言,还是通过电影才了解到这部作品。电影《音乐之声》太过深入人心,虽然大部分中国观众是在八十年代才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但那时候很少有人知道,音乐剧才是最初始的状态,无论是《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还是《雪绒花》。 1965年,由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版《音乐之声》,荣获了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配乐等五项大奖。

但国人熟悉《音乐之声》中的这些歌曲,又与歌手成方圆有分不开的干系,国人在国内看到的首版《音乐之声》,也要拜成方圆所赐。1998年,成方圆将音乐剧《音乐之声》引进中国,并改编成中文版上演,由成方圆和王刚夫妇联袂主演,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令人唏嘘的是,当2002年,中文版《音乐之声》两度被成方圆搬上舞台的时候,成方圆和王刚这对曾经的明星伉俪,已经分道扬镳,这是题外话。

最后用几个数字,来介绍下今次进京的演出规模:13个集装箱的精致道具,16个活泼精灵的外国小演员,22首风靡50年的经典歌曲,31场京沪两地原汁原味的演出,68个台前幕后的原班演职人员,152分钟跌宕剧情,18000字英文对白……戏里的精彩,戏外的用心,浓缩成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