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你带来的书籍导图是《超级学习者》,特别推荐给想要提升学习力的伙伴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H杨获得了哪些成绩呢?

他不去麻省理工上学,仅通过公开课就达到了麻省理工在校学生受教育水平;

他1年时间游历4个国家,学会4种语言;

他10天搞定线性代数;

你可能好奇,这样超强的学习能力,如何获得呢?

在《超级学习者》这本书中为你介绍了学前阶段和正式学习阶段的9个原则,每1条原则,我都有很大的共鸣,忍不住想要分享给你。

今天我从9个原则中选择了3个最有启发的原则,写成了文章,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完整的9条原则,也可以看文章后的思维导图或者看原书噢。

1、元学习

元学习是指,你要了解你要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同时你要请教内行,请教内行的时候,直接找祖师爷,也就是行业里最牛的人,因为他已经走完整个知识地图,知道你在哪个阶段,知道你会遇到怎样的坑,给你更精准的建议和回答。

这里迁移到参加一个训练营的时候,我们可以如何更高效的学习呢?

你得了解这个训练营包含了哪些课程,以及课程的授课形式,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同时找到训练营里最厉害的人提问学习。

提问的时候注意:不要问百度也能查到的问题,同时问最关心最想解答的问题,不要超过15分钟。

2、专注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无法保持专注,于是在学习阅读的时候,东看看,西看看。

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就是:正式开始一项任务前,先完成一件100%能完成的小事,这样就能获得成就感,获得自信心,让你开始去做正式的事情。

比如,我今天要写一篇文章,我觉得有点难度,但是我坐到办公桌前,先看2页书,找到学习的状态后,再进入写作状态,就相对来说,变得比较容易了。

3、检索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只关注掌握知识的多少,却忽视了调动知识的能力。

还有更多人,只关注看了多少书,却忽视了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又能调动多少。

而实际上,它们的重要性如下:「能调用的知识」 >「掌握了多少知识」>「看了多少知识」

所以,我们学习的目标,就要更多的关注于能调用多少,而不是我看了多少,同时也要可以增加知识的调用性。

如何提升知识的调用能力呢?在原文中提到了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善用检索。多通过问题式的思考来检索文章的信息,寻找答案,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词条式的知识。

比如,我们在看到这个信息:《大宪章》是1215年签订的时候,可以植入一个问题:《大宪章》是什么时候签署的,这个时候,我们大脑就进入了一种检索的状态,更方便我们的记忆知识。

关于「检索」,我迁移联想到画思维导图笔记,也起到了促进知识调用的重要作用。原因有2:

1)画思维导图的时候,让你进入到一种「检索」的思维状态中

有论点必有论据,有问题必有答案,于是你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总会给自己提问: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答案是什么。

这些问题会增加你的思考,也会成为你未来回忆知识的重要线索,因为问题,所以激发思考,因为思考,所以检索到了原来看过的某本书里有相关的答案。

2)思维导图的成品,本身就增加你调用知识的便利性

很多时候,你会不会感觉有些知识似曾相识,想要去回顾和查找的时候,有些费力,而思维导图笔记,就成为了一张很好的知识地图,帮助你更好的检索知识在书里的哪个位置,甚至不需要看书,从思维导图那里,你就找到了你要找的知识点。

最后,9条学习原则导图,供你学习参考,也欢迎你阅读原书。

怎样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如何成为超级学习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