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七月半,鬼乱蹿”,农历的七月十五在民间被称为“鬼节”,中国传统的道教称之为“中元节”,这是一个传统的祭祀先人的节日。

中元节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它跟清明节和寒衣节一样都是纪念祖先和神灵的节日,因此每年的中元节前后都会有人去上坟摆供,用来缅怀和祭奠先人,以求得驱除霉运和开启好运。

中元节为啥在路边烧纸而不去墓地(饿死不吃坟前供)(1)

祭拜先人时按照传统是要携带一些供品的,这些供品主要是馒头、水果和一些鲜花之类的,但是祭拜完之后的供品如果丢弃会觉得可惜,有不少拾荒人也会在这样祭祀的日子在墓地转悠和捡拾供品,这点让很多人非常气愤。

“饿死不吃坟前供”,“坟前供”到底能不能吃?

一,“饿死不吃坟前供”的说法

坟前供品是供给逝去的人的,这些供品都是自家人给家里的先人准备的,外人和非亲非故的人自然是不能食用的,毕竟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吃别人家坟前的供品,这是属于活人跟死人争食,属于特别不道德,而且非常受人鄙视的行为。

中元节为啥在路边烧纸而不去墓地(饿死不吃坟前供)(2)

供品按照传统习俗讲究的就是单数,单数是属“”,而且坟前摆供还会念叨一些话语,这样的供品如果被别人吃了,这是比较晦气的一件事。

很多的供品制作时都是没有添加佐料的,因此味道上可能要差很多,这样的供品肯定不好吃,这也是不吃“坟前供”的原因。

饿死不吃坟前供”,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外人不要去偷拿别人的供品和吃别人摆在坟前的供品,因为这是特别不道德的一件事。

二,“坟前供”到底能不能吃

坟前的供品从古至今都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按照传统习俗,这些祭祀先人的供品,在上供完以后都要给家族里的人分食,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得到先人的庇佑,并且可以沾染先人的福气。

很多地方都有分供品的习俗,其中除了勤俭节约的传统外,也有让晚辈铭记先人,以及知道自己出处的道理,毕竟孝道是一种传承。

不过吃坟前供品也要注意这几点:

①.卫生情况:上坟都是在野外和山上,中元节已经在立秋时节,这个时候野外会有山风,因此祭祀完毕后要想食用供品一定要用保鲜袋包好,避免沾染灰尘和蚊蝇。

中元节为啥在路边烧纸而不去墓地(饿死不吃坟前供)(3)

②.供品不要分给外人:供品都是自家享用的,送给别人不仅会被嫌弃和忌讳,而且也有把福气送给别人的意思,所以供品千万不要分给外人。

③.供品不要在摆供前偷吃:祭祀和摆供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没有摆放前就偷吃这是对先人的不敬,而且摆供前切记不要胡言乱语和互相调侃,以及拿先人的名字开玩笑,这是一个讲究。

三,祭祀后是否可以把供品带回家

祭祀是一件特别庄严肃穆的事,需要有一颗虔诚的心,供品拜祭过后是可以带回家的,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这么做,主要原因在于:

①.现在的生活水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很多人对于摆供后的供品很少会带回家,有些是因为心理原因,觉得从坟地带供品回家吃有点不太合适。

②.现在大多都是文明祭祀:现在祭祀很多地方都是借用鲜花来表达哀思之情,供品已经简单了很多,因此这点供品对于很多来说是没有必要带回家继续食用的。

③.心理的原因:坟地毕竟是阴气比较重的地方,很多人对于这样的地方都特别忌讳,所以去摆供祭祀的年轻人很少有把供品带回家的。

结语:

“坟前供”当然是可以吃的,“饿死不吃坟前供”说的是不吃与自己无关人家的供品,如果摆供的供品自己都不吃,那么显得祭祀也不够虔诚。

供品也是可以带回家的,这在很多老人眼里有着福气带回家的寓意,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心理原因,已经很少会这么做了。

中元节来临,祭祀还是应该讲究文明祭祀,寄托哀思和慎终追远的方式有很多,因此做到不铺张浪费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