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原因要告诉孩子吗(父母隐瞒离婚)(1)

何与逝去的这段婚姻关系告别?坦诚地面对真相可能是第一步,不再否认、不再回避,在挣扎中耐受住痛苦,从而一步一步、穿越此刻人生的荒芜。这可能是父母面临伴侣关系终结时,可以给孩子所做的最好示范。

前段时间,热播剧《心理师》中尤娜的故事引发了很多讨论。在剧中,这个有着一系列“问题”行为的女孩,其父母一直试图隐瞒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的事实。剧中的情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也有不少人在追剧的同时开始反思——父母离婚了却不告诉孩子,也就是“隐离”,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

J先生说他看过32遍《楚门的世界》。这是一部有关谎言与真相的电影。楚门是一个孤儿,自出生起,便被放置在一场史上最大型的真人秀节目中。

商店、街道、公园、沙滩、邻居、妻子......乃至整个小镇和小镇上的所有人物,统统都是假的。一切皆为布景,周遭都是演员——当然男主楚门对此一无所知。

楚门的世界是如此荒诞,荒诞的尽头又是如此悲哀,一如J先生所经历的。

J先生感受到荒诞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7岁那年,他无意中听到了父母在卧室里压低了分贝的争吵:他们在五年之前就已经离婚,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他们早已公开离婚信息,一拍两散。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解除了夫妻关系之后的整整五年中,他的父母依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扮演着丈夫和妻子。

17岁的J先生在门外听到了父母“隐离”五年的消息,时间似乎短暂地停止了几分钟之后,他默默地走出了家门。

他的口袋里揣着20块钱,在外面游荡了三天。无论走到哪里,世界都离他很远,好像始终隔着一层扭曲的浅灰色滤镜。

他心里感到愤怒?荒诞?委屈?痛苦?无助?孤独?悲哀?好像都有,但那些都是后来的后来,他才有能力慢慢分辨出来的;在最初的那段时间,他感受到的只有漫无边际的不真实和空洞,还有一团无法描述、不可名状的物体,堵在了他和现实之间。

像J先生的父母一样,有一部分夫妻在婚姻关系结束后,会选择隐瞒离婚的真相,继续住在一起扮演夫妻。他们中的很多人,隐离的理由都出奇的一致:为了孩子。

但身为孩子,J先生们并不这么想。甚至在他们的感受里,隐离的伤害,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离婚本身。

父母意识层面的意愿和孩子的感受如此错位,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父母离婚原因要告诉孩子吗(父母隐瞒离婚)(2)

一、孩子的真实感受没有被看到

如张聪老师在《孩子的症状,是为了守护家庭的完整》中开篇提到的:孩子远比父母想象得要了解父母的关系。

当一对夫妻在婚姻走向解体之后,仍以同居的形式假扮丈夫和妻子。无关乎父母的演技究竟如何,在这复杂且扭曲的过程中,无论多小的孩子,都会灵敏地察觉到家庭中细微的关系变化。

孩子的无意识会捕捉到父母关系的“不对劲”,以及暗藏在这关系背后的张力。但在隐离婚的剧本之下,无论父母呈现出的是剑拔弩张还是貌合神离,很多孩子会选择小心翼翼地假扮乖巧以迎合父母。

而他们内心层面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究竟怎么了?他们看起来很奇怪,是否对我隐瞒了什么?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了吗?我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这些疑惑、不安、以及惶恐,却很难有机会表达。

当这些情绪持续地被隐藏,孩子会慢慢地回避甚至否认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拒绝呈现真相的“隐离”家庭,也会拒绝看到孩子真实的那个部分。

二、“一切为了孩子”

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内疚

相当一部分选择隐离的父母,他们的理由颇为相似:为了孩子。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为了孩子”背后的深层动力,但“为了孩子”本身可能就是一副枷锁,能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孩子对父母的内疚。

当父母把自己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都归结于一个原则“为了孩子”,这背后隐含着:父母为他牺牲了太多,他需要为父母的人生负起部分责任。对孩子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比如:有的孩子在发现父母隐离婚的真相后,会非常愧疚,认为自己拖累了父母,认为父母多年隐离的委曲求全都因自己而起,认为是自己妨碍了父母追求他们的幸福人生。

不难想象,当一个孩子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重担,他的步伐将会何其沉重。

三、孩子承载了

父母“分离不能”的脆弱

很多隐离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太过脆弱,无法承受家庭破碎的痛苦。但也许真正不能面对分离的,是父母自己。

当婚姻走向尽头,伴侣关系终结,这可能会激活人们内心深处关于分离的焦虑。如果这部分焦虑无法被恰当地安放、容纳、消化,很有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表达。

“隐离”可能也是“其他途径”之一:通过扮演夫妻的方式,人们不需要面对真正的关系断裂、分离以及丧失,这背后暗含着对分离的“否认”。

那些选择隐离婚的父母,可能正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分离不能”,他们便把自己的弱小和无力感丢给了孩子——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没有办法承受分离的痛苦。

从这个意义上,孩子是在帮父母承接父母自身不愿面对分离的这部分脆弱。一方面,出于孩子对父母的爱,孩子会主动接住父母的丢过来的投射,配合父母的演出;但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他们也会感受到自己是被过度使用的,自己的意愿是被扭曲、被变形的。

父母离婚原因要告诉孩子吗(父母隐瞒离婚)(3)

四、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被控制

《魔法岁月》里面,有一个叫弗朗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满怀雄心和爱意,希望能消灭弗朗基世界里所有的焦虑。

比如:小弗朗基接受了教科书式的哺乳、断奶和排便训练;他听到的所有故事都经过了精心的改编和删减;当他的鹦鹉死了,在弗朗基午睡醒来之前,小鸟的尸体已经被妥善处理,鸟笼里已经住进了一只新的鹦鹉——它将扮演不久前死去的那只。

我想:假设弗朗基父母的婚姻此刻也面临终结,他们会隐瞒离婚的真相吗?会不动声色地扮演丈夫和妻子吗?会像以往一样披荆斩棘、试图扫除弗朗基生命中的所有黑暗吗?

在爱的名义背后,弗朗基的故事还隐约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味道,那个部分就是控制。你(孩子)的世界是由我(父母)来创造的,是我(父母)可以说了算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控制?

在这一点上,那些隐瞒离婚真相的父母和弗朗基的父母有着共同之处。

比如:很多隐离的父母担心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从意识层面我们可以理解,父母隐离可能是为了孩子能好好学习;但往深处看,父母希望能控制孩子看到的一切,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幻想,是一种失边界。

很多孩子在知道父母隐离的真相后,会陷入深深的无力与愤怒,这与他内心层面感受到的被控制有关。

五、拒绝真相

也就丧失了哀悼的机会

我记得在某个课程上,付丽娟老师说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

如果人生的某些变故注定无法避免,那么除了真实地去经历它,不会有更加合适的方式。只有如实地经历和面对,才有机会真实的哀悼。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经历各种丧失。比如:学业失败、失恋、失业、离异,衰老,亲友故去,死亡,等等。

诚然,一段婚姻关系的结束,对于一个家庭中的每个个体,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孩子,都会是非常痛苦的体验,都意味着人生中非常重大的丧失。

如何在这样的丧失中,从心灵层面存活下来?答案可能是:哀悼。唯有哀悼才能走向新生。而如实地面对丧失本身,是哀悼的前提。

在《少年派》中,历经艰辛的少年说:“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的过程......和那些要放下的东西好好道别,就是哀悼......它经常是痛苦、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如何与逝去的这段婚姻关系告别?坦诚地面对真相可能是第一步,不再否认、不再回避,在挣扎中耐受住痛苦,从而一步一步、穿越此刻人生的荒芜。这可能是父母面临伴侣关系终结时,可以给孩子所做的最好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