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民生网

【编者按】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独立的群体,人们不会去注意,甚至会忽视,但在这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可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在一群“银发”族里穿梭的酷小伙

在湖南长沙浦沅立交桥下藏着一个这样的角落,这里没有遮风挡雨的墙壁,桥梁就是遮风雨的伞,行人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伴随着火车的轰隆声,时光穿梭仿佛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发型设计师陈清(剪刀手张黄清发型总监变身长沙天桥底下)(1)

打扮新潮的张黄清正在给一位老嗲嗲剃须 李娜/摄

八位穿着黄色马甲的师傅们推着简易三轮车,整整齐齐排列着,在路边搭起了理发点。在这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理发师傅里,记者被一位打扮新潮,个性十足的帅伙子吸引住了。

记者见到张黄清时,只见他一身黑色的打扮,为不显单调又搭配了手链和戒指,“理发师要有一定审美别人才会信任你,这也是作为理发师的职业习惯”,张黄清对着装有自己的设定。他今年44岁,是这儿最年轻的理发师傅。

在这里,大家都秉承着原汁原味的理发手艺,刮脸、剃须、老发型,不追新潮,这些都让张黄清在这里看起十分的“格格不入”,但却又意外的融洽。

发型设计师陈清(剪刀手张黄清发型总监变身长沙天桥底下)(2)

湖南长沙浦沅立交桥下理发便民服务点全貌 李娜/摄

来到这里也是一种“缘分”,张黄清两年前跟朋友一起散步,被路边一群“银发”理发师们所吸引,“没有水电,这些上了年纪的嗲嗲们还能在路边摆摊理发”。他提到那时这里流动理发摊点成“患”,有人因占地盘,叫客抢客起争执,由于不规范,城管们也不容许他们在这里“摆摊”,这些老人们只能四处流动。

张黄清想着这边人流量较大,如果规范管理的话说不定可以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老人们也能更加安定。他便开始四处筹措,成立了长沙目前唯一的一个理发便民服务点。

“可能是我最小,受大家的照顾,成为了负责人”张黄清最终被选定为负责人。

一起理发的师傅李云德对张黄清称赞连连,“他太谦虚了,他忙前忙后帮我们稳定下来,虽然年纪最小,对我们这些老人也都很尊敬,工作也很负责”。

张黄清时常叮嘱师傅们及时打扫保持场地卫生,不能抢客竞争,“要让所有人有饭吃”,有的嗲嗲们顾客少,张黄清还会主动把顾客介绍给他们。这些老人们既有了稳定的地点营生,这边的管理也更加规范,“师傅们平均每天都有二十多个顾客,生意还不错。”张黄清说道。

发型设计师陈清(剪刀手张黄清发型总监变身长沙天桥底下)(3)

张黄清的理发摊位 李娜/摄

个体户让我拥有了更多的自由

“有朋友好奇问过我,之前在深圳高级美发店工作了二十多年,也算是总监级别的,做一个发型上百上千,突然‘降价’来到路边会不会觉得‘屈才’了。”张黄清坦言在刚开始来的时候很不好意思抬头,来到路边理发,来来往往的人都看着,他觉得很不好意思,“拉不下脸”。后来他的手艺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跟周边的人也熟络起来了,“不会觉得放弃之前的工作有什么损失”。

张黄清在朋友圈引用作家三毛的名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他表示,很享受现在的状态,“成为个体户更加自由了”,闲时他还喜欢出去钓鱼,放松自己。张黄清爱好拍抖音,经常分享他的工作和生活日常,收获了不少粉丝的点赞。

发型设计师陈清(剪刀手张黄清发型总监变身长沙天桥底下)(4)

陈旧的理发招牌、简单的理发工具。 李娜/摄

“路过的时候看到这位师傅有点与众不同,手法娴熟,就尝试在这里剪了头发”,五十岁的魏师傅自那以后都是找张黄清帮忙剪头发,“店里剪个头发动不动就三五十,这里又便宜剪得又好又快,估摸着只要十分钟,他是这儿手艺最好的师傅了”。张黄清笑着说道,“这儿师傅手艺都好”。

来这边剪头发的顾客大部分是熟客,男女老少都有。顾客年龄整体偏大,很多老人愿意来这儿,他们不追赶流行样式,只需要简单的修建。张黄清往往会给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他打扮新潮,也总能吸引行人的注意,“有些顾客会抱着新奇的态度过来剪头发,虽然只要十五块钱,但顾客满意的话之后还会再来。”他说道,有位女士来这里剪了头发,之后也去过别的店,花了两百多元,觉得不满意还是选择来这里,“放心把头发交给我,效果不比店里的差”。

有人戏称理发师永远不理解顾客所说的“剪短一点”,张黄清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能说是手艺上的失败,毕竟一年也难碰到一两个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是沟通失败。”偶尔他也会有些厌烦与无奈,但都会自我调解,他写道:“把无助的和无奈的,全部留给这时光。”

张黄清心态很好,他明白他所做的是服务行业,偶尔碰到难缠的顾客,他会尽量沟通协调。也曾有顾客提出在这儿剪头发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他笑称:“我们这儿的‘中央空调’其实是十分给力的,就是冬天效果太‘好’了”。

发型设计师陈清(剪刀手张黄清发型总监变身长沙天桥底下)(5)

一位站点的理发师正在为顾客洗头 李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