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吹竖笛、绘画和跳舞,有艺术天分,梦想着成为艺术家;有六只触手,两只作手用,另外四只经常会两只两只同步用来作双脚走动……章鱼哥作为《海绵宝宝》中的重要角色,因外表冷酷、内心善良的复杂个性而具有独特的魅力,给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章鱼哥只有六条腿(据我们观察原来章鱼哥的)(1)

《海绵宝宝》剧照

实际上,章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的确有些像章鱼哥的角色设定,这位被誉为智商最高的无脊椎动物具有独特的“内在美”。

撰文 / 边力 陈四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新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当人们刚发现章鱼时,并没有察觉到它有多么聪明,相反,甚至还觉得它有些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评价章鱼道:“它们看起来傻傻的,完全不会躲避人手的反复拨弄,很容易被人抓到。”

为什么章鱼哥只有六条腿(据我们观察原来章鱼哥的)(2)

其实这是因为章鱼生性好奇,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出现在面前的手掌正好满足了它的好奇心,并不是它缺少智力。随着人们对章鱼认识的不断加深,观察到它强大的变色能力、学习能力和非同一般的神经系统,才恍然大悟地发现章鱼竟如此聪明,部分科学家认为章鱼的智商和人类2岁的儿童接近,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

海中隐形者

章鱼是伏击猎物的高手,经常躲在石头后或空贝壳中等待猎物靠近,这时章鱼会改变自身的体色,将自己完全融入环境中,猎物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的情况下就被抓到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变色是瞬间完成的,一个眨眼间它就消失在环境中了。这样的应变能力与章鱼的神经系统脱不了关系。

典型的神经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负责接收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信号进行分析并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指令信息传递到效应器,效应器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反应。

为什么章鱼哥只有六条腿(据我们观察原来章鱼哥的)(3)

藏在一片海草中的章鱼

章鱼的变色过程需要首先观察周围环境,将环境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解读,随后将变色的具体操作指令发送到皮肤,皮肤上成千上万个色素细胞再按照指令进行变化,完整地走完反射弧,最终实现变色。整个过程在短短几秒的时间内完成,让人不得不感叹章鱼神经系统的高效。

看我72变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受益的生态现象。章鱼中有一个种类叫作拟态章鱼,能够根据环境变化,通过体色、体态和行为的改变模仿狮子鱼、比目鱼、海蛇等至少十余种生物,完美地演绎了海洋里的“看我72变”。狮子鱼浑身长满了长长的锋利鳍条,为了模仿它,拟态章鱼会把腕足向各个方向撑开,并模仿它在海水中缓慢游动的样子;在模仿比目鱼时,拟态章鱼会把腕足摆到身后,脖子缩起来,把身子压的扁扁的;当拟态章鱼需要变身成海蛇的时候,会把六条腕足藏进泥沙里,只留下两条腕在外面,再变出海蛇特有的黑白相间条纹。

为什么章鱼哥只有六条腿(据我们观察原来章鱼哥的)(4)

拟态章鱼

为了实现拟态,拟态章鱼在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学习其他动物的特征,将这些信息记忆下来,并确认自己能够进行模仿;当真正出现情况时,拟态章鱼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明确模仿方案,准确迅速地进行模仿,才能够化险为夷。如果没有强大的大脑,拟态过程中涉及的长期记忆、判断决策和快速反应是很难实现的。

机灵鬼的快乐生活

逃脱大师

章鱼借助聪慧的大脑,经常做出“金蝉脱壳”的壮举。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将章鱼放进特制的迷宫后,它总是可以自己寻找到正确的逃脱路径,逃离迷宫的束缚。

2016年,一只名为INKY的章鱼在新西兰的水族馆成功“越狱”。当天晚上工作人员忘记了把水缸顶盖盖好,这让INKY有机可乘,它从水缸盖的缝隙中逃出,在地面上摸索前行,钻进排水管口,沿着排水管道一路爬行,最终回到大海,重获自由。第二天工作人员还是通过地上残留的水渍,才破了这个案子。有人还发现,章鱼可以从拧紧盖子的密封罐子中逃脱,关在罐子中的章鱼竟然自己研究出了拧开盖子的方法,让人叹为观止。

因地制宜

章鱼能够根据具体环境,努力创造适合自身生存的条件。章鱼通常都有自己的巢穴,为了防止巢穴被其他生物抢走,部分章鱼在离开巢穴后会主动地拾取砂石把洞口遮盖住,让潜在的竞争者难以发现自己的巢穴。一种生活于热带的章鱼十分喜欢利用椰子壳躲避敌人的攻击,它们钻进椰子壳,并“背着”椰子壳在海底移动。移动时,章鱼仅仅伸出2条腕足,靠腕足的前后摆动带动整个身体前进,如同踩高跷一般,看起来十分滑稽。

为什么章鱼哥只有六条腿(据我们观察原来章鱼哥的)(5)

一只章鱼蜷缩在椰子壳中

玩心未泯

在应对生存挑战之外,章鱼还是个玩心未泯的家伙,而玩耍是高智能生物才有的特征。研究人员在水缸中投入一个空的塑料瓶,想看看生活于其中的章鱼有什么反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章鱼先用腕部去碰了碰塑料瓶,看看这个不速之客要干什么。触碰了一段时间后,章鱼开始向塑料瓶喷水,瓶子在水流的作用下撞向了水缸侧壁,随即又被反弹到章鱼面前。这激起了章鱼极大的兴趣,它再次兴致盎然地向塑料瓶喷水,前前后后重复了20多次之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2019年,研究人员甚至发现章鱼有可能会做梦!他们拍摄到一只睡梦中的章鱼不断变化体色,而体色改变的方式和它平时捕食猎物时十分相近,因而这只章鱼此时可能正梦见自己在捉螃蟹吃。

高智商的原因

为什么章鱼会演化出这么多复杂行为?拥有这么高的智力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一般认为这与章鱼所处的生存状态相关:作为一个全身柔软、肉质鲜美的软体动物,很多捕食者都对章鱼虎视眈眈;章鱼缺乏强有力的进攻武器,行动也不算敏捷,使得它在面对猎物时难以占据绝对优势。没有锐利的矛,缺少坚硬的盾,章鱼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而这个办法就是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章鱼在使自己变聪明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很极致,将它的软体动物同胞们,甚至全体无脊椎动物同类们都拉下了很远的距离。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节组成,神经节是指由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像蜗牛、牡蛎这些软体动物的神经节都比较小,聚集程度低,难以满足复杂行为的需要。而章鱼的神经节高度聚集,形成了一个类似脊椎动物脑部的组织,并且脑部分化出不同的区域行使不同功能,章鱼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便由此而来,帮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赢得胜利。

为什么章鱼哥只有六条腿(据我们观察原来章鱼哥的)(6)

章鱼用八条腕抬高身体观察周围环境

章鱼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的分布也独具特色,神经细胞的1/3集中于头部,2/3集中于8条腕中,有相当一部分感官信息可以不经过大脑,而是直接在腕部的神经细胞中进行处理,这使得章鱼的腕部有一定自主性。所以我们会看到章鱼的腕部被切除后,即便经过很长时间仍具有活动能力,内侧的吸盘也保持着吸力。脊椎动物绝大部分神经细胞都集中于头部,可以说和章鱼拥有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神经系统,但两套系统都很高效,都体现了不凡的智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