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道士(一个复活了200多年失传手艺的)(1)

#日前开幕的上海ART021展览上,2019年“上海工匠”袁野的两件黑紫砂壶作品首次亮相。这也是袁野把作品带入故宫之后又一次亮相国内重磅展览。

袁野的黑紫砂工艺,

到底有何奇妙之处?

把黑紫砂带入故宫受耿宝昌赞赏

去年5月,故宫博物院为袁野出版了黑紫砂的新书《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故宫书苑正式举办了发布会。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已经98岁的耿宝昌对于黑紫砂尤其喜爱,他曾表示,袁野对于黑紫砂器的研究、复原和创新,有利于紫砂文化的传播与开拓,是新时代紫砂器的新成就。

耿宝昌先生随后为袁野黑紫砂亲自提笔,写下“砂壶尚黑” 四字,这也成为这本书的名字由来。

世界上最神秘的道士(一个复活了200多年失传手艺的)(2)

潜心钻研十年终得传世黑紫砂

黑紫砂属于紫砂之中非常罕见品种,这是明清时期宜兴窑场在烧造紫砂壶时偶然得到的一种高温黑色紫砂器,不仅外表呈黝黑色,胎体断面也漆黑。据明代史料记载,有黑铁砂、黑鲨皮、深青灰等品类。而在清乾隆后期,再无同款器物造出。

2005年前后,当时作为画家的袁野出于热爱“跨行”研究黑紫砂,前后历时十年,“复活”了失传数百年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

世界上最神秘的道士(一个复活了200多年失传手艺的)(3)

“我使用的是还原焰烧制法,烧成之后的胎体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袁野说,经过测试,普通紫砂泥在经受1200℃高温后,往往会因过度烧结而出现瓷化现象,如果敲击壶身,可以听到清脆的金属声。黑紫砂经过1300℃烧成,敲击壶身,发出的是低沉的木声。

2008年,在宜兴丁山郊外的一个山坳里,袁野开始了他与黑紫砂的“爱情马拉松”。而这一年,也是他将家正式安在闵行的第一年。从此,为了他深爱的黑紫砂,他开始了上海、杭州、宜兴的三城记。

烧一次窑,需要3天,而且烧窑期间人不能离开,必须时刻在边上观察火候。夏天的时候,袁野和几个窑工都光着膀子,窑内上千度,外面也热得像是桑拿房。为了不影响窑内的温度火候,连扇子都不能用。一窑大概可以放90-100个紫砂器,算上制作的原材料和烧窑的费用,大概在4-6万元之间。8年来,袁野失败了无数次,也因此烧掉了一套房子的钱。

世界上最神秘的道士(一个复活了200多年失传手艺的)(4)

终于,奇迹发生在2015年某次开窑的瞬间,袁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习惯了整窑整窑“废品”的他,竟然看到了满满一窑的黑紫砂。失传200余年的黑紫砂,终于在那一刻重现世间。

对于黑紫砂,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曾表示,故宫博物院藏有35万多件古代陶瓷器,其中有近400件宜兴紫砂器,但黑紫砂器的数量屈指可数,异常珍贵。

在袁野看来,黑紫砂的复烧,不仅有“复活”传统工艺的意义,还有其现实意义。“如今,喝茶成为一种常态,对于茶器的研究和追求在未来会有一个爆发期。黑紫砂的现实意义是,它可以让大家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甘做一名“隐士”让技艺传承下去

2017年黑紫砂烧制技艺在上海闵行区申遗成功,黑紫砂烧制技艺被列入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袁野成为唯一黑紫砂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18年获“当代工匠”称号,2019年获“上海工匠”称号。

如今,虽然头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上海工匠”等多个光环,袁野却甘做一位“隐士”。他生活依旧平凡得像个路人,双手的指甲缝里还留有紫砂泥的印记,而手掌上也少不了他平时作画、书法时留下的墨迹。

世界上最神秘的道士(一个复活了200多年失传手艺的)(5)

袁野表示,其实自己内心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学校给孩子们上上免费的非遗课。他说,非遗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如果文化在我们这里断了,心里会非常内疚的。

袁野还有另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能办一个黑紫砂博物馆,让这门技艺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