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田子坊弯弯曲曲的弄堂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无意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小巧玲珑的商店、千姿百态的工艺品、人头攒动的弄堂,看似杂乱却十分有序。这里曾经的消防隐患、房屋老旧、反复装修、巨量客流成为景区管理上的难点。如今这片园区正在经历一场“数字革命”,作为最小城市管理单元,发生了很大变化。

添智的田子坊(添智的田子坊)(1)

从肉眼观察到智能预判

监控视频里看不到游客的脸,只能看到他们的脑袋,如何有效控制田子坊客流量?黄浦区田子坊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健介绍:田子坊里的弄堂最宽处不超过4米,最窄处仅2米,没有数字化转型之前,只能依靠公安干警的经验,紧盯摄像头来判断。2008年,成立了管理委员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这片石库门建筑群成为上海3A级景区。这里既是创意园区,也是旅游景点,同时又是一个居住社区,有约160户居民。

田子坊大部分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承担商业业态和创意园区的使用功能,很难完全达到今天的管理规范和安全标准。加之商户流动频繁,许多房屋多次反复装修,房屋结构一直在经受考验。物业管理部门的老师傅去监督,店铺装修过程中是否损害承重结构、是否存在违法搭建……以往这些都是靠人的肉眼和经验判断。多年来,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承担着安全管理的责任,田子坊也建立了微型消防站,配备24小时值守人员,但依旧要等到问题发生了才会知道要去哪个现场、处置什么样的问题。

虽然政府对保安、保洁、消防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但问题发生前无法预警,只能被动处置,始终是管理上的一大痛点。也正因此,当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导向时,田子坊再次站在了创新探索的前沿。

2019年,黄浦区在田子坊探索数字化转型,核心的目标是保证人和建筑的安全。很快,第一批7套“客流眼”安装在7个出入口,通过监控探头扫描,实时判断进出客流量,计算园区内的游客人数。由此确定了瞬时最高客流5000人、疫情期间瞬时最高3500人的标准。同时,安全智脑平台也在逐步建立,在田子坊地区管理办公室的努力下,商户添置了物联网传感设备,以实时关注动态变化。

添智的田子坊(添智的田子坊)(2)

从政府监管到人人参与

治理什么?怎么治理?这里坚持着“最小管理单元”即每一家商户,实施“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监管方则秉承“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态度,以商户们认可的方式去治理,商户参与其中,并与监管方互动。

周健介绍,田子坊的消防问题是关键。原来的居住用房更改为商业用途后,用电量远远超负荷,容易引起用电隐患。此外,餐饮商户50余家是商圈治理的难点。考虑仅靠政府托底,商户的配合、安全防范认识始终难以统一。单元治理的试点便应运而生,管理办引导商户从主动安装智能感知设备起步。然而,单价800元、年维护费200元的烟感报警装置还算“好商量”;而动辄上万元的电器灭弧等专业设备,以及后续的维保费用都要用户自行投入,商家一时难以接受。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火警处置。景区内一家餐饮商户在打烊后,忘记关闭油炸用的电炉。当晚10时,电炉冒烟,随即触发了电子烟感报警装置。消防员马上赶到现场,破门后发现,店内已经烟雾腾腾,好在还未出现明火。消防员当即切断电源。

事发餐饮店老板也同步收到了烟感报警信息。事后餐饮店老板感叹:还好装了电子烟感报警装置,否则真的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有些钱不能省”,这位老板立即安装了电器灭弧,它可以在电器超负荷运转时切断电源。其他商户也找到管理办,要求加入最小管理单元治理试点,安装合适的消防和房屋警报设备。

田子坊内的老房子地基浅,还紧邻轨交和大型综合体,房屋结构上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不少商户安装了房屋绕梁仪用来监测倾斜度,安装沉降仪用于监测房屋沉降度。管理办为商户提供了多种人性化方案设计。比如,根据房屋安全隐患,采用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安装建议。付款方式可选择一次性买断或是租赁,商户退租后及时归还设备即可,降低了商户的支出。

采访时,田子坊消防队队长卢海华带着记者“巡店”,他对景区每一家店、每一个智感设备的安装情况了如指掌。他介绍,自从参与了最小管理单元试点,商户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不少店员、店主都成为兼职消防员、安全员。而今,有店家看到对面商户用电时冒出火星,会主动向管理办报告。

安全责任无小事。田子坊的管理方与“最小管理单元”都在作为,形成真正的群防群治、联勤联动的安全屏障。

添智的田子坊(添智的田子坊)(3)

从“单一要素”到高质量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田子坊探索“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坚持任务驱动,优先以事关园区安全底线和重大活动保障的项目为抓手,率先在疫情常态化管控、大客流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房屋安全等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手段,探索智慧精准预警、预判、预防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初步形成智能管理、高效组织的安全防控体系。

未来,田子坊的数字化转型将从聚焦安全的单一要素向全要素转变。通俗地说,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弄堂、店铺内的客流量进行大数据分析,随时调整景区内的业态,进一步满足游客需求,让田子坊的发展随时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大数据,我就知道哪条弄堂、哪家店铺游客喜欢去,哪些东西是游客不感兴趣的,就可以及时地做出调整。”周健说。

不久前,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实地调研考察时表示,田子坊在高质量、高品质转型升级中,首先要时刻守牢安全底线。要继续做好疫情管控工作,完善入园人员信息采集机制,及时与市、区大数据中心进行对接,在人员可跟踪可追溯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要继续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园区安全工作;要注重园区消防安全,做好电力扩容、电线梳理工作,杜绝园区用电安全隐患。

要把园区管理与服务有机融合。把管理的要求以服务的方式体现出来,把复杂的流程简化,不断完善机制,最后进行固化。下一步工作中还要制定正面清单及负面清单,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杲云还要求田子坊探索园区转型发展机制。由政府搭台制定政策,主体企业引领园区发展,既要保留石库门老街区风貌,又要有时尚元素的加入,同时做好业态的配套建设,把田子坊从1.0版的自发无序发展升级到2.0版的主体企业引领的有序发展,进一步打造商旅文相结合的品牌。

田子坊作为上海最小管理单元的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的管理主体以及市民的参与,实现“集众智、聚合力”,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缩影,也是上海城市智能体建设的成果。

记者 / 鲁杰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