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了差不多一个月,久久没办法下笔无论墨学还是心学本身都是极其深奥和难以说清楚的东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墨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区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区别(观史论道-墨家与心学的消失)

墨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区别

踌躇了差不多一个月,久久没办法下笔。无论墨学还是心学本身都是极其深奥和难以说清楚的东西。

对比于现有大V们的神贴,无论于学术和话术的专业程度自感都无法超越。还是希望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自我认知来阐述对其两者的信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历史上以孔孟为首的诸子百家成型成派最重要的时代。儒道墨法名,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阴阳家开始风靡于世。加上数千年的完善与沉淀,对中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都起到深厚的引导和影响。然而,我们在众多学派中有一个却默默的消失了,别说在现代即使在战国后期都很少再看到它的身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消失的墨家。以墨子为创始人的学派,在最开始的时候可是和孔子的儒家和老子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以兼爱(人人平等)非攻(反对战争),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天志为(掌握自然规律)为主要思想核心,是为先秦法家崛起前与孔孟儒家地位相同立场尖锐对立的一大学派。然而在后世的发展中,儒家道家法家都成就了千百年来世俗和统治者们信仰导向,而墨家却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了。

虽然散灭的传承我们没办法太多的从历史得到更多的佐证,但在近代的众多影视作品中,如墨攻,墨家机关术等等,无论是隐世的游侠还是后墨家学派的科技逻辑,以及传说中的得墨家可得天下的言论,都可以看到墨学举世无双的影响力。然而在乱世中为众多穷苦百姓亮出了明灯,却丝毫没有办法在任何形式的统治阶级里得到那么一丝的生存空间。兼爱非攻的无差别平等更是只可能仅存在理论上乌托邦式的空想。

这一点貌似不需要解释太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公认人间封圣的只有两个半,孔子以个人魅力影响整个天下,儒家能够成为数千年的第一国学,各种统治体系都喜欢的思想工具才是其封神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今天的重点却是在那个同样消失的心学,而它的传承者却是一个和墨家一样不能得到阶层认同而无数最高统治领导人都吹之若骛的神,王明阳王守仁。一朵在华夏历史甚至于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奇葩天才。

心学的核心重点是以心照物,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之所以没办法得到传承的原因和墨学差不多。追求忠于自我个性化的思想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个人平等。由此可见,非攻兼爱的下半句其实就是知行合一,一个是思想指导,一个是对应的行为指导。每个人都忠于自我意识,你让统治者们情可以堪。而格物致知也对应了墨家的‘天志’,加上另外一个差点成为半圣的朱熹的礼学加持,以自然学识为我所用,这也是对墨家众多科技领域上成就(数理化,逻辑学,机械系等等)的思想传承。可以说这个为至先秦墨家消失后重新把实用理论学搬上了台面。也为后现代墨学萌芽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核心观点如此相似的情况下,那么为什么王阳明不是墨家的继承人呢? 这就是王守仁的霸道与神奇之处。因为被他完美继承的不单单是墨学,在儒道法墨上的造诣都登峰造极,甚至可以说历史唯一一个能集诸子百家大一统之人。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可以在诸多矛盾思潮学派中找到平衡。如果他只是个理论家或者像传说中三国时期的司马徽,紫虚上人等出世高人,哪怕像张道陵一样默默的专注于打造学派传承。他也还不至于被人们拉拨到可以人间封神的高度。

一个可以睡棺材悟道的人却偏偏是个入世凡人,把那些伟大又渺小的理想精神世界带到了人间并且知行合一的赋之于现实。纵观历史上曾经或者尝试继承部分墨家或心学衣钵的名人。三国上仙们只存在于传说没能入世;朱熹大部分能力只浮于理论没办法脱离儒道的框架;半圣曾国藩学了节用天志又把知行合一变成了与世妥协的实用主义厚黑学;谭嗣同空有与民平等的理想非攻兼爱自己连命都保不住;文天祥等道德伟人只剩下气节流传于世。

知行合一除了对自我行为的严格自律,更需要有对外部环境的无限抗争的生存能力。单单这一点,王阳明就可以站在历史讲台上高呼:“还有谁?”。相比于孔子封神在于千百年儒家学派统治地位的贡献。王阳明可以封神的原因更在于极其完美的个人。有现世功绩:扬心学,抗宁王,为民为国不卑不亢地活到最后。对后世影响: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稻盛和夫等名人为其背书。其心学理论和墨学一样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办法在人间普遍实行,却恰恰更彰显其非凡的个人魅力。凡人在世有太多的不自觉,太多的无能为力,为利益,为家庭,为责任,各种对个人对社会的自我妥协。基于种种客观原因不可能随心所欲,世间的各种双标,更别说知行合一。

所有才有了曾国藩以生存之道为切入点的厚黑学,如果不是时代背景这个半神可能真可以成了现世神。其理由也和孔子一样,接地气顺应时代和统治者需求。墨家和心学虽然已经被大时代淹没,却依然是无数人们心里的白月光,最高无上的心中美好。也许我们作为凡人依然不可避免的需要顺应人和,还是可以努力的以心照物,在夹缝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