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汉字时,老师要求我们:会读会写会用。于是,我们开始练习听写、造句,努力阅读、用心写作。但与其他文字不同,汉字不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文字。汉字以文化符号系统身份,记载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社会情状。学好汉字文化,探寻汉字与中华文化的深层关系,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触摸中华文化的奥秘,领略传统文化之美。于是,抱着对汉字敬畏之心,我直面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开始「说文解字」。

有文才有字。文是独体,不能分解,只能说,比如山字;字是合体,由文生出来,能分解,比如字=宀 子。东汉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读了10516个汉字。其实,如果将这些字再三分解,实际只有300多个「文」。《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从这些最基础的「文」开始,透过对汉字形体构造的分析、发展演变的考察,结合汉字阐释的实践,领着我们深入认识汉字:

汉字是如何演变的

一撇一捺就是人。但你可知道:何为撇何为捺?

甲骨文的「人」字,撇和捺分别是胳膊和腿,代表着人站立起来了;

金文的「人」字,像侧面站立的驼背者;

汉隶书的「人」字则均称稳当,是我们认识的模样。

有侧面的「人」,当然也有正面站立的人呀。那就是「大」字:一个伸胳膊伸腿的正面人形。

有了一,就有二。当两个人方向的一致时,就成了「从」字。如夏师败绩,汤逐从之,就是说:汤从后面(同方向)追赶败亡的夏军。而两个人相背而行时,就是「北」字。如:详(佯)北不胜;就是说:假装着失败了。

古人以三表示多,三人就成了众。但《说文解字》里的「众」字,有些类似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只是它从乑yín取声;之后到「衆」字再到「众」字。

汉字字理讲解(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1)

封面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为是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9年度重点项目、汉字阐释的理论构建与汉字文化普及类成果,,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守奎教授,吉林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王永昌先生共同完成。

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格外厚重的一册。十六开本的大部头,共684页近60万字150讲篇幅,详细解读了超600个汉字。虽说,作者将目标读者定义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普通读者;但在追溯每个字的前世今生时、在分析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时、解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作者以内容严谨且有趣,带我们从相同的字形看不同、从不同的部件看出相同、由知到不知,由不知而知。它像是普及型的学术研究之书,却没有超高门槛,平易近人让我们浅入其门却也能深出其道,读起来收获颇多。我非常佩服作者们,并赞同他们所说:这本书是以普及的形式,讲述学术研究的事,做研究的工作!

汉字字理讲解(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2)

内封面

近期我阅读了非常多汉字题材的书,有童书也有这类大部头。很多书写得挺好的,只是它并不适合我;这本则刚好击中我的点,让我欲罢不能。可以说,这是今年第一季度我zui爱的一本书,它让我享受到许久未遇到的酣畅阅读之趣,更让我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对文字的认知、对历史的了解。可是,下笔写评时,我却发现我无法写出1%的心中的赞美之情,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删改这篇文。现在我决定不再修改它了,就这样放着它,或许一年半载之后,等我有新的感悟,再做添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