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2、临床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

关节内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2)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3)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4)

腘窝囊肿: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5)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6)

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7)

02诊断要点

根据关节功能分类,帮助医师进行临床诊断。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要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8)

2、最新的RA分类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9)

实验检查:

3、X线检查

Ⅰ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软骨下囊样破坏,骨侵蚀改变。

Ⅲ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脱位。

IV期:关节半脱位和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4、我国早早期RA分类标准

标准诞生至今,已被证实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患者病程<3个月的时候,有16.1%的患者可能被误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风湿病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早期RA分类标准,如下表所示,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0)

5、活动性判断

6、缓解标准

符合五条或五条以上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为临床缓解:

下列情况不能认为病情缓解

03特殊类型RA

缓和的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可凹性水肿综合征:

回温性风湿症:

Felty综合征:

并发淀粉样变性:

04鉴别诊断

1、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1)

2、痛风

3、强直性脊柱炎

4、银屑病关节炎

4、其他疾病所致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2)

05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药在治疗慢性类风湿关节炎(RA)时,其消炎止痛作用可谓“立竿见影”,但是这类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RA。而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起效慢,但能够持续缓解患者疾病活动度,从根本上抑制组织和关节的进行性损伤,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3)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4)

注意事项:剂量个体化,只有在一种NSAIDs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不宜同时服用两种NSAIDs。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

2、糖皮质激素(GC)【如泼尼松等】

3、DMARDs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5)

一、传统合成DMARDs(csDMARDs)

1.甲氨蝶呤(MTX)

小剂量MTX作为早期RA的单药治疗首选方案,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其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口腔炎、食欲减退及肝功能损害,偶尔会出现骨髓抑制、肺纤维化等。孕妇使用此药物会增加新生儿缺陷的风险。

2.柳氮磺吡啶(SSZ)

柳氮磺吡啶具有抗炎和抗菌的双重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二线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药,在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其口服不易吸收,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消化不良、皮疹、头痛、腹痛等。

3.来氟米特(LEF)

LEF具有抗炎作用,其药理作用与MTX相似,能够有效缓解疾病活动度,控制病情进展,阻止骨质破坏,减少致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可逆性脱发以及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和白细胞下降等。备孕及孕产妇禁止使用。

4.艾拉莫德(IGU)

IGU是目前唯一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DMARDs 药物,可用于RA的长期治疗并可用于经其他DMARDs治疗效果不佳的RA患者;与其他传统细胞毒药物相比,耐受较好、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

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皮肤瘙痒等,在药物减量或停药后,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且短暂的,一段时间后可缓解或消失。

传统合成DMARDs药物对比总结见下表: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性关节炎)(16)

二、生物制剂DMARDs(bDMARDs)

bDMARDs用于治疗对MTX及其他传统合成DMARDs反应不佳或无法耐受的中至重度RA患者。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

该类药物具有快速抗炎和控制RA患者疾病活动度、阻止骨质破坏,缓解病情的作用。与传统DMARDs相比,TNF-α抑制剂治疗RA患者起效更快、作用更强。但此类药物价格昂贵,无器官靶向特异性,对已损伤的关节无显著修复能力。常见的不良反应略多,如:慢性炎性皮肤病、淋巴系统肿瘤发病率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皮疹等。

2、IL-6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及造血功能,可刺激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并引起炎症,在RA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类药物也可迅速有效抗炎,阻止骨质破坏,且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治疗活动性RA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价格略贵。不良反应主要为肝酶升高、血脂异常及白细胞数下降等,大多可耐受。

3、共刺激信号调节剂阿巴西普

适用于经一种或多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如甲氨蝶呤、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断剂治疗但应答不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可延缓疾病带来的结构性损伤进程 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减轻患者体征和症状。疗效持久,长期用药保留率高,证实其可兼顾有效性及安全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和恶心,不良反应大多轻微,感染住院风险小于其它生物制剂。

三、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

近年来,靶向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当前一类新的RA治疗策略,目前该类药物中的JAK抑制剂(托法替布等)已成功应用于临床。

1.JAK抑制剂

JAK抑制剂具备改善病情、口服用药便捷等优势;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生物制剂相似,价格略便宜。

使用该药,不会增加患者严重感染的风险,但是会增加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腹泻、血清总胆固醇及脂蛋白升高等。另有文献报道显示此类药物有一定促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此种方法非常规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