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过程中,经常可见饮食消化不佳、腹胀腹痛、食积停滞的脘腹胀痛不适的患者。而这类患者通过手指点穴配合穴位贴敷在治疗胃脘部胀痛不适等方面效果显著。

以下就为大家分享一则案例以及具体操作手法:

患者陈某,女,35岁,患者因工作繁忙作息紊乱,不时出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后或受凉后加重。时感腹胀,神疲纳呆,寐差,形体消瘦,大便溏,舌淡苔白脉迟。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常自服胃苏冲剂减轻疼痛。

分析:该患者因饮食不节,致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故可见胃痛隐隐且喜温喜按,中焦虚寒,可见神疲纳呆,舌淡苔白,脉迟为脾胃虚寒之象。

本病诊断:为胃痛,证属脾胃虚寒型,治疗当以温胃健脾,行气止痛;以俞募配穴法手指点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取穴:脾俞、章门、胃俞、中脘。

针灸俞募配法(俞募配穴法手指点穴在治疗脘腹胀痛中的应用)(1)

操作如下:

首先,让患者采取俯卧位,站在患者右侧,以右手拇指螺纹面为着力点置于脾俞、胃俞二穴,余四指自然屈曲放于背部以支撑,拇指及前臂施力点揉脾、胃俞两穴,每穴5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

接着,让患者变换体位,采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放松腹部肌肉,采用中指揉法,中指罗纹面着力,按揉中脘、章门穴,每穴为5min。手指点穴刚柔并济,点揉时候由轻及重,由浅入深,使患者有酸、胀、麻的感觉。

针灸俞募配法(俞募配穴法手指点穴在治疗脘腹胀痛中的应用)(2)

针灸俞募配法(俞募配穴法手指点穴在治疗脘腹胀痛中的应用)(3)

最后:在以上穴位用自制的健脾和胃贴穴位贴敷,并嘱其患者改变自身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调畅情志,饮食规律,戒烟酒、浓茶、咖啡,宜易消化、清淡饮食。

经以上方法治疗3次后,患者胃痛腹胀消失,食欲大增,寐安,二便调。此后规律治疗,跟踪随访,胃痛未发作。

治疗期间分析到: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一般脏腑发生病变时,可在相应的背俞穴、募穴出现反应,表现为疼痛、压痛或者敏感等。正如《灵枢·背腧》云:“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在点揉患者脾、胃俞两穴,患者不仅自诉酸痛非常,甚至在两穴上还可触及条索状结节。另外,俞穴是联系内外的枢纽,可通过背俞穴的压痛、过敏、隆起、穴下的肿胀、软结、硬结,热、凉、痒或者是观察期经络巡行部位皮肤的色泽、瘀点、肌肉隆起、凹陷等反映出来。因此背俞穴是反映人体内脏生理、病理的窗户。查其“压痛”,明辨位置,探其性质,故俞穴不仅可以治疗疾病亦可协助诊断。

而正如张景岳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根据背俞穴的穴性、穴理,所以点揉脾俞、胃俞可以起到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其次,募穴是五脏六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与背俞穴相对。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常会以多种不同形式的阳性反应从所属的募穴上表现出来,如压痛、结节等。

《循经》中有一句话说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正当胃脘中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六腑之会。是胃之募穴,所谓“募”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而中脘是上述四经精气交会之处,因而按揉中脘可以防治胃痛、胀痛、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疾患,起到温通腑气,调理中州之气机之效。而章门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一,为五脏之气输注的处所。具有疏肝理气,温补脾阳之功。

最后再次强调:

选穴如用兵,穴位宜少而精,治疗时可以直达病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手指点穴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配合穴位贴敷增强长期疗效。

心得:

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会聚的部位,与人体内脏相对应联系,是其内脏的反射区,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证,手指点穴和贴敷以上穴位可调节脏腑气机、和胃止痛,温中健脾。俞在背部属阳,募在胸腹部属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即阳病行阴,其治在腹募穴;从阳引阴,阴病行阳,其治在背俞穴。由于脏腑之气与俞募穴都是相通的,所以临床遇到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俞募配穴法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俞募配穴既为前后配穴,又为局部配穴,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从病变局部着手调气,能够引经直达病所,平调脏腑阴阳,以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状态。

#暖榜健康超能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