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就医过程中,大家通常最容易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生,我这个病得了,有没有哪些需要忌口?”很多时候,医生给出的一些饮食方面的指导,无外乎清淡饮食,加强营养等。
但是回到家里,家里的长辈们却往往自成一套理论“是不是不能吃发物啦?”“这些少吃点”。那么,生病了,需要忌口吗?
生病了,真的需要忌口吗?
所谓忌口,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层意思是在中医方面,指的是所吃的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关系;另一层意思在现代医学方面,指的是所吃的食物对于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中医层面的忌口和药食同源有关系。中医认为所有的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是分寒、凉、温、热、平五个性味。在《黄帝内经》里面,很早之前就有记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以前古人讲的这段话,就是现代中医所谓的“忌口”。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的忌口,一方面产生在病人身上,如果用药和食物相克,影响药性实为不佳;另一方面,对于正常人群来说,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要选择与体质相适应的食物,如果吃了与自身体质相反的食物的话,就会伤正气,引起一些疾病。
而现代医学层面的忌口,其实和疾病等有关系。如食物过敏,肯定是要对于带来过敏的食物忌口的;患病服药期间,一些特定食物最好不要吃,否则不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很多药物在服用期间,明确禁止饮酒,因为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加重疾病。总体来说,都是经过循证医学认证以后的不良反应。
传说中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一旦生病“上火”,鸡鸭鱼肉蛋奶统统被长辈们打为“发物”不能吃。这种忌口,是出于对“发物”的误读。
什么是发物?
发物,不是简单粗暴指荤腥食材,而是一种中医概念。在《中医饮食营养学》里,对发物的描述是为: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都有它本身的性味,而食物又有一种“发性”,发即为诱发、引发、助发之意,对于不同体质和患病人群来说,有些食物的性味可能会诱发原有疾病或者加重现有疾病,还可能削弱服药的药效。
这些疾病,确实应该注意饮食
其实,中医的忌口在医食同源的传统理念上,关联到日常的养生过程中,也不是一刀切让人什么都不要吃,而是对症忌口。
中医角度细分发物的话,会按性味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忌口。
整体来说,发物不是指的什么都不能吃,而是指的不同体质的人,谨慎吃助发的食物,从而维持体内的动态平衡,让自己保持健康的身体。
01 发热之物:
指在人体产生火热之象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辣椒、羊肉、烟及煎炒油 炸之物。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不宜食用。
02 发风之物:
指在人体生外风或引动肝风的食物,比如鱼、虾、鸡头、鸡翅、猪头肉、蘑菇、木耳等,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疔疖等皮肤肤病及中风、眩晕不宜食用。
03 发湿热之物:
指肥甘厚腻之品直接在体内生湿热,或妨碍脾胃运化间接助湿化热,比如甜食、面食、肥肉、芒果、鹅肉、酒糟、奶酪等。湿热病、黄疸、淋证、痢疾等不宜食用。
04 发冷积之物:
具有寒凉的特性,能伤阳生寒,如冬瓜、苋菜、西瓜、柿子、冰糕、莴笋等。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等不宜食用。
05 发燥之物:
使人体产生干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比如炒瓜子、炒花生、炒板栗等。阴虚火旺、口腔溃疡、剥苔等不宜食用。
06 发动血之物:
具有温热之性,或有辛窜之性,易灼伤血络或行气动血,比如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烧酒,各种出血性疾病如流鼻血、吐血、咯血、痔疮出血、便血、尿血、月经量多等不宜食用。
07 发滞气之物:
具有难消化、滞涩阻气之性,壅塞气机,妨碍脏腑运化,如莲子、芋头、薯类、豆类、糯米等。食积、癥瘕包块、脾虚之人不宜食用。
同理,在西医上其实也有很明显的饮食禁忌,主要来自于各种疾病的忌口,尤其是慢性疾病——
01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各种升糖水平高的食物,如富含淀粉的米饭、面食、粥等食物,甜品、含糖量高的热带水果等。
02
痛风患者,要避免各种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豆制品、高汤、菌类、海带紫菜等。
03
过敏体质的人,首先要注意避免各种过敏原,其次海鲜、水产、蛋奶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也要注意。
04
肠胃功能不大好的人群,要避免葱姜蒜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粗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西芹等,糯米、油炸食品、烧烤、坚果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
05
肠癌和食管癌患者,要避免红肉和腌制肉类,但是可以吃一些白肉和优质蛋白,补充营养。
总的来说,忌口不等于什么都不吃,而是对症下药,对症忌口。一个健康的人,完全应该多吃肉蛋奶,而忌口,只是一种调理方法和治疗方法。不要让忌口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营养,人类体格的强壮,离不开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组成的“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