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人先锋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1)

2021年12月31日,柴达木东部高原气温降到了零下20度,随着仪器操作员最后一声指令的下达,由青海物探处承担的格架二维完成了全部的野外采集任务,也标志着青海探区全年39万炮采集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1年对于青海物探人是极不平凡、极其难忘的一年。”年度述职评议会上青海物探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市场份额不足带来的生存危机,以及“双复杂”世界级难题带来的巨大挑战,青海物探人不畏艰难、砥砺前行,闯出了一条疫情时期低成本态势下高质量发展的披荆斩棘之路。

“无中生有”,市场开发硬是闯出新天地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2)

市场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青海探区的物探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

“年初,探区落实年度工作量还不到公司下达指标的50%,后面的‘米’在哪儿,一点找寻的方向都不知道。”

青海物探处主管市场开发的总工程师吴迪说。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3)

没有市场,那就闯出一片市场!

青海物探处牢固树立“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市场开发理念,明确“稳内为主,外拓为辅”的工作思路,把市场开拓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专班主动出击,做到与油田甲方“思想想到一起、工作做到一起”,锲而不舍,开展市场攻关:

在区内,紧密围绕油田勘探生产的需要,全面追踪油田勘探部署,全年围绕青海油田、玉门油田两个主要客户开展沟通交流172次,平均两天进行一次。

在区外,积极开展区外市场技术交流与投标工作,拓展勘探新领域,参与区外市场投标7次,首次中标卤水钾矿预查项目,实现了市场开发的新突破。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4)

技术人员紧紧抓住勘探地质任务,“以满足地质勘探需要”为最大目标,为地震勘探提供“菜单式”技术方案,全年5个地震勘探项目平均提供技术方案超过10套

特别是2021年10月,为了推动柴达木盆地英雄岭三维提前部署,物探处方法所一级工程师吴永国连续7天吃住在办公室,半个月的时间提供了26套设计方案,得到了股份公司、油田公司的高度认可。

“最终的技术方案是优中选优,不批准都对不起日夜奋斗的物探技术人。”油田甲方幽默地说。

星光不负赶路人,青海探区市场开发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最终完成任务占比110.3%,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

自我加压,项目运作实现高效率、有效益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5)

青海探区是举世闻名的艰苦探区,高寒缺氧,地表复杂,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社会依托条件差,项目运作刚性成本较其他探区有很大差距,地震项目运作亏损风险极大。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6)

为此,青海物探处建立健全竞争机制,针对重点勘探项目,从全处范围内优选管理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队经理任项目长,至少从两支地震队优选项目人员,组建联合项目组,下放管理团队用人权、经营管理权、资源选用权、绩效考核权、效益分配权。

找准项目盈亏平衡点,推动地震项目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大力推广班组考核制度,形成成本倒逼机制,在扩大地震项目自主权的同时,提升地震项目的成本意识。

“作为项目长,权力大了,责任也更大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紧迫感也更加突出了。”

连续运作两个重点项目的项目长刘永春深有感触。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7)

联合项目组的运作模式实现了“1 1˃2”的效果:青海物探处全年运作的二维、三维勘探项目,全部实现了高效率、有效益运行。

技术创新,打通提质增效“盘山路”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8)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勘探技术突破的迫切需求等现实情况,青海物探处把推广新技术应用、推进全员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提质增效的战略性工程。

柴达木盆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千米,涵盖了沙漠、沼泽、戈壁草原等各种地形,是国内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2021年青海探区地震勘探项目涵盖全盆地所有地形,仅格架二维一个项目,测量工作量达7823.7千米,相当于北京到莫斯科的距离。

面对项目生产组织的巨大挑战,青海物探处大力开展高原智慧化地震队建设,着力应用节点地震仪、单点检波器、无人机、机械打眼等新技术、新装备12项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9)

“通过节点地震仪,减少了查道工序,每天平均增加了3个小时的有效采集时间。”

格架二维项目项目长余国祥介绍说。

2021年,青海探区地震勘探项目生产实现了远程可视化管理、现场信息化运作、一线机械化采集,施工强度降低了5%,用工数量同比下降7%,七个泉三维采集日效计划提高15.2%,红东三维采集日效比计划提高8.4%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10)

青藏高原的地质条件是世界上典型的高原冻土带,对地震波屏蔽性严重,致使信噪比极低,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设计以及资料清晰成像难度很大,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突破的瓶颈性难题。

2021年青海物探处首次应用了复杂构造三维正演及偏移成像技术,首次应用KLSeisⅡAI智能初至拾取模块,拾取效率提高了30%,有效提高了拾取初至、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精度,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的速度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及时保障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油田开展地震技术攻关的信心,英雄岭三维、狮新58井区三维等多个重点勘探项目相继落地。

12月1日,青海物探处在公司“2021年度探区采集技术攻关验收评比”中首次斩获大赛一等奖。

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攀向最高峰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11)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面对困难与挑战,物探处党委把推动党建与生产紧密融合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工作目标,明晰工作思路,固化工作平台,以建设党建区域联盟为纽带,与油田勘探事业部党委携手共建,共同组建了英雄岭三维项目联合党支部,整合探区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石油物探史教育、青海物探处发展史三项主题教育,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线上 线下”“学习 竞赛”等模式,先后组织探区政策宣讲12次、协调沟通36次、问题督办20项、解决后勤服务问题21个、超前化解矛盾隐患40余次,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12)

面对项目生产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大力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岗位一担当”创争活动,号召党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创新创效、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等火热的实践中评选出党员先锋岗74个,形成了人人当先锋、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2021年10月14日,格架二维进入东部沼泽区,工区泥泞不堪,车辆寸步难行,生产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震源班长、党员先锋岗王刚挺身而出,扛起竹排铺进泥泞中,一身泥一身水,连续10天徒步行进6公里以上,在他的带动下,震源班36人组成“泥中铁军”——震源走到哪里,竹排就铺到哪里,震源组以最短的时间安全的通过了沼泽区。

石油局青海(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13)

“脏活累活,党员就得干在前,做表率!”

面对荣誉,震源班长王刚淡然说道。

2021年,中国石油青海物探处在党的建设、市场开发、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提质增效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物探处党委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红旗党委”等荣誉称号。

新的一年,青海物探人将立足高原、挺进羌塘,在找油找气征途上“当尖兵、做表率”,为公司“率先打造世界一流”再做新贡献。

本文来自【铁人先锋】,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