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天下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兼济天下)(1)

海纳百川 兼济天下

作者 崔洪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向海,向洋,向未来”“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从1991年到烟台上大学我就开始与海有了不解之缘。2010年到省城工作后,我就一直从事着与海洋有关的工作,海,成了我人生中的重要基因。这篇《海纳百川 兼济天下》,是笔者2015年前后写的一篇关于热爱海洋,向海图强的散文,发表在当时的《中国海洋报》,今天在本人齐鲁壹点推出,分享一些自己对海洋的感悟。

——题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想必他在发此感慨的同时也对家国天下进行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并深深忧思着一个历数千年、坚韧刚毅的民族正面临的危途。

德行天下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兼济天下)(2)

回望历史,华夏文明曾经灿若星河,其脉络虽如海波涌动、潮涨潮落,但恒久传承成为不变的主线,海洋精神成为民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因。还记得大汉盛唐吗?当世界还在野蛮和文明之间左冲右突的时候,我们正以恢弘的国势引领潮流。博爱仁厚、开放包容、吐故纳新、创新求变、百折不挠、自信从容的海洋精神成为积淀在一个民族深处的寄托和信仰。虽大国,不守成,怀天下,汇友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达则兼济天下”“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只要有机缘,随时都欢迎到中国来,归途浮天沧海,还望一路顺风。我们把一个民族、一个家国在胸怀世界、开放包容中汇聚成的信仰和精神化成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正是这种海洋精神的不息传承,汉唐气象成为世界文明不朽的传奇。

德行天下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兼济天下)(3)

有个比喻非常恰当,历史是一位慈善的老人,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容错的时空。毋庸讳言,我们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彷徨中找寻前路,踯躅而行。但是开放包容、不屈不挠、创新求变、兼济天下的海洋精神一直与我们如影随形,从来没有渐行渐远。海洋精神,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因子渗透在一个古老民族不息流淌的血脉中,并越来越汇聚成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复兴的正能量。

君不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敞开胸怀面向世界。“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外国企业今后在华投资兴业,将会有更为开放、宽松、透明的环境”,这是我们对世界掷地有声的承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珍爱和平,勇于担当。“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基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所得出的结论”,这是我们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德行天下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兼济天下)(4)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吐故纳新,创新进取。随着蛟龙号破浪击水,不断刷新中国深度;随着“雪龙”船破冰前行,不断拓展中国海洋科考的广度,没有谁再怀疑这个国家蕴蓄着的内在张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包容协作,自信大度。“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底气和自信,更展示了一个国家立世安邦的高度和广度。

德行天下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兼济天下)(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之百年前,我们又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民族复兴的脚步正渐行渐近。勇立潮头,向海而立,“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正在百年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着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当曾经传承不息的海纳百川、兼济天下的海洋精神融入更多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协作、自信的精髓,重塑着一个古老民族新的精神品格时,无数海洋人更应当投身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流击水,自觉履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富强大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把内在的海洋精神外化成庄严使命和行动力量,更加坚守战略定力,更加创新制度设计,更加精准把握世界大势,更加紧跟科技前沿,自信从容,汇聚智慧,激发能量,砥砺奋进。

德行天下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兼济天下)(6)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烟台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中国作家网》《烟台文化网》《当代散文网》《齐鲁晚报》《联合日报》《当代小说》《胶东文学》《首都文学》《黄海散文》《胶东散文年选微刊》等多家报刊媒体发表散文、书评120余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获黄海数字出版社颁发的“胶东散文年选(2022)最佳作品奖”。《济南的桥》入选齐鲁晚报“青未了”优秀征文荐读篇目,《四哥走了》被齐鲁壹点评为月度“爆款文章”。

壹点号风过林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