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和 平 本报通讯员 任伟霞

神家的仆人出入都平安(动卧夜行中的守护)(1)

图为北京动车段机械师正在检查入库的CRH2E型动车组。 黄亮 摄

夜行千里之外,梦醒花城之春。时下,乘高铁动卧列车出行成为旅客驰骋南北的新选择。当旅客在铺位上安睡时,可能不会知道,还有两位 “蓝色医生”正在为这趟列车护航。他们就是身穿蓝色制服的高铁动卧机械师。

1月19日14时,北京动车段两名机械师来到该段北京南动车运用所,登上车间内停放的CRH2E-2121型动车组列车,并仔细检查车辆的各项技术状态。19时左右,完成检修的列车载着两名机械师朝北京西站稳稳驶去。当晚,这辆车亮起 “北京西至广州南D923次列车”的标识,运送南下的旅客一路安睡到花城广州。

自今年元旦起,北京铁路局开行北京西至广州南、深圳北的高铁动卧列车。有一首歌叫 《白天不懂夜的黑》,而高铁动卧上的随车机械师必须要确切地懂得 “夜的黑”,即充分了解高铁动卧夜间运行的特点。2014年年底,北京动车段组织动卧随车机械师开展了为期11天的适应性培训。夜间如何进行车体检查?遇到车门紧急故障该怎么处理?在培训中,该段提前研判了每一个可能在夜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把安全风险点列入培训计划,让大家边培训边考试,合格后才能当选高铁动卧机械师。

在白天运行的高铁列车上,一般只配备一名随车机械师,而夜晚运行的高铁动卧配备了两名随车机械师,等于给高铁动卧上了夜间检查的 “双保险”。开车前20分钟,一名机械师拿着一个数字化手电筒前往司机室,一边录像一边监控车辆状态。另一名机械师则留在监控室里,重点监控车门状态。

20时05分,D923次列车准时由北京西站出发。当旅客在各自铺位上休息时,一名机械师开始车内巡视。一路走回来,他仔细检查车厢中的设备设施是否运行良好。一个小时后,他再次回到机械师监控室,监控屏上提示5车厢给水系统管路泄漏。他急忙赶到5车厢,发现电茶炉、水龙头、厕所都已经停水。他迅速赶到配电柜前进行了复位操作,给水系统恢复了正常。

当旅客逐渐进入梦乡时,两名机械师在 “统-181”记录本上写下一路上发现并处理过的故障。原来,北京动车段建立了高铁动卧列车技术动态追踪表,要求机械师每日将动车组的运行情况和故障信息及时填写到台账上。

当晚,北京西至广州南的D923次列车要运行2338公里,习惯了白天值乘的两名机械师提前给自己准备了浓茶,还时不时地站起来做做运动,让自己保持清醒。夜间行车更要全神贯注,他们认真盯着监视屏,以便及时发现突发故障。

动卧列车继续向南飞驰,当机械师再次去车厢巡视时已是深夜。走过两节车厢后,他们突然感觉车厢内有点闷热。原来,空调的温度是按照北方的气候标准设置的,而列车这时已行驶在华南大地,室外气温逐渐升高。一名机械师立刻回到监控室,将制热模式转换为制冷模式,使车内温度保持在24至26摄氏度之间。

1月20日7时10分,D923次列车缓缓停靠在广州南站。两名机械师来不及松口气,又背起工具包对列车从头至尾进行检查。接下来,这趟车还要套跑到桂林北站,他们的值乘任务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