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咱们都背过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诗的原文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的画面,赞美雨水好像会挑选时间一样,降临在万物复苏,正好需要雨水的春季。雨水伴随着春风,趁着夜幕的遮挡降落人间,细密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抬眼望去,田野的小路上方,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一片,只有江边渔船上烛火的光亮透射而出,显得格外的明亮。料想明天早上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地面上一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景象。

锦官城是谁的诗 古诗中的锦官城(1)

锦官城是谁的诗 古诗中的锦官城(2)

锦官城是谁的诗 古诗中的锦官城(3)

那大家是否知道诗中最后一句的锦官城指的是哪里?

其实,锦官城指的就是今天的成都。

锦官城是谁的诗 古诗中的锦官城(4)

锦官城是谁的诗 古诗中的锦官城(5)

锦官城是谁的诗 古诗中的锦官城(6)

锦官城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古蜀国有自己独特的农桑文明,丝绸业发达。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有蜀锦从非官方渠道流到国外。引起了汉王朝的重视,于是,在成都专门设置了蜀锦专管机构,置“锦官”管理。自此,成都又称锦官城。

三国时,诸葛亮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及更好地管理织锦的生产和调拨,恢复了“锦官”官制。

到了唐代,成都的丝绸织锦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时尚消费品。锦官城也因此成为成都家喻户晓的别称。在当时的诗词中也屡见不鲜,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李白《蜀道难》中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等。伴随着诗词的千古流传,锦官城亦流传至今,为人们所熟知。

你知道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