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战国时期的国家(这些先秦时代重名的国家)(1)

西周形势图

传说中,周王朝初建之时有“八百诸侯”。

目前经过文献和考古所证明存在的西周诸侯的确也有数百个。

各个邦国星罗棋布的列于华夏四围,而常用的汉字总共也就那么几个,自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远隔千里但国号如出一辙的国家了。

先秦战国时期的国家(这些先秦时代重名的国家)(2)

战国七雄形势图

01

首先,拿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说起。

周朝历史上一共有三个韩国,虽然年代相隔非常远,但是这三个国家受封的时候都是侯爵。

第一个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韩国。

这个韩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西周第二位君主,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1021年在位)的弟弟,封地在今天陕西韩城市附近。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这个陕西境内的韩国在周平王年间被山西的晋国吞并。

第二个是西周末年受封“方伯”的韩国(方伯的意思不是伯爵,如果周王册封某位诸侯为他所属这一地区所有诸侯的领袖,就赐方伯号);

至于西周末年受封“方伯”的那个韩国,在今天河北省的固安,也就是《诗经·大雅·韩奕》中的那个韩国。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的是各地民歌,颂指的是宗庙祭祀时的舞曲歌辞,而雅指的是周王室宴饮朝会时候的正统乐歌。

因此《诗经》不仅是文学著作,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这首诗写的是韩侯受封韩地,朝觐周宣王(西周倒数第二个周天子,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娶妻出巡,为周天子镇服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事情。

这个韩国的地位不低,因为《诗经》很明确的写了韩侯被周王册命为北方诸侯的首领“方伯”,甚至周王还下令和韩国相近的燕国出劳力帮助韩国修筑城池。

不过这个河北固安的”韩国“和那个陕西韩城的”韩国“的关系可谓众说纷纭,大概就是说这是两个因迁移而区分,实则是同一国,这里就不再细讲了。

后来这个河北的韩国在春秋时代就不见记载了,根据地理位置来说,很可能被燕国或者北方少数民族灭亡。

第三个是东周末年分封的韩国。

公元前403年,受周威烈王(东周倒数第6位天子,公元前425年——前402年在位)册封为侯。

这个韩国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就是瓜分了晋国的,也就是“三家分晋”的那个韩国,也就是战国七雄里的韩国。

后来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国第四位君主韩哀侯出兵灭了在今天河南新郑市一带的中原古国郑国。

之后,韩国就把都城迁移到了郑国都城新郑。

因此,之后这个韩国也在古籍里常被写为郑国,例如《竹书纪年》就是这样。

先秦战国时期的国家(这些先秦时代重名的国家)(3)

02

至于魏国,有两个:

一个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魏国;

一个是东周末年分封的魏国。

西周把姬姓宗族的一支分封到了今天山西省的芮城一带,与晋国相邻。

因此,这个魏国到了春秋时代,也就是公元前661年,被晋国君主晋献公灭亡。(晋献公就是著名祸国殃民的美女骊姬的老公,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父亲)

之后,魏国的土地就被分封给了晋献公的“车右”毕万。

所谓车右,就是战车上处于右侧的勇武之士,负责御敌,保护等职责。

后来毕万因为受封在原本魏国的土地,就改了魏氏。

他的孙子因为跟从晋文公有大功被封高爵,也就是魏武子。

之后魏家在晋国权势越来越大,最后就和韩赵二家联合瓜分了晋国。

并且和刚刚提到的那个韩国一样在公元前403年正式受周威烈王册封为侯,也就是战国七雄里的那个魏国。

魏国中后期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别称梁国。

先秦战国时期的国家(这些先秦时代重名的国家)(4)

公元前403年地形图

03

最为我们熟知的周朝诸侯之一的楚国也是有重名的。

楚国和楚蛮,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向很是扑朔迷离。

楚国受封在楚蛮之地,但是楚国公族与楚蛮的族源不同。

楚蛮大略是远古时期三苗族的后代,最早关于楚蛮的记载出现在夏末商初。

到了周朝初年,在楚蛮之地里分封了楚国。

开始时候,是楚国小而楚蛮大。

楚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但是楚蛮不一定归附于周朝。

周昭王南征,所征的楚,其实很可能不是楚国而是楚蛮。

毕竟楚国受封时日尚短,如此快速的发展成为一个能和周天子对抗的国家,恐怕也不太可能。

西周末年,楚国在熊渠的治理下真正强盛了起来,也是大约从这里开始,楚蛮逐渐被楚国兼并融合。

到了春秋时代的楚成王时期,楚国和楚蛮已经基本融合了。

到了楚昭王时期,楚蛮最后的残余力量蛮子国被楚国吞并,自此只有楚国而没有楚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