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湖北武汉,在大街小巷里经常看到历史悠久的老建筑,它们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背后的故事让人感慨。这种场景在汉口老城区尤为普遍,比如在江岸区天津路上,就有一座英国领事馆的官邸别墅,它建设年代久远,造型别致,建筑风格看着另类且雅致。外人第一次见到这座官邸别墅,无不赞叹不已,似乎时光一下子跟着倒退,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1)

前往这栋英国领事馆官邸,最好的方式是乘坐公共交通,毕竟相较之下,在武汉汉口闹市区自驾,那种陌生又熟悉的不确定感非常折磨人。公共交通的话,上去就坐,停车就走,即便是在闹市区,受到的影响也小,自身的自由度较高。一般来说,乘坐503在沿江大道青岛路口下车即可,之后往回走,过汉口江滩大门,绕行到天津路口,走进去第一站就是10号街铺,官邸的入口了。不过,这毕竟是当年的旧领事馆官邸,整体知名度的话肯定会低很多。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2)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3)

进到街口,首先看到的是天津院小区的楼栋,高度有限,典型的90年代风。相比较楼栋的低矮,行道树高耸很多,尤其走到大门处,光线远远斜照,树影晃动,增加了几分幽静感。英国领事馆官邸的入口没有标志,只有一块“闻一多基金会”的招牌,挂在类似商铺门口的外墙上。从通道来看,非常低调,本身是一栋民房的一层改造而来,里面还有一段很长的过道,慢慢走进去,就像上门推销地走进了一座小院子,满脸狐疑感。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4)

进到院子里,好家伙,第一栋建筑就是官邸了。规模不算大,可能也与被周边楼栋掩盖的效果有关,大门紧锁,上面挂着“有监控”的提示牌。想来,这个设计很有意思,既然有如此庞大坚实的铁门,要监控干啥,既然紧闭大门,那就更不用说监控了。但转念一想,也许这些装配是文保单位的标配也说不一定,再者,官邸被居民小区包围,环境虽不复杂,但影响肯定很大,加装监控,旨在更加完好保护古迹,一举多得。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5)

在门口处,除了这扇铁门。旁边墙上挂着的文保单位碑刻最亮眼,那相当于是标准的“身份证明了”。碑刻的文字不多,而铸造的外墙本身十分特别,淡黄色的碎石,弧形窗户开孔,白色主梁外凸,这样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的建筑格格不入,原来它也是别墅的一部分。从另外一个拐角绕进去,看得更加分明,别墅有几层,第一层的外区间部分,就有铁门和院墙,经过近百年的时光沉淀,外墙还是新颖的颜值,不知道是否为后改造和修葺的结果。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6)

进到别墅里,那种淡黄色的外墙更加明显。从一楼往上看,第一层被巨大的落地窗布局占了,窗子非现在流行的铝合金钢窗和一整块玻璃,而是欧式装修里最常见的格子窗。白色的窗棱,细小的玻璃,隔着大厅和雅间,还有明显的主梁挡在里面。这种设计建筑样式很好看,但实际上防盗效果很差,好在这是官邸,安保不会差,估计不会考虑安保,毕竟外围的围墙和门卫是主要的,至于里面的布局,只要洋大人高兴就好。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7)

你还别说,从资料里了解到,这栋英国领事馆官邸,它最初修建的目的的确是提供给时任的英国工部长官休息和生活用的。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官邸别墅的其他地方也充满了小资生活调调的原因了。上到二楼去,敞开的阳台和护栏,布局宽松,一边是金属护栏与砖墙错落有致,另一边各个单间大门在外,虽然有种单元楼的观感,但其他方面的配置远远好于单元楼,至少私人生活的氛围足够雅致。

武汉有气质的极简中式豪宅设计(武汉闹市区的这栋双层别墅)(8)

上到别墅的顶楼,还有宽敞的露天阳台。这个阳台被充分利用起来,堆着露天咖啡吧台,还有遮阳伞,边角处种满了盆栽,布局的样式不知道是不是与当年主人的生活爱好保持一致。但悠然坐下,晒着冬日的暖阳,好像自身也过了一把贵族圈的瘾,那是一种百无聊赖,又十分豪气的感觉。想到这样一栋建筑已经在原地驻守了近百年时间,就觉得建筑中沉淀的也有文化内涵,它不挑人,不挑事,只是单纯吹过,像风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