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时尚评论员#

太子山

其他百科词条

甘肃太子山

太子山,又称太峙山,位于和政、临夏县境内,离和政县20余公里,临夏市30余公里。是临夏县南部、大夏河以东高大山岭的统称。由母太子山和公太子山组成,母太子山在东,海拔4368米,公太子山在西,海拔4183米,两山之间盘坡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临夏与夏河县的分界,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

太子山风景两大特点:一是山麓翠绿,二是山峰晶莹。相传秦始皇长子扶苏,曾带兵征战于此,太子山由此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太子山

别名

太峙山

藏语称“阿尼念卿”

起点

东南起洮河下游地区

百科目录

简介

视频百科

位置境域

地质地貌

主要山峰

沟谷

自然资源林木草场水资源矿藏资源

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社会经济行政管辖畜牧业交通孔道战事旅游开发

生态保护

关闭

视频百科

积石山太子山(临夏太子山)(1)

航拍太子山 那里的清晨真的很美!·2017

91次播放01:59

位置境域

积石山太子山(临夏太子山)(2)

太子山

太子山,藏语称“阿尼念卿”,又称大峙山,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东南起洮河下游地区,西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夏河、合作、卓尼四县(市)毗邻,东北和临夏州康乐、和政、临夏三县相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3'-103°42',北纬35°02'-35°36'之间。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10km。太子山海拔在2200~4636m之间,由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其中海拔超过4000m以上的山峰有:巴楞山(4080m)、公太子山( 4162m )、母 太 子 山( 4368m )、猪 嘴 山( 4334m )、威当山( 4062m)、围子山(3719m)。

太子山脉古称太峙山、露骨山,系秦岭北条大山西延部分西段,是州境南部东西走向天然屏障界山。西端有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3座,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乃旺岗(4304米),主要山峰共25座,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总长74公里,总面积520平方公里。北延支脉有葱花岭、建齿山、麦古山、横山子、南阳山等。山阴有宽10公里,海拔2600米以上的过渡带,遍布次生林及多种中草药资源。山体高大,阴山面宽,对州境南部气候影响巨大。地处阴山的临夏县铁寨乡新发村测得年雨量达1030毫米,为全省最大降水点。

太子山脉古称露骨山或太峙山,为和政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夏河县分界山脉,东起与康乐交界的保儿子山,西止与临夏县接连的太子山,主要山峰25座。槐山子山脉为和政与广河、康乐县分界山脉。南起吊滩乡拜殿山,北止达浪乡堡子山。主要山峰8座。

太子山依其西北——东南向延伸,自西北到东南有大小数峰:登波山,海拔3 368米,位于夏河县曲奥乡境内;公太子山,高4 162米,母太子山(藏语称阿乃玛玛),高4 332米,猪嘴山,高4 304米,修季克卡,高3 756米,以上诸山均在夏河县上卡加乡境内;阿尼威当山,高4 062米,扎格尔杂,高3 908米,召见卡,高4 027米,早胜日吾钦,高3 641米,围子山,高3 791米,以上诸山峰均在卓尼县康多乡境内。

太子山:西愈土门关,沿卡加道、佐盖多玛进入卓尼县和临潭县,绵亘

数百里,是夏河县与临夏州的天然分界线。主峰为卡加道乡境内的母太子山

(阿乃玛玛),海拔4332米,为夏河境内第二高峰,北可望河州城,南抵合作

镇,西与甘加达里加山对峙,东与卓尼白石山相连。属同一山脉的还有公太

子山(海拔4162米)、猪咀山(海拔4304米)、阿尼威当山(海拔4062米)

等,均呈西北——东南走向。太子山景色壮观,山势巍峨,群峰突起,顶颠

入云,白雪皑皑,正如清人王宏诗曰:“寒雪经年积翠微,群峰高并白云齐,

天连西北昆仑远,势接东南秦华低。"太子山资源丰富,南北山麓,遍布丛林,

雪线附近为针叶林带,以下渐次为针、阔叶混杂林带,夏日一片葱茏,秋季

红叶满山,与山颠白云、白雪相映生辉。山野间栖息着金钱豹、梅花鹿、崖166 第二编 自然地理

羊、山狳、香獐、野猪、狼、狐、雪鸡、马鸡、柳鸡等珍贵动物,并产雪莲

花等名贵药材。矿藏有金、铜、锡等,整个山体为取用不竭的石灰石原料,北

麓小关一带有大理石矿。

地质地貌

石质中高山地

分布于州西南边界、东北部局部地段,海拔在300~4636米之间,面积1313.4平方

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1.08%。西南部积石山、太子山、莲花山,东北部雾宿山,是由

变质岩组成的断块中高山,山峰陡峻,峡谷深邃,呈“V”形,无黄土覆盖,相对高差在

2500~4636米之间,4100米以上终年积雪。火成岩组成的剥蚀中山,由花岗岩、花岗闪

长岩组成,海拔300~500米,山陡,沟谷呈“V”形,纵坡多陡坡跌水,无黄土覆盖。

从地貌形态看,全州山地、丘陵占绝大部分,为全州面积的90%;河谷阶地面积很

小,仅为10%。

五、三迭系上、中统地层在公太子山及母太子山中出露,岩性为海相砂岩、板岩

及夹灰岩。

六、奥陶系地层 出露于永靖县陈井乡塔儿山,为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夹大理’

岩.。

j

七、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侵入岩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在太子山、积石山、莲花山山

地及黄河、洮河、大夏河河谷地带。岩性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石英闪长岩

及黑云母花岗岩等。

主要山峰

康乐县段,太子山脉从西南入境,绵延37公里,至县东南冶木河西岸。依次横亘着抱儿子山、尖石山、白石山等高峰。其支脉朱家山、石墩山、长龙山由西南向东北伸展到康乐全境。境内主要的山脉有:

白石山,在县治西南,海拔3786米,距县城31公里.白石山 位于州境卓尼县康多乡境内,海拔高3 908米,因其山体大部为裸露的石灰岩,植被覆盖面积小,长年积雪不化故名。白石山迤东的山峰有:达哇勒干,高3 542米,保儿子山,高3 566米,尖石山,高3 786米,哥尔隆卡,高4 045米,花岩山,高3 419米,以上诸峰均在卓尼县康多乡境内或与临夏州和政、康乐两县接壤之处。

尖石山,在县治西,海拔3786米,距县城32公里。

抱儿子山,在县治西南,海拔3565米,距县城32公里。

花崖山,在县治南,海拔3419米,距县城31公里.

大羊圈山,在县治西南,海拔3227米,距县城28公里。

扎那山,在县治南,海拔2881米,距县城33公里。

槐山子,在县治西南,海拔2503米,距县城28公里,为康乐与和政的界山。从太子山脉伸延至塔庄脑分为二,一为长龙山,一为青龙山。长龙山由西南向东北,经八松塔庄、白王、流川,从虎关小洼山出境,延绵44公里,环抱着康乐的西北面。为康乐与和政、广河两县之界山,是境内最长的山脉。

青龙山,从八松那尼头至虎关高家集。阴山分出2至16公里的五条山梁,依次形成徐家沟、踏马池、老树沟、古城沟、蕨菜沟、小甘沟,’菜子沟;阳山分出2至10公里的三条梁,依次形成张家沟、窑窑沟、大甘沟、贾家沟。

鱼咀山,在县治西15公里,系尖石山北延支脉至苏家集。海拔2198米,为大马家滩关与小马家滩关之界山,山顶有沙马族土司所居之苏家城。

石墩山:在白石山北麓,海拔2872米,距县城24公里。从麻山沟至胭脂川以西,丰台至后墩湾以东的山梁均系石墩山支脉。其支脉从上湾直沟脑分成二支,依次再分,较长的山梁有七条,其中最长的2条,一至龙头山、一至凤尾山。龙头山在县城西l公里处。海拔2228米。

朱家山:系白石山支脉,在县治南18公里处,海拔2371米。其支脉有二,一支向南经阿姑山延伸至洮河沿;一支向北经胭脂岭至虎关夏牟山,又折向东,从温家山出境,是康乐与临洮县的界山。

夏牟山:在县治东北,距县城5公里,海拔2335米。有亥母洞,建有亥母寺,亦名云界寺。

阿姑山:在县治南35公里处,海拔2550米。

和政县和夏河县界段内主要山峰有:太子山( 4368)、猪咀山( 4304) 、平顶山(3988)、旗杆岭( 3072)、勒格惹山( 4244 )、马鞍山( 3602) 、大红门(3818)、拉布纳赫( 4224)、羊圈脑( 3904 )、铁沟脑( 3596)、照壁山(3664)、葱花岭(3574) 、垛子崖(3536)、麻崖(2976 )、驴耳朵(3562)、平山( 3668)、锯齿山( 3010)、人头山(3408)、拉尕顶( 2540)、围子山( 3719)、窗儿山( 3726 )、大石岭山( 3480)、尾塔山( 3458 )、红桦梁(2986)、阴洼山(3300) 、保儿子山(3566)。

南阳山,亦名南阳坡,古称安远坡,系和政县境太子山东北延伸支脉,包括曹家山、吊楞山、王录山、梁家寺的阳洼山等16座主要山峰。山峰百豁岘海拔2476米。东延余脉止于小甘沟,东北止于胡家山,北延止于同临夏县交界处的尖子山。

北支经夏河县境后伸入卓尼,是县境北部的天然屏障。自西向东有威当山海拔高地理志·41·

4062米;围子山高3719米;白石山3908米;达哇勒干高3542米;保儿子山高3566米;

尖石山高3786米;哥尔隆卡山高4045米;花岩山高3419米,白石山高3926米;侯旗

大山高3888米;露骨山高3941米入漳县境。北支山系属甘南、临夏、定西诸州(地)的

界山。.山之阳为沃野千里土质肥美的草原,海拔3000米以上为裸露的石岩,高入云表,

冬夏积雪难消。与和政、康乐交界处的保儿子山、花岩山、白石山等山系,旧亦称露骨

山。宋王韶征河州,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所经之地。山径陡峻狭隘,释马徒行”者

即此。西倾北支的诸山可分东西两段,西段在县境康多乡境内,东段在县境藏巴哇乡境

内,两段山区的森林分布面积分别居全县第二、第三位。

沟谷

4.漠尼沟、多支坝沟

漠尼沟源出临夏县境巴棱山的香子沟岭,由直沟、自灵沟汇成浅宽的沟谷,东流8.5

公里注入大夏河。多支坝沟源出太子山西端阴坡,北流经太子山林区10公里注入大夏河,

为临夏县境州内段第一个注入大夏河的支流河沟。

5.深沟、铁沟

.深沟为和政县境牛津河支流。源出太子山北坡罗家集大坪。北流经九山、联合等村

至中庄注入牛津河。铁沟为和政县最长沟谷,长15公里。源出太子山阴坡,北流经大庄、

河沿、炭市等村至寺营注入广通河上游牙塘河。因沟内有铁矿并发现有古人炼铁、熔炉

遗迹而得名,是过去和政县与甘南之间的通道。一

6.纳沟、八丹沟

纳沟为康乐县境苏集河支沟,源出白石山西北麓,北流经纳沟等村至八松注入苏集

河。八丹沟为康乐县苏集河支流,源出白石山北坡,北流经斜路坡、芦子沟、八丹等村

至刘家庙注入苏集河。

和政县境内相对的山脉之间夹有河流,形成4个河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

河谷地带。吊滩、达浪河谷,新庄、关滩沟河谷,新营、买家集、城关、三合河谷i罗家集、马家堡河谷。

沟谷地带。三十里铺沟谷,陈家集、梁家寺沟谷。

河谷、沟谷中计有大小沟壑约900多条,其中较大的43条,分布为:

1.吊滩、达浪河谷带。倒流水沟、大小牛圈沟、大峡:小峡、西槐沟、羊毛沟、藏藏沟、桦林沟、晏家沟。

2.新庄,关滩沟河谷带。五尺峡、中沟,光明沟,鹿马沟.关滩沟,红土沟、广金沟、西沟、深沟、腰套沟,西宁沟、金场沟。

3.买家集、新营、城关、三合河谷带。白松沟、小瓜沟、大沟、铁沟、八棵岔沟、兴时沟(原称贼沟),臭椿沟.椽子沟,土道子、古泉沟,寺沟、大黑沟、康家沟、何家沟、寨子沟、大、小干沟、蒿支沟、腰沟、张撒麻沟、牙洒沟、徐家沟、杨家沟、黑家沟、蛇沟、‘白杨沟、洒拉沟、城子沟、湫池沟。

4.罗家集、马家堡河谷带。油郎沟、三岔沟、大滩沟、石灰沟、李家山沟(又名槐沟)、腰沟、深沟、大庄沟(又称阿拉沟)。

5.三十里铺沟谷带。马家河沟、马牧沟、张家沟、祁家沟、撤麻浪沟。

6.陈家集、梁家寺沟谷带。宋家沟、陈家沟、赵家沟、蒋家沟、何家沟。

自然资源

林木

太子山古时林木繁茂,很长时间为游牧民族的牧场。清代森林破坏加速,生态出现重大险象,民国时期,境内东北部仅在险峻、交通不便、深山断崖和寺庙周围、村庄附近保留一些斑块状残败次生林。1962-1975年,林线加速后移。太子山总场有林地缩减15万亩。据1980年代数据,太子山林场有国有的山林123135亩,其中,天然林10.79万亩,人工林4778亩,宜林荒山坡10457亩,

据20世纪60年代前后森林调查,太子山林业总场(包括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林区总面积为254万亩。林业用地150万亩,有林地面积41.92万亩,木材总蓄积78万立方米。据1976年调查,太子山总场林区总面积下降到186.6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92.14万亩,有林地面积26.36万亩,木材总蓄积54.51万立方米。据1983年调查,太子山林区(未包括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和盖新坪林场)总面积为134.78万亩,林业用地86.84万亩,有林地21.1万亩,苗圃地0.47万亩。疏林地为1.71万亩,灌木林地37.2万亩。森林破坏仍在继续,天然林日益残败,形势异常严峻。

太子山林区具有州内各种自然林型,即山杨白桦林、松栎林、红桦、铁桦林、云杉林、冷杉林,低山灌丛,高山灌丛。均为次生林,多为逆向演替群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林区自然林严重破坏。太子山林区自设森林经营所开始封山育林,林区开始逐步恢复。

草场

林草甸草场类,分布于太子山海拔2900—3200米之间的阳坡,以林椽,林问、林窗形式出现,草层高2—60厘米。鲜草产量达351.2公斤/亩。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场类,分布在太子山山体海拔2500—3800米的阴坡半阴坡,草层高10—50厘米。鲜草产量约259公斤/亩。

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林业总场在县境内辖莲花山、柴沟、墩湾、药水4个林场,甘肃省设有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较完整。宜牧草地669690亩,可载畜量为110132个羊单位,有大牲畜3.82万头。

水资源

太子山是临夏州和甘南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十分丰富。广通河上游新营河水能开发价值较大,蕴藏量为6262千瓦,可开发量为3649千瓦。发源于太子山区裂隙溶洞,全年流量稳定,冬季不结冰,无洪水影响,最宜发展小水电。

矿藏资源

境内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不多,金属矿藏贫乏,非金属矿藏较丰富。

大理石经查,和政、临夏两县有较大的大理石矿。和政县大理石蕴藏量2.2亿立

方米,分布于大峡、铁沟、沿太子山一带,矿群集中,约60平方公里。品种较多,有金

墨玉、豹皮玉、汉白玉等24个种类。临夏县大理石储量大于3亿立方米,分布于太子山、

达里加山区的铁寨、漠尼沟、刁祁等乡,花色繁多,质地优良,有钟乳玉、云青玉、太

子袍、珊瑚玉等13个品种。两县已初步开发生产。

主要分布在太子山区的石灰石。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已为县水泥厂开发利用。大理石也分布在太子山区,初步探明其储量在2.2亿立方米左右,有金墨玉、翡翠玉、豹皮玉、肉红玉、汉白玉等品种。

铁矿主要分布在铁沟、宽台梁,兴时沟一带。已开采的铁沟矿,矿体面积6660平方米,储量39万吨。二层褐色粉矿含铁量56.2%,氧化铝30%,氧化钙12.S%,二氧化硅0.48%,硫O.41%,磷0.5%。1958年曾土法开采冶炼,因矿点分散,品位不高而停产.现限于少量开采,供小水泥厂作配料。沙金分布于牙塘河、新营河、大,小南岔河、大峡等峡谷河流地带。大理石主要分布于太子山大峡——铁沟一带,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特征

地质

太子山主要由下二叠统的灰岩和碎屑岩构成,局部地区有火山岩,岩石色泽多为青灰、深灰、灰黑色。太子山区在整体上均为断块上升山地,但公太子山和母太子山的相对上升幅度远比周围山地大,因而形成了山崖陡峭,形似天戟直插云霄的两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又因山势海拔高,气温低,裸露的山岩在风雨的长期剥蚀下,形成了怪石嶙峋,相互峥嵘的参差不齐的许多小石峰。

巴楞山(4080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在构造上既受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又受后期河西系构造体系的影响,在两种构造体系正向迭加时,隆起造成。

冰川地貌

太子山保存完好的冰斗计有29个。多数冰斗位于北坡,朝向正北或近正北,个别朝西或朝东。母太子山、猪嘴山一带的冰斗后壁高度可 达400 -500m,其以东山地中冰斗后壁高度则为200~300m。可分为单一冰斗和复合冰斗两 大类,个别冰斗内还有小的寄生冰斗。母太子山、猪嘴山及其以东的诸山中,冰斗底部高度在3800m左右;白里阳洼契卡以东的山脉中,冰斗底部高度在3600m左右。冰斗后壁上普遍发育现代倒石堆,许多冰斗内还有现代石冰川活动。冰质物分布在 海拔3100~3300 m以上的 高度,与达里加山末次冰期终碛垄高度相近。

石质中高山地

太子山,是由变质岩组成的断块中高山,山峰陡峻,峡谷深邃,呈“V”形,无黄土覆盖,相对高差在2500~4636米之间,4100米以上终年积雪。火成岩组成的剥蚀中山,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海拔300~500米,山陡,沟谷呈“V”形,纵坡多陡坡跌水,无黄土覆盖。

黄土低山丘陵

太子山之北,梁沟相间,连绵不断。海拔1900~2500米,面积6024.68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3.75%。岩层由白垩系、新第三系紫红色、红色砂岩、砂砾岩、泥岩及互层组成,上覆新老黄土,侵蚀强烈,沟谷相间,沟壁较陡、谷底狭窄。黄土覆盖深厚的梁顶沟头部分,黄土梁、峁、沟壑十分发育。沟谷呈树枝状,上宽下窄,基岩出露。在大的沟谷中,有三至四级台地分布。

高原地貌

太子山之南,处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甘南州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3000~4200米之间,总的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部倾斜,最高点为甘加达尔加山主峰,海拔4636米,最低点在夏(河)临(夏)交界处的土门关一带,海拔2200米。境内既有高山雪峰,又有河谷流川;既有高原湖泊,又有草原牧场。

气候

太子山北麓及其支脉的浅山地带,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湿润区。地势高,降水多,气温低,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最高处(太子山)海拔4368米,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4℃, >O℃的活动积温(2100℃,>10℃的活动积温120卜1800℃,生长季平均气温大于10℃,无霜期120天,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日照率为54%。春季解冻迟,往往因春雪影响不能适时下种;夏季降雨多,草荒严重;夏至期间多大暴雨,影响作物灌浆,造成青秕倒伏;秋后多阴雨连绵天气,有时成熟作物不能及时收割而发生芽烂;冰雹灾害几乎年年都有,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卜家庄乡松树、吊湾二村自1977年以来连续五年遭受雹灾,两年绝收。本区土壤肥沃,林草茂盛,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土种主要为大黑土、油黑土、石灰性黑土、黄麻土、麻红土、黑麻土、草甸黑土,灌丛黑土等。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2.87%,全磷0.082%,全氮0.187%,全钾2.1%,速效磷12ppm,速效钾181.1ppm,pH值7.9。由于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林地多属残次灌木林。浅山地区草场由于放牧过度而产草量下降。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蚕豆、青稞,秋杂、油菜等;还种植当归、党参等药材。在海拔2500米以上。山高地凉,大燕麦不黄”的山地,近年出现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之势。

太子山林场属高寒特湿林牧区。无耕地,无定居点。海拔2600米以上,最高的猪咀山海拔4304米。年均气温低于4℃,无霜期少于120天,农作物不能成熟。海拔2600-------3200米间为山地草甸棕壤和山地灌丛棕壤;阳坡为草地,阴坡为林地。海拔3200米以上为高山、亚高山地带,土壤属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乔、灌木及牧草生长矮小。本区林木采伐过度,林相残败,除松鸣岩有天然松林外,均为次生灌木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很低。近山草山放牧过度,草场退化,远山草场利用不充分。野生动物及药用植物资源受到破坏,珍贵资源数量减少。一些野生动物如鹿、麝、苏门羚、石羊、山溪鲵等,面临灭绝危险。本区蕴藏有较丰富的石灰石、大理石及铁、锑、铜等多种矿藏。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具有大陆性季节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裕,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大;降水较多,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全州除舟曲、迭部县部分地区没有严寒期外,其余地方长冬无夏,春秋短促。

气候属寒冷湿润类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因地形起

伏,山大沟深和大小不等的盆地,造成了气候复杂多变。气温的地理分布东

北高,西南低,生长期相差50天左右。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气温偏

高,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多,从南向北递减,南

北相差50%。日照时间长,光能丰富。热量不足,春秋相连,无夏季,严寒

期长达三个月,温度年季变化小,气温日差较大,蒸发量相对较小,湿润度

良好,无霜期短。植物生长期短,西南与东北生长期相差50天左右。全年北

部盛行偏北风,南部盛行偏西风,风力微弱。

光、热、水同期匹配尚好,由于降水四季分布不匀,变率大故天气多变,

常易造成干旱、冻害、洪涝、雪灾等自然灾害。

由于夏河县气候寒冷,四季划分按民间习惯,3~5月为春季,6~8月为

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水文

地表水

北坡发源的源流有:

广通河,发源于夏河县境东部太子山东端的凯卡,上游称新营河,在高家崖处注入洮河。设有三甲集水文站。流域面积1573平方公里,河长88.5公里,年径流量3.6 亿立方米。

河流有牙塘河、新营河、大、小南岔河、牛津河,均源于太子山区,积水面积14.6平方公里,平均总量3.623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2549立方米。

牙塘河,属三级支流,为境内河,发源于买家集乡太子山区之黑窑洞海眼。沿途有响水河、大道子河、大黑沟、腊烛沟、抬水沟等支流汇人。至头家集河沿村南有新营河汇人,再至县城南梁沈家河滩与大小南岔河汇为广通河。全程42公里,年均流量2.95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9303.12万立方米,比降7.4%,流域面积251.37平方公里。

太子山区的海眼喷泉(牙塘河源头),是太子山区稳定的水源。

多支坝沟,源出太子山西端阴坡,北流经太子山林区10公里注入大夏河,为临夏县境州内段第一个注入大夏河的支流河沟。

深沟,为和政县境牛津河支流。源出太子山北坡罗家集大坪。北流经九山、联合等村至中庄注入牛津河。铁沟为和政县最长沟谷,长15公里。源出太子山阴坡,北流经大庄、河沿、炭市等村至寺营注入广通河上游牙塘河。因沟内有铁矿并发现有古人炼铁、熔炉遗迹而得名,是过去和政县与甘南之间的通道。

三岔河,源于白石山北麓,由流川河、苏集河、胭脂河汇成。向北经吴家河、段家川,向东出境注入洮河。三河汇流造成康乐川道。境内流域面积763平方公里,流程1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18亿立方米,河道比降10%。

槐树关河,源出太子山阳坡夏河县境,由公、母太子山间石隙入境,北流28公里经铁寨、尹集注入大夏河。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890,落差660米,多年平均流量1.49立方米/秒。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913千瓦,可开发量1500千瓦。

牛津河,亦称牛脊河,源出和政县罗家集油郎沟,接纳三岔沟、范家沟、穆家河、马家河等汇成。北流经马家堡、黄泥湾等地至临夏市东郊注入大夏河。流域面积282.3平方公里,流长33公里,河道比降11 o//oo}流速1~2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4793万立方米/秒。雨季有洪灾。上游修有深沟水库。

南坡发源的河流有:

治木河,发源于夏河县境东部太子山东端格夏锐由北向南东流,在挑河525.0km处注入洮河。流域面积1333平方公里,河长79.3公里,年径流量 3.3亿立方米。

大夏河在夏河县麻当、曲奥两乡境内还有支流小河,发源并流经太子山西北端。

冶海,位于临潭县冶力关镇以北 湖面海拔 2610m 面积1. 2km2。根据2010 年实测结果,最大水深 10.0m 左右。据当地人介绍, 2007 年冶海水位达到近几年最高,比现在水位约高出 6.0 ~7.Om。据观察,冶海岸边岩壁上水位痕迹线,年内水位最高时一般比平时高出约1. 0m。民间传说明代开国大将常玉春西征时曾在此湖饮马,故又名“常爷池”。冶海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淡水湖,右边是白石山,左边是桦树崖。湖水由石门河补给,渗漏重现后注入冶木河。关于冶海的成因,首先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隆升和流水的强烈下切形成了深切的河谷,后由于地震作用引起的山体滑坡堵塞石门河而形成滑坡堪塞湖。堪塞湖出水的地方叫石门槛,就是当时滑落的山体堆积成坝体。清乾隆年间(1736 1795 年)临潭举人赵廷璋题诗《咏常爷池》:“天池池水与天连,汇尽群山万道泉。蓬莱仙岛咫尺近,秦王何须遣楼船。”清咸丰年间( 1851-1861 年)临潭新城人陈钟秀题诗《冶海冰图》:“茫茫冶海水平堤,万状冰图入眼迷。知是龙宫多妙手,故教呈出待人题。”这些都表明冶海的形成历史比较久远,且冬季结冰。有学者认为,《魏书》记载该地为水池县,因而推测早在 1500 年前,冶海就已经存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五月二十八是冶海的传统神会 在冶海举行祭祀常爷、唱花儿、赛马等活动。藏语称冶海为“阿玛珠措”意即“龙宫仙女”。由于受到“龙宫仙女”的恩惠,藏族人奉为神湖

植被

太子山区,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1.高山寒漠:分布在海拔4100米以上的山区。。建群种主要有冷生壳状地衣、苔鲜、垫状点地梅、垫状紫云英、高山毛莨、园穗蓼、苔草、雪莲等.复盖度不足10%。

2.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3650——4100米的高山地带,主要建群有蒿草、苔草、风毛菊、冰草,沙草科、甘青乌头壳状地衣、苔鲜等.复盖度缓坡达70%以上,是良好的牧场。

3.亚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在海拔3200——3650米的中山地带,以湿中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但阴坡散生着灌木植群落,主要有高山柳、小叶杜鹃、金银腊梅、鲜卑花小檗、野百合、绣线菊、鼠曲、画眉草、兰花葱、多叶飞莲、山细辛、野当归、鸦砻黄报春、卵叶韭及沙草植物,复盖度70%。

4.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2600——3200米的中低山地带,主要树种有云杉、青岗,混有冷杉、红桦、白桦、栎等。灌木有箭竹、金背杜鹃、忍冬、柳、枸子、蔷薇等。.阴坡草甸植被有苔草、蓼类、蕨类,菊类,百合科、禾本科、豆科、苔鲜i‘地衣等。阳坡是灌丛草甸植被,主要有桦、山柳、金背杜鹃、小檗、,沙棘、’枸子、小叶杜鹃、蔷薇等。复盖度阳坡为70%,阴坡为90%。

5.阔叶草灌丛分布在海拔2300——2600米的浅山和山麓地带,原来残存的华山松,油松已基本无存,现在主要生长有白桦,山杨、辽东栎。榛子,柳、葱木、忍冬、小檗、箭竹、蔷薇、毛莨科,甘肃贝母,百合科及蕨类,车前、扁蓄,萎陵菜,酸膜、天南星、棘豆、米VI袋等。复盖度80一90%。

土壤

区内太子山、达里加山平均海拔4000m以上,南坡紧接高原面,相对高差小,带谱简单。北坡处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相对高差较大,一般在1000m以上。大夏河贯穿其间,切割强烈。年平均气温2. 8℃~6.9℃,,大于等于10℃积温2000℃~3100℃,年降水量400~480mm。气候属寒温半湿润类型,基带土壤是淡栗钙士,垂直带谱结构为淡栗钙土~栗钙土~黑钙土~黑土~灰褐土~淋溶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士。

社会经济

行政管辖

太子山区,原以山脊线分属各地管理。1957年,成立国营莲花山、药水、新营、刁祁4个森林经营所,管护经营积石山至莲花山的天然林区。1963年均改为经营林场,增设紫沟试验林场。1965年甘肃省批准设立临夏州太子山林业总场,管辖上述5个森林经营林场。之后,总场又增设东湾、大河家林场和槐山子苗圃。

2001年12月28日省政府第144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临夏州所属的太子山林业总场收归省属,所有 权归甘肃省,更名为“太子山天然林保护区”。

畜牧业

太子山区曾一度是羌、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的游牧之地。又是中原王朝的军马供给之所。

1936年,马步芳以马元海为河州民团总指挥,调临夏民团把守太子山各关口山隘堵截红军。至明、清两代太子山一带居住的以畜牧为业的番族人数不少,这些藏族同胞为本区这一时期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清代末至民国期间,随着农业区的推进及草原退化,畜牧业日趋衰落。

1965年沿积石山、太子山麓,建立10余处牦牛场,牦牛由1958年的400多头,至1985年发展到6000头左右。

交通孔道

关隘

土门关藏语称“火尔藏香告”。位于我县瞌奥乡北侧10公里处,距

县城拉卜楞75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02。56 7,北纬35。25 7,地处海拔高度约为

2160米。土门关是由四JII、青海经甘南藏区通往兰州的主要隘口,历史上依

此为“关内”、“关外”、“内地、草地”、“藏区、汉区”的主要关界。土门关

以南为夏河界,境内群山峻立,峡谷纵横,丛林茂密,草地坡缓滩大,水草

丰茂,以北是临夏州的主要粮产基地之一。兰郎公路穿越关口。

据《河州志》记载,土门关规模为二十四关之首,此处山高险峻,西北

侧有大力加山峰余脉五山,东南隔大夏河与太子山相望,两侧高山耸立,关

墙跨大夏河横卧于两山之间,形成屏障。古时为重要军事要塞,历来乃兵家

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据史料记载土门关修建于明洪武年间,由西

北向东南走向两山之间夯筑土墙,长约二华里,宽六米,高九米余,十分坚

固。关门就设在靠西山根处(距今兰郎公路约30米)关门南北坡是“人’’字

形。大约在25。~30。之间。

据史料记载,土门关曾建有关门、城楼。城楼为二层,雕梁画柱,雄伟

奇观,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土门关被辟为藏、汉、蒙茶马互市的场

所。关门早开晚闭,商旅人等出入关口“关上有驻军巡查,私茶出境,拿官

治罪",关门与城楼直到1949年以后,才被拆除。关墙外有护城壕,宽丈余,

深八九尺,解放初期尚隐约可见。土门关“关墙以东到西(即从大夏河岸边

到五山山腰)共长567.6米,全系黄土筑成。而残存的关墙全长只有410.6米,

由三段组成,上段长132米,这一段在关门以西,也是最完好的一段。正门

处残墙高10.5米,墙基残宽16.6米,残顶宽5.2米,墙基宽度与墙顶宽度

从关门开始,越向上延伸越窄。中段长167.6米,残墙高6.7米,墙基残宽

2.6米,残顶宽1.7米。下段(沿河段)长11米,基残宽12米,顶残宽1米。

被毁去的关墙全长157米,其中一部分为兰郎公路所占,一部分为水渠所占、

一部分被群众取土所毁。(见《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第267页)。土门

关如今虽关墙颓塌,城楼失存,但残存的关墙沿山脊蜿蜒盘旋齐上,依然呈

现出当年的雄关英姿。特别是土门关以北的科托山梁、杨家沟沿等处的烽堠

遗址,更为古老的关口增添雄风。

.石嘴关当地人称“小关”或“石门槛",位于土门关东侧的大夏河沿

边,西与土门关隔河相望。石嘴关东侧为太子山余脉曹岭,陡峭难攀;关西

大夏河,水急浪高;关南为夏河县曲奥乡地,有小路循河而上直通藏区;关

北大夏河上有“龙王桥”,西连土门关。

据《河州志》记载,石嘴关曾筑有土城墙,设有暗门,立有界碑,但今

皆已被毁,遗痕无存。

槐树关在明代时,汉番交界的二十四关中,其地理位置之险要莫过

于槐树关,它地处太子山(亦名白石山、露骨山、大雪山、太峙山)腰地,距

临夏县铁寨乡大草滩村北二华里外,是通过太子山的一座隘口。它北距临夏

县双城堡约三十华里,距临夏市约七十五华里,南距夏河县卡加道乡土房大

庄约五十华里,槐树关的藏语名称叫“恰干木香告",关南有海拔高达4332米

的母太子峰和4162米的公太子峰。地理坐标东经103~4,北纬35。227。这里

两峰相峙,嵯岈巍峨,雄险奇绝,军事上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槐树关地形南高北低,一泓清溪沿两山形成的峡谷汹涌北去,在双城

堡附近汇入大夏河,当地人称“槐树关河"。槐树关就依山傍河,夯筑土城墙

长约百米,高丈许,巍然立于这座峡口(现关墙仍在,关口无存)。两山雄奇,

一关险踞,称得上森严壁垒。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和1945年,在槐树关口左侧

的天然岩壁上,曾两次镌立界石:“汉番交界处”碑文和“夏河临夏两县交界

处”碑文,现均遭人为破坏殆尽。

一条通衢石道,循着两山形成的峡谷,伴着淙淙流水,穿越关隘,北起

河州,南抵洮州。据《河州志》记载:“由河州入槐树关,经白石山土房(今

卡加道土房),为赴洮州间道"。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闯王李自成

率领起义军自四川入洮西番地,继从槐树关出兵河州,与明将洪承畴部大战

西川,不胜,退入景古城(今康乐境内),后转战于陇南等地。清光绪二十一

年六月,河州镇兵汤彦和与回部起义军交战于双城,战败,汤彦和只带数十

骑兵渡过大夏河,自槐树关逃往岷州。1928年10月24日,马仲英、马廷贤748 第六编军 事

围攻临夏失利,率部七万人,由临夏入槐树关,经佐盖多玛、卓尼完冒斜藏

地区,攻陷临谭、卓尼,并向岷县方向进发。

槐树关由于处于临夏、和政、卓尼、夏河两州四县山区的交界处,因此

它不但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也为当地山区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条通道。

槐树关,位于今铁寨乡新发村西南4.5公里处,谷长约10公里,公路由双城通至关口,汽车可通太子山下,人畜小道可经太子山盘坡亚口通往甘南土房,关门两侧高地各设一堡卡,关墙依山势黄土夯筑而成,墙形可辨,现墙高约2米,宽约6米。

牙塘关,明洪武时设关,清初,改宁河关为牙塘关。位于太子山广通河上游西支牙塘河河谷。

新营关,明洪武时沙马关,清初,改沙马关新营关。位于太子山广通河上游东支新营河谷。

道路

从甘南州穿越太子山,到临夏州,一般经牙塘关或槐树关。分布有古代驮运路线,后逐步建成低等级公路。

临夏一临潭旧城从临夏南川越南阳坡到和政.后沿当依河而上,越卓尼围子山到多麻寺,再经北山、申藏到旧城。亦可从临夏南川溯牛津河而上经黄泥湾、马家集,越半草岭、牙塘关,太子山、当红草原、卡加围子,恰盖寺、申藏抵旧城。

临夏一合作线:经槐树关、盘坡垭口.越边墙至土房、上卡加抵合作。以远经加尕滩、麦西沟、兰甸沟过洮河入拉仁关,经岗岔至松潘。

康乐一旧城线:从康乐的胭脂河而上,越白石山沿水磨川河到卓尼康多利加沟,经北山到旧城。

战事

明崇祯十一年(1630),闯王李白成义军经公母太子山之问有盘坡垭口进入河州。

崇祯十六年(1643年)闯王义军自洮、岷逾太子山入河州,总制洪承畴遣曹变蛟尾追,义军由老鸦峡突击,官军晨到,义军夕至,战于西JlI,追至景古城,义军以17骑趁黑雾突围。

清同治二年(1863年),河州人马永琳、马永瑞,西乡人马占螯、马海宴,东乡人马悟真,宁河三十里铺人闵殿臣等相继率众反清,推马占螯为首领。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攻克河州城及宁河城,攻破黄松沟、松鸣岩等处民寨。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循化发生教争,遂之激起以韩奴力为首的撒拉族人民举旗抗清。河州马永琳鼓动闵殿臣之孙闵福英于第二年五月举旗反清,遂与狄道马维翰部于闰五月间合攻狄道,不克,攻宁河城又不克。遂分兵攻克大鼓台、松鸣岩、雪麻槽、锅底山、石桥、鹿沟等处民寨,进围宁河城。

1936年,马步芳以马元海为河州民团总指挥,调临夏民团把守太子山各关口山隘堵截红军。

1949年8月24日,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一八五师从康乐向临夏进军,途径和政松鸣岩时,发现国民党九十一军六九一团j工兵二十七团及宪兵营等残部藏匿林中,随即命令五五五团围歼,俘敌700余人。人民解放军无一伤亡。

旅游开发

太子山区降水比较丰富。多为固体降水,山峰经年白雪皑皑,故有够河州八景一之的“露骨积雪“之称。《河州志》中王兹在泳《雪山》诗中写到“寒雪经年积翠微,群峰高并自云齐,光连西北岜答远,势接东南泰华底”。王全臣的《夏日望雪山》中有:”城头百里纵遐睇,露骨临空晚照述,积雪如银钵大冶,列峰似戟插丹梯。”特殊的地貌,形成了许多旅游资源。

松鸣岩凤景区,位于和政县松鸣镇,松鸣岩景区资源特色突出,人文底蕴深厚,是以奇山、曲水、幽谷、古松、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葱、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和政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最区内有乔木 200 余种,野 生花木 17 种,野生药材 205 种,野生果品类数十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使景区四 季变化鲜明,景观丰富多彩,形成“绿色植物王国”。景区内野生动物有鸟类 30余种、兽类数十种,其中易被旅游者观赏到且没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有兰 马鸡、环颈雄、斑尾楝鸡等。松l呜岩又是第十八世藏传佛教活佛肋巴佛坐床剃 度,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方。是河温花儿的传承基地和陕、甘、宁、青、新等省区著名的“花儿”主 会场。每年“四月八” (农历四月二十八前后)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善男信女聚集 松鸣岩,纪念传说中留给人间优美歌声的仙女;游山唱“花儿” ;举行佛教“龙 华”盛会祈求福祉。自1986 年开发。岩2004 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松鸣岩举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命名仪式。 2005 年,成功举办中国西北花儿(民歌)歌手大奖赛。

铁沟风景区,位于县城南20公里的太子山区,呈峡谷状,纵深15公里。和铁公路通向峡内,交通便利。峡口有炉子滩炼铁遗址。峡内群峰错落,突兀挺拔,形态各异,形成一山一景、景景相连的山水长卷;山间林木丛生,植被繁茂,鸟雀和鸣,飞禽走兽随处可见;河水清澈甘甜,空气清新温润,气候凉爽宜人。和合公路从铁沟风景区穿境而过,直达甘南,即将成为贯穿县南北的集交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大通道,使县内风景名胜与甘南草原、四川九寨沟连为一体,开辟出一 条新旅游热线。

柳梅滩、大湾滩风景区位于县南太子山脚下,距县城25公里。 2004年建成的南阳渠工程牙塘河水库,位于相II梅担任景区,库区面积1400亩。景区内险峰峙围,形成高峡平湖之景,湖面水清如黛,碧波荡漾,群峰倒映其中,犹如千帆竞发;蓝天、白云、雪峰、松柏、湖水交相辉映。大湾滩景区险峰刺天,“海浪”泉涌,香水河揣急,大规繁多,滩景美不胜数。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游·人逐年增多。

寺沟,寺沟是狮子峰和象山之间的峡谷,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葱花岭下。在峡谷中建有佛寺,故寺沟又称小普陀山。峡谷内还有瀑布、油缸池、摸子洞等景点。瀑布跌三级断崖而下,水声如雷,雾气弥漫。清代进士邓隆曾到此赋诗一首:。瀑布落天吼怒雷,青山绿树绝尘埃;松风说尽长生法,疑是天龙灌顶来。”瀑布落入谷底形成水池,叫“油缸池”,宽约四五米,水从另一头泻人峡谷。据传,昔日池水盈峡,古人穿峡设舟以渡。在狮子峰峭壁下有一岩洞,因人们在洞内。拜菩萨求子”而称摸子洞。寺沟原有大殿、八海殿、百子宫、独岗、山门、牌坊、山神庙等建筑,清咸丰以后毁于战火。1982年以来,大殿、百子宫、牌坊等在原址重建。

生态保护

于1957年建临夏州太子山总场;1991年更名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2001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决定将太子山林区移交省林业厅直属管理,2002年7月,省政府颁发了林权证;2003年9月,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成立;2005年12月,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由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14个部门科室,下辖紫沟、东湾、药水、松鸣岩、新营、甲滩、关滩和槐山子8个保护站(圃),7站1圃设立了42个保护段(点)。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稀有性显著,据考察,共有维管植物838种,其中稀有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七、红花绿绒蒿、星叶草等51种;脊椎动物208种,包括雪豹、林麝、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鸟类130种,包括胡兀鹫、苍鹰、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有两栖爬行动物8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3种;有鱼类10种;昆虫682种;有大型真菌61种。物种总数1789种,占甘肃省物种总数3560的50.25%。由于境内群峰林立,溪流奔涌,地貌奇特,林海雪原,形成了二郎庙、麻山峡、后东湾、扎子河、药水峡、松鸣岩、铁沟、大湾滩、三岔沟、槐树关、关滩等10多处风光各异的森林风景区,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

积石山太子山(临夏太子山)(3)

积石山太子山(临夏太子山)(4)

积石山太子山(临夏太子山)(5)

积石山太子山(临夏太子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