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企业史,往往也是国家在某个时代的缩写。

华为、中兴、阿里迅猛生长于东方这片土地上,是时代孕育出的巨子,它们的故事已被无数人述说。其实,时针再往前拨一点,伴随新中国一同走过来的不少企业,幕后故事更能投射国家和时代激荡沉浮的背景。

70年来,从百废待兴到百花齐放,中国企业从弱到强,从跟随到超越,从供给民生到经纬全球,它们经历了怎样的迭代?在贫弱时期,它们如何自力更生?在强国时代,它们又为国家注入了怎样的动力?在它们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特质?借助支持中国航天起步的长城润滑油的成长历程,或许我们可以管窥一二。

萌芽:在封锁中“破局”生长

建国之初,中国积贫积弱。

1949年,中国经济甚至不及印度:全国钢产量滑落至16万吨,仅够建造一座鸟巢,还不够全国每户人家造一把锄头;人均铁路长度不足5厘米,还没一根香烟长。

“内忧之余还有外患”,大国的技术封锁更是沉重一击。

50年代,中国曾引入苏联的156个项目和相关技术,虽然涉及到了工业体系的方方面面,但大都是基础重工业和急需项目,除部分军事装备外大多数引进的物项在技术上并不先进,仅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当时,由于没有国外任何生产全氟碳油的技术资料,老一辈科学家侯祥麟院士亲自指挥石科院科研组,从研究化学方程式开始,直至研发出产品,这中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

当时没有空调,为了保证清洁度,在调脂净化室里工作时,工人们会主动在操作时把通风停了,热急了,就在屋里放上一盆水,在边上待两分钟。每次工作结束时,把鞋子脱下来都能倒出汗水。在高温环境里,含有毒性的油气会蒸发,让人呼吸困难……

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厂还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首批生产任务,保障了我国核工业、航天工业的顺利发展。

而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3年后在一无技术、二无经验的条件下,土法上马,通过测绘试制垃圾堆里的废旧进口车零件,逐步摸索,手工“攒”出新中国首批解放CA10型卡车。

中铝新材料用润滑油吗(比起阿里华为长城润滑油)(1)

还有鞍钢生产的无缝钢管,这个产品其实早在19世纪中叶就出现,但时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无缝钢管自产量为零。于是,我们决定自造无缝钢管。曾经日本人统治工厂时,工人们怀着抵抗情绪,常把配件器材偷偷扔到水坑里,后来,鞍钢工人们硬是“捡垃圾”式地捡回了上万个零备件。1953年10月,鞍钢在困境中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

变局:改革开放后,企业迎来“野蛮”生长

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为新国策。自此,神州大地开始发生巨变,南海边的深圳从小渔村的角色蜕变出来,进而成长为今天的世界级大都市。

中铝新材料用润滑油吗(比起阿里华为长城润滑油)(2)

有此巨变,离不开经济发展中的主角——企业。改革开放后,一批“野蛮”生长的企业迅猛成长,并且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草莽英雄”。

新希望的刘永好,1982年投身农业领域,1987年研制出第一款国产乳猪饲料。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东生,创下了制造我国第一台按键免提电话、第一代大屏幕彩电等多个第一。

吉利、长城等一大批以地方修配厂、小型车厂为基础的企业,开始成长为民营汽车制造厂商。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当初只是个小型车厂的吉利,如今却可以收购沃尔沃车企。后来,百度、腾讯、阿里等一拨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并且快速傲立于东方这片土地上。

中铝新材料用润滑油吗(比起阿里华为长城润滑油)(3)

在巨变中,除了这些草创企业的由无到有、由小变大,还有国企的大转型和大变局。

改革开放,原621厂(即长城润滑油),在服务中国航天事业同时,也开始对国际、国内民用车市场配套润滑油消费环境展开调研,一改过去用“大桶油”供应汽车市场的粗放经营模式。于是,长城润滑油从国外引进了一整套生产包装的设备,1981年,第一款高档小包装润滑油诞生,让中国汽车市场用上了自己品牌的高端润滑油。

2001年,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中国企业迎来国际市场的拓展,同时更迎来挑战。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长城润滑油开始推出全新包装的车用润滑油,并制作广告片推介自己,由此逐步打开国际市场。2017年,长城润滑油与奔驰签署合同,为奔驰印度、印尼市场提供配套服务。这是进入奔驰全球供应商名录中的第一家中国润滑油企业,标志着国产润滑油彻底得到世界顶级汽车产业的认可。

中铝新材料用润滑油吗(比起阿里华为长城润滑油)(4)

时至今日,长城润滑油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润滑油企业,占据国内整车装填及售后拥有市场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改革开放40年,弹指一挥间。可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完成了由弱小到强大的蜕变,中国的企业也完成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国内到拓展至全世界的成长。

助力:迈向强国时代,有它们在支撑

如今中国正迈向强国时代。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强国愿景的背后,有无数企业在助力前行。

在“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下,“复兴号”、C919、歼-20、国产航母等一系列“大国重器”,不断刷新着中国制造的高度,引领中国阔步迈向“制造强国”。

而这些钢铁巨龙的正常稳定运行,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软组织——润滑油。

陆地高铁上,2013年,我国开始推动高铁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当时测试的只有2个台架,其中1台被拨出供长城润滑油进行“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台架测试,这就是“复兴号”的前身。最终,长城润滑油成功通过所有测试,不仅打破了西方企业在高铁润滑油领域的技术垄断,还大幅度拉平了高铁润滑油的价格。

中铝新材料用润滑油吗(比起阿里华为长城润滑油)(5)

2019年春,中远海运星座快航“狮子座”集装箱船缓缓驶离新加坡港,继续自己的丝路航程。就在航行前一天,长城润滑油团队仅用了20个小时,就为这艘最大载重近20万吨的巨轮完成了180吨长城润滑油的加注工作。

这一幕,成为长城润滑油全球供应能力的缩影,在马六甲、在南非、在地中海,在走向世界十余年后,长城润滑油实现了对全球海运战略要点的全方位触达。

航天里,长城润滑油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掌握航天润滑科技的公司之一。如今神州载人飞船、嫦娥月球探测器、长征火箭,以及中国航天工业的众多关键项目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中铝新材料用润滑油吗(比起阿里华为长城润滑油)(6)

正因为上述种种,长城润滑油也才被称为大国重器的中国血液,是大国崛起幕后的隐形英雄。

出了润滑油,这样的“隐形英雄”还有中铝西南铝。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为C919提供配套合格铝材的供应商,依靠自主创新,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C919提供了30个规格、600余件铝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机翼、起落架等部位,是飞机的关键结构件。

可以说,正是拥有长城润滑油、中铝西南铝这样的企业,才让中国迈向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的步伐走得坚实又稳定。

总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安稳;而国家的强大,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助力。与此同时,还有一点颇令人动容,诸如长城润滑油、鞍钢、一汽,以及西南铝之类,其成长的辛酸少有公开讲述。即便它们今天已经十分强大,但依旧甘于隐身幕后,甘于做支持中国制造业不断打破瓶颈、刷新记录的隐形力量。

所谓润物细无声,暗藏功与名。在70周年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理当再讲述一次它们的故事,并向它们致以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