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静夜思》短短20个字,又明白如话,就连几岁的儿童也能背诵,却留下诸多待解之谜。本人愿意在解读全诗的同时有所涉及。
一、原文
李白的《静夜思》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多个版本。这里采用明代的版本,原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解词
《静夜思》这首诗明白如话,没有生僻的词藻,但是有几个认知点需要进行简要解释。
1.静夜思:这首诗在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能找到,放在了《新乐府诗》中。
2.床:“床”现有多种解释,主要是一些人揣测诗人睡卧在室内的床上看不到明月,于是认为这里的“床”,应该是井栏、井架、胡床(一种轻便折叠的坐具),还有人认为是通假字,通“窗”。在这里,笔者采用“床”字的本义,即“供人睡卧的家具”。
诗人睡卧在室内的床上到底能不能看见月亮或者月光呢?回答是肯定的。三国魏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在他的《咏怀》诗中有“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的诗句,可见月光通过窗户透射到室内的床前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白在《静夜思》中没有说他是睡在床上写诗的。睡在床上连笔墨纸砚也没法操作,怎么写诗呢?写诗的过程是一个辗转的过程,同时还伴随着操作笔墨纸砚的过程,因此,“床”与“明月”只是诗中的床和明月,具有意象的特征。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床和明月的存在呢?这是很难说清的。我们作为读者,只是一个艺术欣赏者,如果像考证历史事实那样非要说出个一二不可,那就错了。
3.疑:好像,似乎。一个“疑”字带出了“地上霜”,使读者能够立即意识到这轮明月其实就是秋月,给人以朦胧的意境,令人遐想。
4.举头:“举头”与“低头”形成了对应的关系,也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辗转反侧的两个典型动作。“举头”看到的是天空,“低头”看到的是大地,而看到天、看到地的人无疑是一个充满抱负的游子,即李白本人。宋代的一个版本采用了“抬头”,就失去了一生追求“济苍生”“安社稷”的李白原有的形象意义了。
5.明月: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的“明”是动词,与“月光”组合,可以理解为“照射”,也就是月光照射到了床前。第三句“举头望明月”的“明”是形容词,有“明亮”的意思,与“月”组合成“明月”,即明亮的月亮、洁白的月亮。
在古代文学中,明月是令人遐思、怀人的意象,如苏轼看到明月便想起了好兄弟子由,于是给我们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名句。
6.思乡:思乡也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常用意象,常有功不成名不就怎么再见“江东父老”的思考,常有“叶落归根”的意念。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包含着这样的人生思考。因此,这里的“思乡”并不一定是李白真的想家了,语义的重心是慨叹人生追求的失落感甚至悲凉。
三、译文
明亮的月光映射到了床前,
好像地上洒了一层白色的霜。
辗转之际看到了高悬天空的那轮明月,
回转身来便思绪联翩,思念起了远方的家乡。
四、创作分析
1.明白如话。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间性,采用大白话。这首《静夜思》虽然创作于唐代,但是直到今天读起来仍是朗朗上口,也没有一处难懂的词句和拗口的转折。
2.自然天成。全诗由一个“床”字引发,通过举头、低头等自然而然的简单动作,就把明月、秋霜、故乡等事物联系起来了。全诗没有什么特殊的事物,也没有粉饰、夸张、渲染,仅仅是简洁的白描,就使人在阅读的时候,眼前自然而然地呈现了一幅美丽、空灵、令人遐思的秋夜图。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3.以明写暗。这里的“明月”是光亮的,但只有一轮;“故乡”是亲切、温暖的,却很遥远;“地上霜”是洁白、干净的,却又在暗示时光流逝、前途艰难未卜的昏暗。
《静夜诗》其实是洒脱的李白在抒发多年漂泊,一事无成的孤独、失落、悲凉。多年来,李白游走在山水之间,交往于朋友之中,上下于庙堂之际,饮酒、赋诗、漂泊,尽管拥有“酒仙”“诗仙”“青莲居士”等雅号,然而,谁又能理解李白饮酒、赋诗、漂泊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李白不止一次地表明“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可又何曾有过正儿八经的施展机会呢?因此,李白的《静夜思》是用明亮、温暖的白纱包裹了孤独、失落、悲凉的实际感受,但是同时,明亮、温暖的外表,又使人能够感受到他并非完全悲观失望,而是对美好的未来仍然抱有满腹的期待。
五、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701年(长安元年),卒于762年(宝应元年),历经安史之乱,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齐名,有诗仙之誉。其与李唐诸王同宗,祖籍甘肃天水,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也有人认为出生于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绵阳。
李白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黄老思想对他的人格和创作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为他创造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奠定了文化基础,特别是七绝和歌行体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主要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其中《静夜思》一般认为是726年,李白26岁客居扬州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