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的世俗,是温吞的。

崖上古村,遍地布满市井、长巷。

花溪水街,石磨流水,古建的屋檐下,悬着灯彩。

灯的明暗,美宿里人的美梦愁梦,让人很神往,娴静娇美,楚楚动人的古代少女。

绣娘,晒秋大妈,古徵州人细小谦恭的足迹,几百年了——多少历史都成凝结的陈迹。在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好像走回了农业社会,我们对人是风平浪静的追求,是风调雨顺的追求。

当你决定要做一个篁岭人。那你就是要做一个在美学生活里的人,做一个在文学生活里的人。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1)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2)

缓过神来,篁岭的大永远是那么大,但它的艺术世界日益恢弘,所见是“古徽州的人”所开凿的精神世界和美学生活。

“知道这是篁岭哪颗仙树?”盛夏,乡村奇妙夜,让人多了山精木魅的想象。

绚丽灯光秀,柔柔的水、莲梦花开、竹林秘境,流光森林里,一颗古树对你讲述古老秘密的夜景。婺源篁岭夜游,比上海的迪斯尼之夜,更能引起游客思古的情韵。比秦淮河的夜游船,缺了水的柔腻,但更悦人目。

这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精灵式的活法。

夏夜的水塘,倒映着人影憧憧,红鲤穿梭来往,不似白天热蓬蓬的润泽的绿,呈一种冷绿。狭窄的旧街道与繁密的铺面中,色那样柔活,浮泛的幻想加贴切的观察,故游客在这久了,总盼望自己是天生的美学家、聪慧的学者。

这时,担水巷里,一个农民模样的老汉,肩膀挑起重重两桶水,裤脚边儿湿透了。他打破了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农民的努力,安分守己,忍得住生活,看得重友情,诠释了美,让人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让我的灵魂如撞钟轰轰回响许久。

盛夏的篁岭,就像八个、九个、十个遥远的童话。小巷间,仙人众神,小人物小动物,让我们置身其中这样细细享受了精致和美丽,褪去身心的臃肿。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3)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4)

入夜,走过各式各样的小巷。有的隐幽,有的明丽,有的壮阔,有的精细。浪漫夜景里,用作降温和营造氛围的冰一样的水气如白纱笼着篁岭夜的色彩。有一点故作幽深、拒人千里的自然天成。一群年轻人从犁尖巷走下来,一脸陶醉地生无可恋地晃啊晃,小伙子们夜晚出来录制暑假生活视频,好像这一刻这世界跟自己无关,他的世界里只有篁岭。

过了晚上九点,大人带着孩子走累了,孩子进咖啡馆和甜品店里点单,大人坐在街巷中乘凉,望着水塘的水轻轻流。自然的山美水美给予一家人对美,对艺术的很多追求。梦幻篁岭奇妙夜,就像是有一个精灵,陪你一起玩儿,陪孩子玩,也陪童心未泯的大人玩,去揭开生命和爱的谜语。再认真看徽派建筑一则则修身养性的家训。这是再生动不过的学习。很多学问是活着的。点点滴滴在街头。篁岭用并不高深的方式和他们产生共鸣。

篁岭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也迎回万里不忘根的婺源人。

浪迹天涯的人回来,第一站一定会来篁岭,在篁岭每栋古宅天井、厅前,淡雅的对联前自说自语,像是和一位故人没日没夜地唠叨。饮着查氏酒坊的酒;品评天街食府的豆腐包和荷包鲤鱼;吃着婺源小吃,既有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雅致,又有平民百姓的民俗风情。更多的是脸上充满了乐山乐水的乐观主义,人的辛勤劳动一定可以建设出一个繁荣的生活样貌。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5)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6)

很会做吃食的篁岭村民,做冰凉粉,荷包鲤鱼,粉蒸肉、苦槠豆腐、气糕、糯米子糕、清明果,天街食府把晒秋符号也利用锅巴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这样的美食,源自山野,源自古徽州,也源自心灵。

熠熠生辉的篁岭是粉红色的。

住在篁岭美宿的粉色主题双床房,粉色代表青春、温馨,提醒我们心情要像粉色一样美好。

篁岭是一本旅游教科书,大学里不少年轻学生,毕业论文都会写到它:

篁岭景区开创了“微派古建筑异地搬迁保护模式”,把散落在婺源乡间,面临腐烂倒塌的,但百姓无力维修的有价值的古建,搬迁在这里集中保护。早上很早起来,到村中去偶遇,一抬头,看到良好的古徽州人的家风。“五桂堂”月牙形的水池,知足不求全,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每每进进出出,都会受到前人智慧的熏陶。

走进老宅看精巧的砖雕门楼,雕花门窗,诠释的美术雕刻,生动舒展。婺源三雕是国家级非遗。篁岭乡村奇妙夜之婺源非遗板龙灯巡游,西冲福字花灯、甲路福伞、篁岭福字竹编,对这些无缘谋面的非遗大师,我充满了敬意。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7)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8)

篁岭的徽文化,把很多人印在骨子里的、自己也不能言说的乡愁美意,表达了出来、塑造了出来,把精神上的东西放到面上显现出来。这大概就是永恒,就是真正的不朽。

“五桂堂”是篁岭古村的根,原主人叫曹希例。篁岭古村的开村始祖,姓曹,至今村里大部分人是“曹”姓,“五桂堂”是曹姓家族的祖屋。“树和堂”是古村中的官厅,老宅大约建于清朝的嘉庆年间,是当官人家用来奠仪之用的,迎接达官贵人,接待朝廷礼仪等。“树和堂”的主人叫曹鸣远,崇祯十六年进士,官至知县。

我仰望他们,热爱他们,不期与古人并驾齐肩,更深地感受到,自己应该无限地爱谁呢?党,祖国,人民和世界。

土墙上绘有鲜红的五星红旗,或白墙表面剥去漆的颜色露出红砖构成国旗形象。晒盘里的鲜红辣椒,组成的国旗格外鲜艳。独特“晒秋”农俗,“晒”五星红旗,带给篁岭一个火红的时代。篁岭人的心是热腾腾的,村长村民,天街的商贩,美宿的接待人员,他们对游客的关怀、照顾,那些语言,统统从心窝里掏出来一样。

快活工作的年轻的砖瓦工、木匠、水电安装工,夏日的太阳将他们的肤色晒得黝黑,他们在山崖的村落上,为担水巷的新的民宿新的店铺的搭建砌上红砖,丢弃在脚边的废料、圆钉、水泥纸一大堆,旁边是挑东西的担子。头顶一轮闪耀的太阳,工作到暮色中出现了一盏盏、一片跳跃的光。他们觉得很自豪,自己也为保持古村文化,保护家乡味贡献了一份力。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9)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10)

遇到了一个篁岭美宿的服务员叶美花,正忙碌不歇地打扫房间。因暑假入住太火爆,一位来早了在等房间的女客人因为低血糖有些头晕了,问她有没有什么吃的?叶美花立即戴着草帽跑到服务台取回一盒方便面和几粒水果糖,绝不肯收客人钱,真正是服务的另一番境界。

一个女孩子开一家“村姑的天堂”——诗燕,白天要照顾店里的生意,在迎来送往中拂落眉梢的汗;晚上看书,到周围的铺子串门。名字里有“诗”,诗的光福、古朴、柔美,令她像位大家闺秀,不乏浪漫,善解人意。诗燕因为《三清媚》写作营和篁岭结缘,渐渐地,山崖上一幢幢古民居、一种种徽文化让她久久留下。天街上所有的店铺已经被各种特色、创意、土特产填满。像诗燕这样的年轻创业者和村民很多,现在的篁岭村内,只要你想,就一定有劳作、创业以及经营的机会。

夏天来,眼前的,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水中圆圆的阔叶,红的鲤鱼,橘色的路灯将小巷照亮,柔和的思绪在山村蔓延。

相思篁岭(半缘修道半缘君)(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