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家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美家风故事53)(1)

编者按:

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结合建党 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在市直机关积极打造“清风·家工程”,开展“清风传家”主题实践活动,并于2021年3月至6月举办了“我的家风故事”征文,从正心、养德、修身、明志、待人、处事等角度,推进好家风进机关,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讲纪律、守规矩、倡廉洁、重家风。

征文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党组织高度重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围绕“家风、家训、家教”创作撰写了 165 篇家风故事,经组织评审,确定“最美家风故事”65篇。为进一步深化征文活动效果,加强家风故事宣传,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我们将“最美家风故事”集结成册,以供学习交流。

传承优秀家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美家风故事53)(2)

传承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

市妇联 李阳双旭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传递与感染;家风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训戒与教诲;家风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清白与淡然。家风是灯塔亦是船帆,指引着方向也不断在前进;家风是戒尺也是爱抚,鞭策着行为也抚慰着心灵。家风是长辈的威与爱,家风是游子的情与根,家风是立世的基与石,家风是传承的神与魂。古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君子何以治国平天下,当以修身齐家为首任。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家教是我们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的是星星点点书信交流中教育子嗣为人做事的道理,如曾国藩与其子女的家书往来,有的是谆谆教诲的文章,如司马光撰写的传颂千古的《训俭示康》,这些家训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便成了家风。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的家教甚严,对子女要求“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四宜”,简洁明了,相得益彰。我国世代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传承至今,为人称道,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是我们精神的食粮,为我们指明方向。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在生我养育我的这片土地上,父辈经历过太多的艰苦日子,但我的父亲母亲把往日的磨难化为了一种精神,将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踏实认真的做事风格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传承给了我这一代,父母总说积极的生活态度很重要,他们看问题经常看好的一面,很少去抱怨,在一起有二十多年了,还会给对方制造小惊喜,让生活充满仪式感。父母刚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当时家里需要用钱,妈妈每天下班去摆地摊补贴家用,慢慢的攒下第一笔存款。我有时遇到挫折会跟妈妈发牢骚,感觉自己总是做的不够好,妈妈说只要你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不需要你每一次都做到最好,这样的你每一天都是在前进,会越来越好的。记忆中父母总是会给我传递正能量,为我打气,让我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积极的面对,耐心的寻找解决方案。

“踏实认真”是父母传承给我的第二条家训,父母出生在普通家庭,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心仪的学校,收获了满意的工作。父母总说,人啊,做什么事情就怕认真,认真起来想做不好都难,爸爸是单位里的管线操作员,因为技术过硬,很多疑难问题都需要爸爸亲自解决,有时为了处理一处管线问题甚至会忘记吃饭,妈妈也因为工作细致经常被单位评为“模范”“标兵”,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是我身边的榜样。工作后的我也时时刻刻把踏实认真这四个字放在自己的心上,做任何事都不能有浮躁的心,上级安排的任务要快速认真的完成。

最后一点受父母言传身教的是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家始终坚守的习惯。父母教育我在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浪费粮食。离开房间要随手关掉灯、用水后关紧水龙头,节约水资源等等。这些事情虽小,却让我受益良多。

家风陪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我找准人生的奋斗方向。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工作、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有章可照,能够坚守内心。

家风像一棵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荫佑子孙、传承世代。家风像一条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滋润沃土、孕育生命。

每个家庭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千万个家庭就会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提升社会道德的合力,家庭走出一小步,社会迈出一大步,中国踏上新高度,这正是家风最具现实意义的体现。

家风淳则世风清,世风清则国风明,国风明则国家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从每个家庭做起,传承良好的家风,争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弘扬中华美德,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异彩、结出硕果。

编辑:李 楠

制作:张静静

校对:李 娟、李 蕾

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承优秀家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美家风故事53)(3)

传承优秀家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美家风故事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