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谁的诗 清水出芙蓉淡墨见精神(1)

清华美院教授孙玉敏女士,为人慈眉善目、低调谦和、温文尔雅、娴静端庄,淡泊睿智。她成名很早,1981年创作的《天天向上》就奠定了她在中国工笔画的地位,1984年创作的《求》更是蜚声海内外画坛。这幅作品2004年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上,力压群芳,一举夺魁,并且被中国奥委会收藏,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美术界的荣耀。

工笔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战国,盛行于唐代。明朝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术传到中国,中西绘画相互借鉴,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更加准确,更加立体化。工笔画在中国一直传承下来,从没间断过,又不断创新发展,工笔画沿着融合文字、书法、哲学、诗兴语言的轨迹深入发展。工笔画随着材料的不断改进,技法日臻成熟,在唐代以传统勾勒、渲染、平面表达的装饰性美感就已经成熟。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和梦幻般的意境融入工笔画以后,工笔画又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我个人认为,中国工笔画大体以写人、记事、寄情三大类,如为人物造像就是写人;《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就是以记事为主,当然也有怡情;寄情之类的工笔画无论花、鸟、虫、鱼、兽还是人物造型的目的是寄情。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工笔画的意比西洋画丰富,但主体感即现在所说的3D感远不于西洋画逼真。这就是我们如何继承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作出全新视觉、境界、精神的工笔画是每个有责任的艺术家不断探索的问题。孙玉敏教授正是这方面成功的探索者,践行者。

孙玉敏教授的工笔画经历了不同阶段,最早的风格是写实而抒情,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天天向上》、《银色的世界》、《春蚕》、《早雾》等,以意趣和诗情抒发真情实感;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容不迫的笔法,着重描写人物精神的内美和特定情景的交融,而使人产生共鸣。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她开辟了人物画的新天地,题裁更加广泛,她既画个体肖像,又画群体肖像,既画身边的人物,事件,又画历史上英雄人物、事件。她摒弃了画像逼真与摄影逼真,求简、求变、求新。画法变性夸张,线条简法刚劲,突出造型特点和人物精神塑造。进入二十一世纪,孙玉敏教授风格又有所变化,写实与写意之间转换,以写意的手法写实,以写实表达写意。在品格境界上却有新的升华,看似写意,实为写实。单纯而含蓄,似是而非。尚内美,重意境,回味绵长。

当今中国艺术评论大家邵大箴等无不对孙玉敏教授的人品、艺品交口称赞。我认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性,独创性。正是她的鲜明个性,鲜明的特点,才有今天的成就。

夸张变型又不失度。她所描绘的人物,都是神似不完全形似,即使描绘宋庆龄这样伟大的人物,画面上也没有宋庆龄照片那么漂亮,不是让人感觉倾国倾城、闭花羞月、沉鱼落雁的美,而是描绘她胸怀天下、正义凌然、慈怀万众,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舍我其谁、淡泊淡定的精神世界。具像具形不容易,变型更不容易。工笔画不是漫画,也不是丰子恺的情趣画。要变成味道、变出情趣、变成精神,这才是孙玉敏教授艺术的精髓。

淡墨淡彩又不失丰富。浓墨重彩的工笔画是传统的,至今很多人都选择这样表现方法,说明是有生命力的。浓墨重彩运用得好,很容易产生视觉的冲击力,很容易被人接受。淡墨淡彩就很难表现,像小桥流水,轻歌曼舞,娓娓道来,轻轻的慢慢的。你要用眼、用脑去慢慢地玩味、品味,渐渐地升温、沸腾,从而长久地回味、哲思。

清水出芙蓉,淡墨见精神。罗丹说:“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艺术本身就是精神层面的,一般的艺术也能给人愉悦,也能陶冶性情。高雅的艺术陶冶人的精神,给人以启迪、思考。又是一种境界。

素墨细线和风绘,一点芬芳,处处清醇。诗香半盏花前醉,悄扣心门,留白留情。算是我对孙玉梅教授作品的概括。

程秉洲

2019.6.23

于半水书屋

清水出芙蓉谁的诗 清水出芙蓉淡墨见精神(2)

diy工笔手绘圆形宫扇真丝团扇 临摹绘画扇 亲子暖场活动填色扇子

猜你喜欢

清水出芙蓉谁的诗 清水出芙蓉淡墨见精神(3)

吉善工笔手绘国画DIY竹柄圆形真丝熟娟空白团扇子宫扇古装刺绣扇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