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在三国时期,这是一个谁都不敢贸然称帝的时期,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各路豪杰为了避免被天下人共诛之,即便掌握了废立真龙天子的权力,也不敢贸然自称真龙天子,都会自觉地玩起那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然而,在南阳,一个20岁出头的庶民竟然敢称自己为卧龙先生,给自己的住所起名为卧龙岗,不仅时刻以“龙”自居,还公然以“龙”的名号混迹于襄阳、荆州一带的上流社会结识名士。在一个官吏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赐庶民死罪的时代,这位小伙如此不怕死,难道就不值得去探究吗?

公元234年,历史上为此留下了一丁点或许谈得上是真相的蛛丝马迹。

这一年,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驾崩。这一年,三国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离世,那就是死于五丈原的诸葛亮。仔细考证汉献帝与诸葛亮的生卒日,会惊讶的发现,这两位历史上的大佬,竟然是同年生,同年死。这两个人的一生,在书上没有多少交集,但是如果考究一下历史会发现,汉献帝刘协和诸葛亮却是有颇多交集的,他们在很多的历史事件的节点上,曾同时出现过。

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这样的吗)(1)

刘协在还没有当上皇帝前,为避外戚之乱,随哥哥汉少帝从长安出逃前往洛阳,被董卓在半路拦截。此时,汉少帝表现得十分慌乱,而刘协却镇定自若,说话调理清晰有思有辨,颇有帝王气质。枭雄出生的董卓很是喜欢刘协的气魄,回长安后董卓就废了汉少帝立了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也就在此后出现了,被董卓夸奖聪颖过人的少年汉献帝,好不容易扳倒了董卓拥有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到了青年时期却策划出了毫无头脑的衣带诏事件妄图杀掉曹操,进而导致大量汉臣被杀,自己也失去了反抗的可能,扎扎实实地成为了一个傀儡,这有可能吗?

历史到了此时,另一个诡吊之处也出现了,那位从未出过远门,敢自称“卧龙”的庶民在衣带诏事件之后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坐在茅庐中就三分了天下局势,并成为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这种事情又是否真的会发生呢?

我们先来看看现代,这种某个人突发性变聪明,或突发性变傻的事情还真的有过!比如,那位出生在大连吴炉镇,突然就被世人称赞为一代神童的徐明,他当年在商场上的所向披靡,不正如诸葛亮那般多智而近妖吗?只是,徐明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善终,那些加持在他身上的光环也就灰飞烟灭了,一个真实的徐明及其发迹背景才被人知晓。再比如,现在正直春风得意的孙宏斌,以及曾经春风得意的贾跃亭

所以,回看历史,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也可能是有原因的。根据汉献帝少年时表现,他应该不会搞出一个衣带诏来刺杀曹操,在此之前何进、十常侍之乱、董卓专权甚至其后王允的短暂掌权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反倒是曹操还给了他几分面子让他看起来还像个皇帝。他应该知道,就算是刺杀了曹操也一定还会有一个新的乱臣贼子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汉献帝来讲,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京城,另图大业。按照汉献帝的计划,衣带诏事件之后曹操为了安全起见,必然会虏他到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在途中,汉献帝将有机会找一个相似之人代替他做皇帝,而他就可以逃出升天,以汉献帝的才学是有机会在宫外组织诸侯们兴复汉室的。

请不要惊讶这翻推断,因为类似的事情,后代历史上也有发生,比如,明朝朱允炆出逃南京之后,就成为了朱棣的心头大患,朱棣允许郑和不惜成本七下西洋,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找寻朱允炆的下落,以断掉他卷土重来的可能。

实际上,汉献帝的计划实行的非常成功,南阳诸葛三兄弟中的诸葛亮被弄进了宫假扮了皇上,真正的汉献帝则以诸葛亮的身份隐居到了南阳,当然,这种把戏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曹操一怒之下诛杀了大批协助汉献帝出逃的汉臣。但这样却也无济于补,因为汉献帝逃往到了刘表地界,要抓回他又将是一翻兴师动众的征伐,不如先隐瞒这个信息,继续供着那个假皇帝,就当做是汉献帝。

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为人懦弱,不敢得罪曹操,也就不敢真正的帮助汉献帝。汉献帝只能以诸葛亮的身份频繁出没于荆州的上流社会,为了让人知道他的皇帝身份,就自称卧龙先生玩弄风流,一来二去一些名士听到了传言,也看出来在诸葛亮身上的端倪,就乐意为其捧场。更有司马徽这样的名士,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奇,整出了“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名句,因为人家卧龙本就是真龙天子啊。

在这番计划中除了有刘表,刘备和马腾则是另外两个关键棋子,他们见到衣带诏以后,都离开了曹操,都在等合适的机会去南阳寻回汉献帝。

衣带诏的执行者中马腾实力最强,刘表让汉献帝失望之后,汉献帝又寄希望于马家。然而不久马腾被杀,马超被曹操用计击溃,衣带诏的执行者只剩下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汉献帝)就是不出,这其实是因为诸葛亮(汉献帝)原本是希望马家来人的。最终,来的是弱鸡刘备,诸葛亮(汉献帝)的心中是崩溃的。

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这样的吗)(2)

但为了汉室江山,刘备再三来请,汉献帝还是以诸葛亮的身份出山,以做最后一搏。这也解释了一介庶民,如何能够不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因为他就是皇帝啊,他之前在宫里每天想的就是这些事啊。

之后,汉献帝就以诸葛亮的身份去辅佐刘备,刘备言听计从,这也解释了为何刘备在征张鲁时马腾之子马超三言两语就被劝降归了刘备。其实就是诸葛亮(汉献帝)将自己的身份透露给了马超,马超是知道衣带诏的事情的。

诸葛三兄弟中的另外两兄弟诸葛瑾和诸葛恪,则在诸葛亮(汉献帝)的安排下,分别进入了吴、魏以等待机会里应外合,这也解释了,在史书中诸葛亮似乎与这两兄弟之间少有走动,几乎没有什么兄弟情义的诡异。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能够明白,刘备临终时让诸葛亮取代刘禅的话的含义了吧?然而,诸葛亮(汉献帝)既然是以诸葛亮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也就不能再摇身一变,变回成汉献帝了。他只能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与刘婵,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斗争,故而所有的战略都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即使刘备关张因东吴而死,荆州丢了,战略依然不变。

于是,在诸葛亮生命的后期,有了明知不敌也要恢复汉室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五丈原七星灯灭,油尽灯枯,诸葛亮(汉献帝)的一生走到了尽头。

曹魏那边,见真的汉献帝已经死于五丈原,那个假货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更何况那位假的汉献帝老早就禅让出了皇位,让这个假货跟随诸葛亮(汉献帝)一起离世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用意。

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诸葛亮(汉献帝)为了其宏图大业忙碌了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