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朱元璋时期的明朝吏部尚书,在洪武四年、五年、十三年这三年间,是任命、罢职最频道的三年,一共任职了13为吏部尚书,平均每年更换4位吏部尚书。

究其原因,洪武四年、五年是因为建国初,而洪武十三则是因为罢相,如此频繁更换,也说明朱元璋对帝国的人事部长是有很大的期许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洪武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而罢相后,朱元璋不仅频繁地更换了吏部尚书,还开始着手于打击江浙一带的官员势力。

朱元璋规定,不得选用江浙一带的人出任吏部尚书的同时,加大了北方人出任吏部尚书的比例,做到了南北均衡。

明朝洪武年间官员俸禄(明朝洪武年间的35位吏部尚书们)(1)

据考证:洪武十三后,出任吏部尚书的13人中,除了一人籍贯不可考之外,另外十二人南北各半。

【十年不换被子的吏部尚书 刘崧】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是个家贫而力学,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江右诗派扛鼎之人,一生简朴,年少时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年老时兄弟三人共居的一间茆屋,田五十亩,及贵,也无所增益。

刘崧这个人,可以说是明朝大公无私的典范。放着朝廷的一些“家庭补助”不用,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出任职务,不带任何家眷。他出任北平的时候,破天荒地带了个仆人,到了地方还给这个仆人打发回了老家。

也许,在刘崧看来,带家眷的时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拿去报销,是很不应该的事情。

明朝洪武年间官员俸禄(明朝洪武年间的35位吏部尚书们)(2)

当然,也可能是他为了节俭,毕竟,他家的被子盖了十年也不曾换过。若不是老鼠坑的不成样子,估计他这个人也不见得会换被子!

【任职一年被诛的吏部尚书 余熂】

能够任职吏部尚书的,朱元璋对他们的人品那都是很信服的,但是也总有那么几个不开眼的,非得徇私舞弊。

余熂如果没有主动的徇私舞弊,那么他将是朱元璋错杀的一位吏部尚书之一。

明朝有个叫宋讷的国子监祭酒,因为被助教金文徵等疾,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将金士徵等人统统给杀了。然后,余熂也因为此事被杀了。

余熂死的时候,我想一定非常后悔接了这一档官司。

明朝洪武年间官员俸禄(明朝洪武年间的35位吏部尚书们)(3)

【唯一一个任职七年的吏部尚书 詹徽】

明朝洪武年间的吏部尚书,加上上面这几位,可考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他们的任期大都很短,有任职一个月的,也有一、二年的,但是一般很少有任职三年以上的。

詹徽是洪武年间,被朱元璋杀掉的三个吏部尚书中任职时间最久的人,他一共任职了七年。

可能是久居高位,詹徽做过许多擅用职权,排除异己的事,给朱元璋献《乌鹊论》的凌汉,便一度被他排挤,吓得朱元璋让他退休,他都不敢回家。

明朝洪武年间官员俸禄(明朝洪武年间的35位吏部尚书们)(4)

最终,詹徽因蓝玉案牵连被杀,结束了长达7年的吏部尚书生涯。而詹徽也是唯一一个朱元璋时期兼任太子太保的吏部尚书。

洪武年间,据查一共有35人任职吏部尚书一职,受中书省制约、任职时间太短等原因,这35位吏部尚书除了个别的牛人之外,大都没有太多建树。

特别是洪武中后期,随着朱元璋对官员的猜忌,吏部尚书更是只能明哲保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