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 取 豪 夺

qiǎo qǔ háo duó

——————————————————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他人财物。

巧取豪夺,或者说巧偷豪夺,这样的字眼按说不会用来形容一个书法家。在普通人眼里,书法家应该自带光环——书艺精湛、博学多才、个人修养较高。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1)

书法家形象

但是,在北宋,确实有个书法家令人“大跌眼镜”!他的种种行为也绝对配得上“巧取豪夺”一词。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也是公认的“宋四家”之一。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2)

米芾雕像

米芾的书法自成一家,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在宋四家中属于比较全面的书法家,其身份更接近于现在专职书法家诸体兼擅的定位。尤其是其行草书作品,“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故其有“刷字”之自评,可见米芾对自己书法风格独特性的自信!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3)

米芾行书《章侯帖册页》

米芾长于临摹古人法书名迹,能达到乱真的程度,这也是他能巧取豪夺别人名贵书画的前提技能!

米芾的临摹功夫深到何种程度呢?据说,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即使是米芾的一些仿古作品,气息直逼原作,可谓从形到神都能一击即中,属于正宗的临摹、仿古高手!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4)

王献之《中秋帖》据说就是米芾的临本

米芾还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临摹高手加上书画鉴定家的身份,更为米芾“巧取豪夺”名贵字画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米芾“巧取豪夺”的第一招之调包计

平日里,只要听说哪位士大夫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嘴上说是观赏,其实是偷偷拿来临摹。前文我们说过,米芾的临摹功力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把借观的书画作品临摹出一幅一模一样的,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把真迹占为己有。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5)

米芾画像

米芾对自己的临摹功夫自信心爆棚,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拿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真假难辨,被米芾占了便宜还无话可说。每当这个时候,米芾就分外高兴——既赚得法书名画,又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6)

米芾行书作品

米芾“巧取豪夺”的第二招之偷窃

研究过米芾的人都知道,米芾在听从苏东坡建议学习晋书以前,曾受到过唐人沈传师书法的影响。

米芾神宗熙宁八年在长沙任上时,当他听人说辖区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时,十分兴奋,就想着去寺院借观。寺院热情接待了这位当时名噪一时的书法大神,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后,对真迹爱不释手,居然乘寺院不备,携此帖急急奔江边,扬帆而去。

寺院没想到米芾会来这么一手,追赶不及,只好将他告到官府,但民告官岂有胜算之理?虽然米芾自知理亏,但仍然抵赖不还——能拖多久拖多久,拖到最后就成自己的了!恐怕这是米芾当时内心打的如意算盘吧!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7)

米芾山水画《春山瑞松图》

米芾“巧取豪夺”的第三招之以死相逼

一日,米芾和蔡京一起乘船出游,蔡京取出一幅谢安的《八月五日帖》让米芾看(蔡京也是作)。米芾一见,两眼放光。因为很多年前他也曾见过此帖,只是当时囊中羞涩,未曾购得,一直魂牵梦系。不曾想今日能再次观瞻,自然是喜不自胜!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8)

谢安《八月五日帖》

于是,米芾当即要求蔡京将此藏品送给他,或者拿自己收藏的其他法帖与他交换。此帖为蔡京新得,当然不肯轻易送与米芾。米芾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难色。没料到,米芾突然跃上船舷,大声说:“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京也没想到米芾会来这么一手,不给他就闹出人命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把此帖送给他。米芾就用这样的方式“夺”得自己喜爱的书法。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9)

米芾行书

类似以上米芾“巧取豪夺”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当时流传很广。周煇(宋朝人)编撰的《清波杂志》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偷豪夺”。就连大文豪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讥讽他“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米芾是北宋书法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个性怪异,喜欢奇装异服,还有洁癖,拜石为兄,抱石而眠,甚至还跟皇帝抢砚台,疯疯癫癫,亦真亦假,丝毫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可谓是古今一人而已!

真正的民间书法奇人 书法家巧取豪夺(10)

米芾拜石图

而令人欣慰的是,米芾的这些“巧取豪夺”的行径,怪异的个性,不仅没有被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唾弃(当然,被夺取名贵书画的人不知道什么感受),反而被普遍接受,甚至当做一件件风雅趣事作为名士风流的现实观照!

或许是米芾这类事干得太多了,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罢!

关注大雅丹青社,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