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上海市高中学校 “名额分配到校”录取结果开通查询,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的刘博雅在今年中考中考出了763(学业考总成绩713)的好成绩,通过学校的名额分配政策,如愿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小雅的妈妈李爱铭说,娃这一路遇上了上海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让小雅这个自小不补课、“零起点”入学的姑娘一路轻松学习,顺利度过青春期,最终进入了理想的高中求学:刘博雅2013年上小学,那一年是上海“零起点”政策的起点年份。四年前2018年,本轮中招新政推行,名额分配到校政策出台,她又是受益者。

回顾这九年的求学经历,母女俩有不同的感言。妈妈说:“相信政策,家长不会吃亏。”刘博雅说:“紧紧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一路向前。”

从2013年9月的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全面实施“新生零起点”教学,代替“分数唯一”的“等第制”评价同时在全市铺开,上海市教委将此改革合并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这意味着小学一年级新生不必在入学前学习英语、拼音、识字等内容。上海市教委当时还回应社会上的质疑称,拼音、识字成为小学一、二年级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小学不教拼音,而是放在具体语境中教。刘博雅就是真正“零起点”入学的娃——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她在公办小学从零开始,跟着老师学拼音、学数学,虽然没有上过任何幼小衔接的培训班,但按照老师节奏按部就班也并不吃力。小学五年,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这五年里,她也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全神贯注听讲,认真完成所有课后作业。课余时间,她参加了学校的女足队,还在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多次获奖,喜欢钻研的她还凭借做的小课题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少科院“小院士”的称号。

到了初中,之前积累的自律和学习与探究的精神继续帮助她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妈妈说,当时很多同学都去考了民办初中,但那一年,新的中招政策出台,虽然还没有细则,但全家经过商量之后,决定在公办初中继续学习。

依然没有补课,但之前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她不断进步:从刚进校时名列前茅到之后到之后稳定在全年级最前列,让她原来的“小目标”有了些许变化:“我原本想考控江中学,但直到几次模拟考之后,特别是名额分配到校的配额明确之后,我决定冲一下交大附中。”

今年中考前,名额分配到校配额公布:复旦实验中学有11个控江中学名额到校和1个交大附中名额到校。最终,刘博雅在名额到校志愿中填上了交大附中,最终在填报这个志愿中的学生中排名第一。

回想起自己初中的学习,刘博雅说“除了初三,整体不是很辛苦”。她说,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章节都会很仔细很认真地教,这让没上过补习班的她很安心。她说:“预备班到初二,只要跟着学校老师,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我感觉就没太大问题。到了初三,就有不少模拟中考的习题,老师也会根据不同学情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她说,每次做出难题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学校里,同学们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们知无不言、耐心讲解每一道题的敬业精神,都给了她积极向上不断努力向上的动力。

如何快速考上小学教师(从零起点到)(1)

篮球场上的运动健将。

跟着老师节奏自主学习,有苦也有乐。刘博雅坦言,刚上初中时数学有点吃力,初二开始学物理、初三刚接触化学时也都是如此。但是,她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旦课上有听不懂的地方,课间和放学后经常三五同学一起往老师办公室跑,老师们不厌其烦地指点,得以稳扎稳打进步。不过,这和提前过度刷题的“魔鬼训练”不同,她的感觉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妈妈说,当时选择家门口的公办学校,是全家的选择。“步行10分钟就能到,初中四年孩子都是自己上学放学,每天比同小区里‘舍近求远’读民办的小伙伴多睡一小时,因而也有更多时间去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大队部活动等。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还是非常合适的。”

虽然中考改革之后,要考的科目多了,但对于刘博雅而言,却并没有因此“挤”掉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从预备班开始,她参加了学校的桥牌队,担任校桥牌队长的她曾经带队四次夺得上海市级奖项。此外,她酷爱田径、篮球、游泳和古筝,还是100 米和 800 米跑的全校冠军。“一周打三次桥牌,做完作业和小伙伴约着打篮球,疫情期间和爸爸去跑步,我觉得初中的生活很快乐。”刘博雅说。

如何快速考上小学教师(从零起点到)(2)

学校桥牌队队长。

这个暑假,刘博雅也给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中考完之后休息旅行了两个星期,接下来就是做好新学期学习的准备。“我请教了之前进入交大附中的学长,他们告诉我没有必要去报班提前学习,但可以自己先预习熟悉起来。所以我决定自己在网上找一些视频,先对一些难点点有个了解。此外,我准备利用暑假看《史记》提高古文水平,也给自己拟定了书单,希望暑假能多看几本书。当然,每天背英语单词也是必不可少的,”刘博雅说,“新的征程开始了,我要继续努力了!”

回顾这一路,妈妈感慨道:“得益于新政,小雅进入了心仪的优质高中,学习生涯在新高度获得新起点。但从长远来看,中考既非人生的起点,也非终点,积极向上,努力自制,才能走得更远。”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龚洁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