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各种官职当中,总会有什么百官之首的说法。当然啦,朝堂之上那么多官职,自然也有上下级之分的。这当中也有很严格的从属关系。相这个职位,可以是丞相,可以是宰相,也可以是相国,虽然都是响当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派头,但这其中也有一些小小的区别。

宰相和丞相谁的官职大(丞相宰相相国三个官职哪个权力大一点)(1)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小国所建立的体系是不一样的。在这段时期,丞相、宰相、相国这三种称谓甚至是同时存在并且在各自的国家扮演着不同的权力角色。在这一时期,相所承担的权力几乎是五花八门的。在有的国家是百官之首的待遇,但在别的国家,又只是一个虚职,仅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而已。立相的制度承袭下来,自春秋管仲起始,已历经了两千多年。可以说制度的建立都是以更好地辅助君主治理好国家作为最初的目的的,这个时候还很纯粹。可我们知道,这种相权膨胀的后果就成为了制度的弊端,以至于相权与君权的斗争一直是中间近百年的主题,直到我们的朱元璋大兄弟一声令下废止了丞相制度。故而明朝开始,就没有丞相、宰相甚至相国的说法了。在制度的要求下滋生和完善了例如三省六部或者军机处之类的东西,不过往后看看,大概也只有唐朝的时候不是那么的“君权独大”了。

宰相和丞相谁的官职大(丞相宰相相国三个官职哪个权力大一点)(2)

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大家大概了解一下这个相权的发展脉络了。现在具体讲讲这三个官职称谓的区别了。

要论历史悠久,“相国”这个官职出现的会更早一点,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相国这个官职在战国时期,乃至秦汉都曾扮演过最高职务的角色的。这期间也可谓是波折不断的。秦始皇时期曾废吕不韦,顺带把相国(当时叫相邦)这个官职给废了。后来刘邦复设,并且把相邦改为相国。此时的相国是实实在在的皇帝左右手,拥有真正的辅弼权。

宰相和丞相谁的官职大(丞相宰相相国三个官职哪个权力大一点)(3)

既然提到了秦始皇暂时废止相国,那么就该提一提他接下来的动作了。没错,宰相就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作为官职正式确立下来的。当时为的是分解各个分封诸侯的权力,使得他们不能抱团或者独大,实际上也是对君权的一种保护。

最后就是起源于西汉初期的丞相了。当时汉高祖刘邦立相多为开国功臣,可谓是位高权重了。这大概是相权出现的一个高姿态时期,不仅有荣誉化身,更有实实在在的权力。但后来汉武帝因为种种原因开始重用内廷近臣,导致相权开始弱化。到了西汉末期,大司马权力凌驾与丞相之上,丞相彻底沦为食禄空职。

宰相和丞相谁的官职大(丞相宰相相国三个官职哪个权力大一点)(4)

其实,在历史上有那么一段混沌时期,这三种称谓代表着一种职位,而随着君权的变化,代表一种职位的不同称谓有的还是没变,可有的却早已经被峰回路转,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空壳。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分这么复杂,不过是国家多、皇帝多,而且又个个与众不同,这就决定了君权和相权的比重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么样变化,君权和相权在权力运作方面总会有所对立,一个强势的君主绝不会容许有强势的臣子束缚手脚。在矛盾开始出现的时候,两方就早已注定对立了。要分解丞相的权力,就跟当初秦始皇分解诸侯权力的原理一样,所以才会有大家熟知的什么大将军、大司马、大司徒等,也是颇有权势的高官职位。

宰相和丞相谁的官职大(丞相宰相相国三个官职哪个权力大一点)(5)

相权的演变除了称谓的变化之外,其本质也在有所不同,而这一切,都随着明朝废相而截止。但不论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还是明朝的大学士机构,又或是满清赫赫有名的军机处,都是“相”的衍生和演变。这就像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一般,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斗智斗勇、相爱相杀一般,永远没有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休止符。

宰相和丞相谁的官职大(丞相宰相相国三个官职哪个权力大一点)(6)

整体来看,因为相权的演变形式很是复杂,只能综合来分析这三种职位的权力内涵。综合看来呢,三种职位的权力排行由大到小应该是这样的:相国、宰相、丞相。其实仔细观察呢,有个记忆的好方法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相国”嘛,匡扶国运,“宰相”主宰百官,至于“丞相”嘛,“丞”有辅助的意思,就相当于秘书吧。这样速记,我们就能很容易知道先后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