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板滑雪入门心得 越来越多的的人开始滑雪了,作为双板刚入门的我,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分享一下,希望对准备入门的朋友能有一点帮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初学者双板滑雪的实用教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学者双板滑雪的实用教程(双板滑雪入门心得)

初学者双板滑雪的实用教程

双板滑雪入门心得

越来越多的的人开始滑雪了,作为双板刚入门的我,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分享一下,希望对准备入门的朋友能有一点帮助。

主要分为三部分:本人情况、入门经验、装备选择,仅供情况相近的雪友参考;学习滑雪,还请找专业教练具体指导;因为本人滑雪水平与见识有限,难免讹误,还请老雪们指正。

本人情况

本人是业余滑雪爱好者,43岁,男;截至22年3月份,已经正式的滑了两个雪季(20冬~21春,21冬~22春)。有记录的滑行距离是685KM,主要是21~22这个雪季526KM;因为胆子小,瞬时达到的最高速度是70KM/h。现在用的雪鞋与雪板都是FISCHER的,鞋的硬度是120,板子是RC4 SC(小回转),板子(含固定器)加鞋共7000出头,软件是滑呗。

平常在沈阳东北亚雪场练习,外地雪场去过丹东天桥沟、张家口崇礼万龙、吉林市松花湖、吉林市北大壶。

目前我可以熟练的平行式,也会平行的立刃持续左右转弯(不知算不算卡宾);目前只滑过道内,以“面条”道为主,公园、野雪与粉雪还没滑过;到本雪季末,万龙、松花湖、北大壶等主流的机压雪道都能顺利地平行式下来了(北大壶的E5不行,这个道好像不压雪,全是包)。

上面的情况不值一提,只是给初入门的雪友参考一二。

入门经验

滑雪危险性较大,虽然我滑的时间并不长,但亲眼见到的严重事故已有好几起,都是当场受伤的人就起不来了;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位比我早玩滑雪几年的老哥(水平比我高多了),周末在一起喝酒,过了两天就听说他在东北亚的中级道被人撞断了两根肋骨。所以永远以安全为优先:

找一位合适的教练。他可以告知你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在教你动作的过程中,还能在紧急时候给你一定的保护;同时在教练系统的教学下,你的进步也会明显、提高迅速;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参加一周的培训班,不用担心没时间,一般雪场都有夜场;夜场的培训班,对初学者最合适,因为人少,受到的干扰少。

练好“犁式”、刹车等基本动作。据教练、老雪们说,“犁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犁式练好了,后面提升快,脚下有“根”。但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教练教过几次之后,觉得练“犁式”太枯燥,迫不及待想玩平行式、立刃;我的经验是,练过一周“犁式”后,每次上雪的第一、二圈可以做“犁式”下来,就当是热身的延续好了。

控制速度,尤其是初学几次尚未摔跤的雪友,这时候感觉滑雪也没什么难的;容易出现一开始感觉速度还行,等到察觉速度太快想减速、变向的时候,就已经控制不住了。个人认为,控制速度是关键,只有速度在控制中,心里才不慌,才能把动作做到位。

选择合适雪道与同伴。难度较高的雪道不一定会提升你的技术水平。从我的技术提升过程来讲,在初级道感觉熟练的动作,在中级道做起来就不顺畅,在高级道可能就做不出来;教练与老雪常说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建议动作在低级的雪道练熟之后,再升高一级的雪道来练。也因此不建议紧紧追随同伴的步伐,因为他可能比你练得多或更有天赋;如果要升到高一级的雪道练习,前几圈请一定有人陪同,最好是教练或比你等级高的老雪;待到动作较熟练、雪道较熟悉后,再单飞。

重心位置(前后)。虽然教练会强调重心要居中,不要靠后(很重要)、也不要靠前;但我的经验是,在感觉上尽量保持重心靠前;因为新手基本都是从高向低滑行,在加速过程中,一紧张起来,人的身体就不自觉的会后仰或后座;而且在向下滑行过程中,上身容易落后于腿,导致重心落后,所以你必须时刻有意识的身体略前倾、膝盖略弯曲、小腿前部顶在雪鞋上、手向前伸,以保证重心不落后。当然,此点不一定正确,高手请忽略。

转弯、变向与支撑腿(山下腿、外侧腿)。作为初学者,我们基本不接触跳台、飞坡,一般就是道内滑行。滑行过程中,路线不是笔直的,雪板会在雪面上留下弯曲的滑行线;两腿会随着转弯或变向,随时调整支撑力度,弯曲或伸直;教练在此时经常强调讲支撑腿(山下腿、外侧腿)要踩住,即重心落在支撑腿上。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支撑腿踩住(重心落在支撑腿)的效果呢?对此我的体会是,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你在初级道转弯(变向)熟练之后,上到中级道就感觉别扭了,再上高级道就更不行了,那只能说明在初级道你也没做到支撑腿踩住,只不过由于初级道坡度缓,没体现出你的姿势不正确而已;而坡度加大后,错误就被放大了。对此,在转弯(变向)时,可以尝试略略抬起另一条腿(山上腿、内侧腿),来完成整个转弯(变向)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保持另一条腿始终抬起(略微轻轻接触雪面也可),就说明动作到位了。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可能教给你“鹤弯”等抬腿动作,都是这个意思。

从“犁式”到平行。前面说过,犁式是基础;原来我也不理解这点,认为犁式是用两条内刃滑雪,而平行式是用一条内刃一条外刃滑雪,认为练“犁式”对身形飘逸的平行式无用,总想跳过“犁式”,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从刚刚介绍的第6点,可以看出,无论是平行式还是“犁式”,在滑行的大多数时间里,作为初学者,我们主要依靠的都是支撑腿的内刃滑行,重心也压在支撑腿上,只不过在转弯、变向过程中,不断切换两条腿的支撑而已,这个过程很短暂(不到一秒,速度越快切换越快)。通过练习“犁式”,有助于更好掌握支撑腿踩住这个要点,只要掌握这个要点,从“犁式”到平行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平行中的“引伸”、“反弓”与“上下分离”。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三个名词的具体写法与正确解释,谈谈我的理解,请各位自行找高手、教练去验证吧。从后面看,滑行直线,我们身形是“|”;如果我们向左转,重心应该压在右腿上,右腿为支撑腿左腿虚抬,为了保持右腿独立支撑身体,这时身形会是“(”,我认为这就是“反弓”了,同时我们下蹲控速;接下来我们准备右转,把身体站直回复身形“|”,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引伸”;再接着重心向切换到左腿,左腿支撑右腿虚抬,为了保持左腿独立支撑身体,这时的身形会是“)”,形成另一向反弓,同时下蹲控速;接下来又是站直“引伸”,准备向左转弯,重复以上动作,就是连续“S”形滑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上半身总是冲着山下的直线方向(不一定笔直),而双腿总是对着滑雪板的行进方向,这两个方向并不一致,所以就是“上下分离”吧。我觉的在两个“反弓”切换过程中的“引伸”,时间是短暂的,一下接着一下,没办法分步联系,也许你们能找到更好的练习方案。

技术提升与无聊。估计很少人像我一样“三分钟热血”,但练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因为缺少指导等,而感觉进步缓慢,从而丧失了继续的动力,这样就太可惜了。其实在雪场,大多数雪友都是乐于给他人指导一二的,从我写得这篇心得就可见。所以你大可厚着脸皮找高手搭讪、探讨、学习,请不耻下问。而且网上也有不少教学视频,例如滑呗里就有,还是免费的。如果还嫌枯燥,我建议你再看看雪场上的高手,他们有人会练特殊的动作:单腿滑行、倒滑等等,你都可以按初级道-中级道-高级道的次序来练习,这样可以增加点趣味性,同时也会增加你的“雪感”;也可以多去几个雪场,到不同的雪场,可以欣赏不同的风景;滑雪时也可以听听歌;毕竟滑雪的乐趣不仅仅是滑雪。

老雪的带领。跟着比自己技术高的老雪,多玩玩是有好处的,毕竟有些大雪场自己去不是那么安全,有经验丰富的老雪带着你,不但可以指点、提升你的水平,并且他对当地比较熟悉,吃喝住行,他都能安排得妥妥的,我们只需尽情滑雪就好。

装备与安全以及技术。首先还是安全,头盔是必须的,而且雪场规定不带头盔不让上中、高级道;我觉得初级道也该带头盔,毕竟有些“鱼雷”是从中高级道直冲下来,在初级道速度仍很快。一付适合的雪鞋与雪板,对于提升技术水平还是很必要的。如果要是初学,还定不下来要不要深入的话,租用雪场的雪鞋与雪板即可,为了容易上手,建议租用短一点的雪板(可自行在网上搜索对照表,然后选择再短一点的),这样便于联系转弯、变向;毕竟练熟了转弯、变向,就可以在熟悉的雪道上玩耍了。

装备选择

我玩滑雪、选择装备也走了一点弯路,原来只是自己玩,模仿别人的动作,当初特别喜欢,所以也没找人问问,就买了一套迪卡侬的入门级雪鞋与雪板,花了总共2000多点。这个雪季又试一下这套装备,雪鞋感觉太差了,完全没有穿的价值(保暖、舒适、控制性都不行),雪板以后可以考虑玩野雪用。所以奉劝各位新入门打算买装备的雪友,千万不要学我,既浪费钱也浪费时间(提升慢),请一定找老雪、教练给你参考一下。

当然,我的经验是属于“经济适用型”,不差钱的同志随时可以一步到位,不行就再买一套。

结合经济与时间的性价比,按照关键与必备程度(先后顺序),对于初学者,我的“经济适用型”经验如下:

雪鞋与雪板(含固定器)。固定器就不说了,我也不懂,初级的一般会含在雪板里。对于雪鞋与雪板,我的看法是初学者一步到位:雪鞋要硬一点的(缺点是穿时费劲,需加热)、板子要小回转的。雪鞋硬一点可长期使用,不用随着技术提升而考虑换鞋的问题(前提是大小合适);雪板用小回转的板子,利于迅速上手转弯、变向,这样能更迅速地体验滑雪的快乐。等技术提高了,可以根据喜爱(公园、野雪、粉雪)再买其他板子,雪鞋就不用换了(我猜的)。一般也有推荐买全地形的板子,我没用过,觉得还是小回转的板子上手快。

滑雪服。雪服主要分为内外与上下,最紧要的是滑雪裤(外下,防水)与滑雪袜(内下,防磨),其他可以后面慢慢配。按重要先后顺序我推荐是滑雪裤-滑雪袜-速干裤(内下)-速干衣(内上)-滑雪衣(外上);目前我只配备了滑雪裤(迪卡侬的,200多)、滑雪袜(淘宝的,49)、速干裤(淘宝的,98)。一套品牌的滑雪服(滑雪裤 滑雪衣)最少也要两三千,我没舍得买,目前我的具体穿着:下身是滑雪裤、滑雪袜、速干裤,上身是冲锋衣、厚抓绒衣、运动款的薄羽绒服、护甲、长袖内衣。根据气温变化,我上身的衣服还可以增减,下身的滑雪裤是最厚的。建议滑雪服买大一点,这样可以随着气温,在内部增减衣服。当然,爱美的可能不喜欢这样。

雪杖与手套。我的雪杖也是淘宝货,108元,说是碳纤维的,我也搞不清是不是,反正比铝的轻,能用。雪杖主要起支撑作用,对于初学者在滑行中还用不上,我就不会点杖,但不影响正常玩了;但有些情况下,你还是需要它。之前也没买专门的滑雪手套,就是普通的,里面带绒的那种皮手套(大概几十块),开车也能用的那种;最冷那几天的确有些冻手。今年在淘宝买了一副带“3M”标的,358元;用了两次,太热,觉得厚,不习惯,最后几天还是用原来的皮手套。有的手套(非皮具)看起来又大又厚,但是不抗风,速度上来后(50KM/h),感觉到处是缝隙,漏风;建议还是买皮的保暖。如果买专门的滑雪手套,建议里面再戴一副薄手套(类似于紧身衣那种感觉的),滑雪手上容易出汗,直接带滑雪手套的话,不方便脱穿。

头盔、护脸与雪镜。头盔是必备的,我买的淘宝货,牌子在滑呗上竟然也有,199元。护脸不必备,但我推荐买带头套的那种,套上后就留眼睛那一条漏在外面;一方面保暖效果好,一方面滑雪出汗后只清洗护脸即可,不用清洗头盔内衬;因此我的头盔内衬,2年了,看起来还挺新。我的护脸也是淘宝货,28元;缺点是戴眼镜容易结雾,有人说贵一些的(大概80左右?)嘴鼻部有专门的出气孔处理,不容易结雾;但我没试验过。我的雪镜跟头盔是一个牌子的,139元;用松紧带勒在头盔上那种,虽然内配有眼镜支架(蝴蝶镜,可拆卸),但我这个近视眼还是感觉不舒服,最后选择戴隐形眼镜了。也有位老大哥,选择一体式的头盔 雪镜,这种在里面戴近视镜就没问题了,但护脸要选择好的,这样不容易起雾;眼镜最好是那种运动眼镜,后面有绑带的那种(绑带也有在网上自买的),这是我亲眼见的。雪镜最好配两个,一个普通的,一个增亮的(下个雪季我也要买个);目前我这个普通的在阴天、光线较暗的时候,总感觉看不清雪面。

鞋包与板包。鞋包我买的是迪卡侬的,大概100多点,除了雪鞋,在另一面还能放如头盔与雪镜,还有其他一些零碎。常用的板包是老大哥给的,只能装雪板与雪杖。这两样可能你在买雪鞋、雪板时就配齐了(有时店家送)。还买了一个单双板通用的包,淘宝的,188元;这种包比较大,一个包可以装下雪板、雪鞋、头盔、雪镜,甚至你的全套滑雪装备,这种包出门方便,坐飞机托运,省得另外拿东西了。但板包与鞋包分离的好处是,一般雪场都可以寄存雪板,这样平时来去雪场,只要背着鞋包就好;出门的时候,可以使通用的大包,把这两都装上。

护具。玩双板带护甲的人较少,我也是在知道那个被撞断肋骨老哥的事故后,才买的护甲,跟我头盔、雪镜是一个牌子的,620元,还只是上身的;因为护具产品比较少(相对于鞋、板、盔等),所以看得过的价格都不低;个人计划下个雪季把护臀与护膝也配上。建议大家也戴上吧,安全点,也有点保暖作用。

其他零碎。暖宝,我看有人贴在肚脐上、后背上、腰上等,我更喜欢增加衣物,没用过。鞋套,套在雪鞋外面,保暖用的,我也没用过。护脸贴,就是一块可以贴在脸上的胶布,也许是我买的太便宜吧(25一卷),我觉得没啥用,还是带头套的护脸好。如果不是专业滑雪衣,手套、袖子上没有口袋的话(我的冲锋服就是),再买个弹性手机护臂套,不是放手机,是放雪卡,一般上缆车、吊椅要用,手臂一划就好,不用掏兜。手机在口袋内请拉好拉链,建议放在外衣胸前的口袋里,收取方便。另外建议在外套上衣的一侧口袋里装纸抽(小包装的,太大装不下),方便抽取、擦拭,纸巾包不方便;另一侧的口袋里装瓶饮料或保温杯,滑雪较累,出汗较多,随时补充水分、体力;当然兜里鼓鼓囊囊的,不美观,也可以考虑专门背个包,一般包在胸前以便坐缆车、吊椅。我一般还喜欢戴着运动款的蓝牙耳机,这样可以一边滑雪一边听歌,而且接打电话时也不费劲,就是不知道这样是否安全。

雪季末购物。一般雪季末,装备都会打折,相对能省一点;当然,你要忍耐8、9个月才会体验。

基本就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