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水产养殖在白露时节前后,都会有比较普遍的水质病害情况发生,这一原因在于这时期正好处于螃蟹养殖的育肥出塘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塘口饲料投喂量上,相比较之前会增加很多。
而大量的饲料沉淀后积累的有机质,也是造成水质发生变化的一个主流因素。
典型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水质水色——
发黑、发红、呈白浊色!
一、塘口水色变成了“酱油汤”;
当蟹塘的水色呈现出黑褐色或者是绛红色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油汤”水色了,一般这类水色出现的原因在于池塘的PH值过高,水体处于强碱性,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源自于水体中大量繁殖的原生生物。
同时,长期投喂“过量”的饲料或者是劣质的饲料,使得这一时期水体有机物质过多,造成有益藻类失去种群优势后死亡,有害藻类成为池塘主体水藻,也会引发“酱油汤”的水色情况!
而这在为了河蟹育肥而大量投喂饲料的白露时期,尤为常见!
解决建议:
1、饲料上要留心,注意规避使用一些已经变质的饲料,尤其这段时间很多塘主投喂冰鱼较多,要注意冰鱼的新鲜度,其次,优化投喂饲料的配置,避免纯喂动物性饲料,可以配置部分青饲料。
2、如果“酱油汤”水色比较严重,这时期建议换水,但要注意的是不可一次性更换过多的水,本身白露期也是河蟹的蜕壳高峰期,频繁、大量换水容易引发应激反应。
3、补充一定的有益藻类,或者是利用复合芽孢来调水,这里复合芽孢的使用要注意避免水体溶氧率低的情况下使用,本身复合芽孢就有耗氧需求,避免雪上加霜。
二、塘口水色呈现白浊色、乳白色;
白露时期塘口的水色有时候会呈现白浊色或者是乳白色,这类水色的成因部分源于塘口中纤毛虫的过量繁殖导致,本身白露时期就是纤毛虫的高发期,所以,如果不去做有效管理,纤毛虫爆发将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全部吃光后,就容易使得蟹塘水色呈现雾状的乳白色水色。
除了纤毛虫因素之外,白露时期昼夜温差大,面对即将出塘的河蟹认为不用在对水藻进行细致管理的疏忽下引发的倒藻问题,甚至是水体中缺乏碳源等,也都会造成这类白浊水色的情况。
解决建议:
先调2-3天水(螃蟹脱壳期不要频繁的去调水),然后用水立解解毒,之后补肥,等水色明显好转,再用复合芽孢来适当调水。
三、经由裸甲藻引发的水红问题;
裸甲藻一般喜欢生长在有机质含量丰富、高ph、高温、高光照的静水环境之中,因此如果塘口的饲料残余情况,底部有机质累积情况比较严重,且这一时期的水体溶氧不足,增氧机设备不到位的话也容易引发裸甲藻爆发。
其水华形成适宜温度为20-35℃,因此在每年的6-9月份生长最为旺盛。
对于裸甲藻问题,严重时会引发水体的PH值过高,直接影响这一时期的河蟹冲刺期,并且裸甲藻过度繁殖后形成群体优势,会挤占有益藻类的生长空间。
同时,碰到白露时期昼夜温差加大,或者是一些天气骤变的情况,会造成裸甲藻大面积倒藻问题,而大量的死藻会开始释放藻毒素,最终导致水产动物缺氧或中毒,出现厌食、浮头、溜边等一系列应激反应,也会引发塘口水色变红。
解决建议:
1、在保证外源水质的情况下,先换掉部分水,选择中午出水早晚进水,此时塘里裸甲藻的密度已经远远高于外河水,可以通过换水的形式减少塘里有害藻密度,补充有益藻,但同样要注意不要一次性换水过多,换水水温不要相差过大,以免引发河蟹应激反应;
2、换水后当塘口水色最红的时候使用FS活力菌进行调水处理,傍晚时分再用整底来调节底质沉淀的大量有机物质;
3、抑藻后间隔一天,使用水立解解毒,在使用益藻源培育有益藻,实现塘口水体、藻相平衡。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