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孩子,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教会他敢于表达自己。

——教育编辑部

这个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抹别样的色彩。

随着节目播出,大家不仅没有看到宫斗、玩心计,反而被女性间的惺惺相惜所打动。

一直被看好的张含韵和孟佳也因为暖心的一席话,被刷上热搜。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1)

张含韵、孟佳、金晨三人一组,孟佳作为唱跳俱佳的歌手毫无疑问担当队长。

在残酷的赛制下,孟佳的肩上仿佛千斤重担,可她不同于其他队长,表露自己有多么大的压力,孟佳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她只是默默地排练,细心地帮队友抠动作,不厌其烦地讲述要点,累了便悄悄蜷缩在练习室的角落。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2)

张含韵在采访中略带心疼地说: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但孟佳就是那种不会哭的孩子,孟佳压抑的东西有很多,但她不会说,可我感觉到她其实也是需要吃糖的。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3)

网友被张含韵的话暖炸了锅,一条评论更让人心酸不已:

我就是那个不会哭的孩子,总是被忽略,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哭的能力,可是我也想要人心疼。

每一个压抑自己的成年人,曾经都是一个不会哭的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不会表达的大人,都是小时候没哭够。

会哭的孩子更容易学会情绪表达,因为能够得到父母的回应,孩子才会更勇敢地表达自己。

而不会哭的孩子,一直被父母忽略,得不到关心,便更加怯于表达感受,

渐渐地,习惯于隐藏情绪,委屈自己,甚至会讨好他人来获得认同感。

没有糖果作为安慰,只有虚伪的坚强,

不会哭的孩子,长大后也仿佛汪洋上的一叶孤舟,孤单而迷惘。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4)

不会表达情绪的孩子有多吃亏

正如张含韵所说:不会哭的孩子其实才最应该被人心疼。

因为他们往往不会直接表达情绪,而是用笨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需求。

胡可曾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二胎妈妈的故事。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5)

有了弟弟后,儿子安吉对妈妈越发依赖。

弟弟出生不久,胡可一给弟弟喂奶,安吉就大哭,当胡可向安吉解释,安吉却说:我也要喝奶。

当弟弟第一次会爬,胡可高兴地不得了,安吉见状立刻趴在地上,讨好地对她说:妈妈,我也会爬。

安吉的种种行为让胡可哭笑不得,却觉得不过是孩子的玩闹而已。

一天,没有穿纸尿裤的弟弟尿在了地上,胡可连忙处理。

正当她手忙脚乱之时,安吉却跑到卫生间尿在了地上,乱跑的弟弟不小心滑倒,头上磕了鸡蛋黄大的一个包。

听见孩子哭声的胡可赶到现场,只觉一个头两个大,但她并没有向安吉发火,而是先动手处理弟弟的伤口。

当她安抚好弟弟之后,便开始与安吉交流: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安吉目光闪躲,不敢望向妈妈,在胡可的一再鼓励下,安吉略带愧疚地答道:因为我觉得那样很可爱。

一句话,让胡可哽咽了。

她没有想到,安吉模仿弟弟的一切行为,只是希望得到妈妈同样的关注和爱。

安吉不会直接表达对爱的渴望,便只能使用这种幼稚的方式,可当时胡可只觉添乱,全然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6)

不会表达情绪的孩子到底有多吃亏?

想要的羞于启齿,粗笨的方式又极易被误会,像极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最可怕的是,这种状态竟然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儿童教育学认为:

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

孩子如果此时性格急躁、悲观,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

当看到孩子闷闷不乐,父母一句抚慰的话,就会如同阳光照射进了黑暗的小屋,让孩子看到光,感到暖。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7)

情绪被忽略的孩子更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说到陈乔恩,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便利贴女孩”。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8)

在剧中,陈乔恩时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便利贴是她的标志,也是她的限制。

明明同为员工,陈欣怡却像一个保姆般被呼来喝去,脸上是得体的笑容,心里却是被迫接受的无奈,但偏偏不敢有一丝不满。

对自己的花心男朋友,即便掏空所有家当,也想用一次邮轮旅行来讨好对方。

面对男主,再喜欢也不敢开口表达,悄悄典当自己的嫁妆,只为送对方一只珍藏版钢笔,却不敢留下姓名。

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心疼那个委屈自己的“陈乔恩”。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9)

便利贴女孩,内心极其敏感,无比在意他人的情绪,生怕自己有一点点行为引起他人的不适。

正如陈乔恩所说:

“便利贴女孩的存在,就像便利贴一样,人人撕下来就用,她完成该做的任务,就识相地消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而且隐晦的情绪表达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便开始学会“伪装”自己来讨好父母,从而得到关注与认可。

心理学家帕蒂·惠芙乐说:

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

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

孩子每一个反常的沉默瞬间,每一次渴望关注的眼神,都在向父母传递信号。

若是长期被父母忽略,孩子则更无法进一步表明感受,

只好伪装成毫不在意,外表坚强,实则已经满身伤痕。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10)

最好的富养是教会孩子表达自己

很多父母以孩子乖巧、从不哭闹为骄傲,但教育专家兰海却对此持相反看法:

对一个孩子来说,他情绪激动、会发脾气,才是正常和真实的。

换句话说,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孩子,是不存在的。

而孩子是否敢于表达情绪,一小部分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不完美的她》中,莲生是最让人心疼的孩子。

莲生早年丧父,跟着母亲生活,偏偏母亲爱上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

小混混一直以虐待莲生为乐,母亲非但没有心疼孩子,甚至生出了遗弃莲生的想法。

察觉到妈妈的变化,面对一次次毒打,莲生依然会扬起笑脸,只为了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得不到任何保护的莲生拼命乖巧,明知妈妈要丢下自己,还是笑着说: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11)

7岁的莲生,一次次掩盖情绪,迎合母亲,只为得到一点点的爱与温情。

一个冷漠而自私的妈妈,亲手打造了一个卑微而胆怯的孩子。

杨澜说:“富养孩子,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教会他敢于表达自己。”

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敢于表达的环境,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更能够为孩子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起《爸爸去哪儿》,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天天的样子。

在节目的一次游戏中,天天输了之后害怕爸爸伤心,选择了说谎。

一眼看穿的张亮并没有责备天天,反而鼓励天天说出真实的感受,

在爸爸的循循善诱下,天天终于承认错误,边流眼泪边说到:对不起,爸爸你打我吧。

令人意外的是,看到孩子哭泣,张亮既没有阻止也没有打断,而是对天天说:我们先跟村长解释一下吧,没关系,好不好?

天天很快就不再哭泣,甚至还笑着安慰爸爸。

孟佳和张含韵现状(张含韵直言孟佳是不会哭的孩子)(12)

正是因为张亮的鼓励,天天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学会照顾朋友,成为了大家最喜欢的小暖男。

很多人认为:男孩必须要坚强,不可以流眼泪。

其实哭泣只是正常情绪的表达,强行压抑,不仅无法疏解孩子内心的悲伤,反而会将负面情绪累积,迟早迎来爆发。

心理学家肯尼斯·巴里西说:

做父母不单单是来体验快乐的,还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更应该经受住考验。

孩子会向我们发起挑战,冲动倔强的孩子更会挑战我们的忍耐极限。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父母唯有用心倾听,才能解读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密码。

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孩子,往往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才能够打开心扉,否则只会将所有的委屈独自咽下,慢慢地,遍体鳞伤。

童年吃不到“糖”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寻找那一点点甜,纵使飞蛾扑火,也会委屈自己,去触碰那虚幻的甜蜜。

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共鸣和满足,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块糖果,也是人生中最强大的后盾。

愿所有父母耐心倾听,所有孩子都能够勇敢表达自己,说出那句:我想吃糖!

自此,孩子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在看”。

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笔芯~

*作者:陈千朵,爱笑爱思考的真诚少女,用情感温暖你,用真心陪伴你。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